真正的知识

作者: 璀璨如域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01:43 被阅读0次
    真正的知识

    这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38篇文章,这期要打磨的概念是“知识”。

    真正的知识

    一、思考与行动

    1. 在此之前,你有没有想象过,我们反复提到的“长期”这个概念,在这样的话题里有着这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自从开始重视“长期”,自己变得不那么急躁,开始对学习有了耐心,对那些长期来看对自己没用的“游戏、娱乐”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真正的拒绝。培养有用且长期有用的技能,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成了自己日常的核心。目前最主要的技能是写作和投资。训练内容是写知识卡片和学习《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香帅的北大金融学》和《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2. 锻炼自己融会贯通能力的方法很简单,除了“学啊学”之外,就是反复问自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把这句话放在一个显眼之处,随时拿出来问,直到你无法忘记这个问题为止……

    “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真是一个好问题,就像“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一样。都是一把解决问题,提升“操作系统”的利刃。关于“长期”,除了长期积累产生复利,长期保持复合收益率15%,……如果看到“长期”,一些贪便宜,不按规定办的事,一些贪污受贿的事绝对不能做,因为迟早会出问题。干干净净才能长长久久。

    3. 今天终于深刻体会到了吧?概念不清,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那么请问,你以后要用什么办法让自己避免这种尴尬呢?

    自己一直觉得“幽默感”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笑的出来,弄点恶搞和玩笑。但自己错了,幽默感的根源是知书达礼,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尴尬和风险,制造和谐或共赢的局面,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而不是不分场合的地人为的制造笑料。自己吃了这个亏,一定要长记性。

    4. 请重新阅读《决定价格的究竟是什么?》,供需关系决定价格,那并不是我的原创,但,我是那个学过之后,把那知识真的用起来的人…… 那,你觉得我和大多数人之间的差异究竟是什么?

    “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做最被需要做的事”,笑来老师写的是普通人的成长方法论,素材是自己践行过被证明有效的道理,它满足了“大市场,刚需,高频”的定律,必然受欢迎。

    二、金句

    1.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2.人们在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只考虑有用没用,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维度:时间。

    3.时间碎片化,并不代表学习碎片化。恰恰相反,真正擅长学习的人,都很擅长利用碎片的时间完成长期持续连贯的学习。

    三、见、感、思、行

    2019 年 1 月 12 号,我加入的《写作系统行动营》第三期正式开营了。入营的目的是掌握了高效的输入-加工-输出一整套写作标准化流程。重点是日日不断的积累,看过的书,听到的音频,灵感爆炸产生的想法,与人交流的收获,体验到的一段生活的美好,把它们用「见感思行」封装成一张张卡片,沉淀到印象笔记的专属笔记本里面,作为可复用的知识。通过日日不断进行写卡片这个最小行动,迈过写作这道坎。

    这个目标自己也可以做,为什么要入营。主要原因是通过“写作特训营”营造的相互刺激的环境场,你追我赶,在同侪压力下,督促自己完成 1000 张知识卡片,构建起知识库。

    为什么要写知识卡片

    起因是欢喜自己写了三年每次写作还是有负担,经常会卡壳,写不下去。觉得一定是哪里做错了。无意中看到阳志平的一篇文章《纳博科夫的卡片》,讲这个俄罗斯的超一流作家是如何用卡片写作的,顺着这条线发现,李敖读书是把书裁剪成一张张卡片收集起来归类,写作用到什么知识一桌子铺开,著作比他身高还高;钱钟书更是抄书狂魔,抄完书写感想心得,笔记有几个麻袋之多;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积累了五千张卡片;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卡片据说有两万多,依赖卡片管理知识的文史学者则数不胜数,有些老学者的读书卡片甚至还可以传给弟子。

    这让欢喜开始反思传统写作,非常低效,一个词汇一个词汇敲打,就像盖房子,活泥、砌砖、一块一块往上摞,做得都是粗活。而这些伟大作家却是在创作一张张卡片,他们不是对某一个词汇进行修改,而是对一张卡片进行润色,卡片一个信息组块,这就像建房子,组块和组块进行拼接,很快就把房子搭好了。

    写卡片的好处

    从认知科学角度,卡片写作也被证明是高效的。

    首先,写一张两三百字的卡片,大脑的认知负荷就小。你知道,大脑是非常懒的,能不动就不动,而两三百字的卡片,能让大脑进入快速启动模式。

    其次,卡片写作可以锻炼远距联想力,当你看到不同的卡片,会刺激你对文字进行连接,创造出新的意义。比如有个段子形容心情好,是这样说的,此刻的心情非常荡漾,可以用「四个二带两王来描述」。打哈欠是我们身体的 20% 电池剩余警告。心情和斗地主组合在一起,打哈欠和电池电量组合,都是远距联想力的发挥。

    最后,卡片写作的信息密度更高,精华都浓缩在一张卡片中,会让你文字更简洁,不给你凑字数机会,无形中也锻炼了你压缩信息的能力。

    见感思行卡片创作

    欢喜总结的一套卡片的加工流程:用「见感思行」加工一张卡片。

    见:是把看到的现象或者信息用自己的话压缩提炼,这是通过压缩信息来提炼归纳知识,也是常说的费曼技巧。

    感:是结合自身案例进行解释知识,这是费曼技巧第二步,通过自身验证自己学会了某项知识,看能不能结合自身案例讲清楚这个知识点。

    思:个人经验可能是有局限的,这时你需要找其它知识和这个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阐述说明,这是深层次思考,甚至是高于你见里面提炼的知识,它可以解释更多新情况。

    行:这个知识如何运用到生活指导你发生改变,或者是你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见感思行整个过程是学习知识,通过自己和其它知识验证知识,举一反三,通过掌握一个知识点而吃透相关知识点。

    用「见感思行」积累一张卡片顶一张,积累 1000 张你的知识库自然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养成积累的习惯。「见感思行」是一套思维框架,可以按照这套框架写一篇长文,也可以只写「见」,把看到的信息提炼下就可以;也可以写「见感」,提炼完信息说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见感思」谈完感受聊思考;也可以写「见思」等等,框架是给你提供方便,让你快速上手行动,不是限制你。

    欢喜用「见感思行」积累的 「1000 铁杆粉丝」理论。

    1000 铁杆粉丝

    见:《失控》作者凯文凯利提到过 1000 铁杆粉丝理论。

    意思是,艺术家,创作者或者企业家只要积累够一千个铁杆粉丝,那么,他就能生活得很好。

    感:在凯文凯利众多思想中,这个理论被低估性令人发指,虽然这个理论设计之初更针对于艺术家或企业家,但它其实可以扩大到各个领域,给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思: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微信的广泛应用,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建立自己的用户群,无论用户数是 100 个,1000 个还是 10000 个,都能对他们的生活和事业产生真正的影响。

    这里的重点是,你不是因为取悦才赢得用户,而是让用户变得更好。

    你可以是一家小水果店,只服务好 1000 个用户,你的生意都好得不得了;你也可以是一家鲜花店,有 1000 个固定的买花用户,你的生活也会很体面;你还可以是一个文字工作者,积累 1000 个愿意为他付费的用户,也能生活的轻松惬意;你甚至就是想要做成一件事,只需把自己的想法广播出来,不断去做,也能吸引很多同路人。

    行:大声说出你的想法,不断去做去传播,每个人都能收获人生的春天。

    1000 铁杆粉丝这个知识组块欢喜就用在了自己《我们都欠自己一个耐心,看完你会拍大腿赞成》这篇文章中。只要补充一些鲜活案例,这张卡片可以被不断拼接在不同的文章中。

    以上就是欢喜从传统写作切换到卡片写作的一些改变,卡片式写作。

    在写一张张卡片的过程中,也是在梳理自己,让自己静下来,踏实在一件事上努力,很多妄念都没有了。只关注自身量化成长上,有没有完成一张卡片,学到一点东西。

    因为只有你进步成长了,一切好的结果都是自然呈现。

    写作行动营的规则

    第三期开始,规则非常简单,核心目标只有一个:3 年写 1000 张知识卡片,积累一个复利知识库。

    当你写得越来越好,别人通过你加入,你会自动得到 101.66 元奖励,这种反馈才是真实反馈,才是做好一件事情后自然的呈现。

    这样,每一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战,积累自己的知识库。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首要目的是打磨自己的文章,不断提升写作水平,自己的文章就是《写作系统行动营》的招牌,别人被你的文章吸引加入,你将获取奖赏。

    最终,大家不需要为这个社群做什么贡献,只需要自私的为自己做贡献,写好每一张卡片,当你用心写好每一张卡片,你就有利可图,这个社群越来越好,溢出的每一份红利每个人都能雨露均沾。

    主题输出

    这样,事情就变简单了,你只需要确定好自己的主题,用心输出一张张卡片就够了。

    我们建议你确定好一个主题,然后组队进行输出,这样可以联机思考,拓宽认知。

    1 月份的群里的主题是:来《心智工具箱》里捡珍珠。

    《心智工具箱》阳志平的私人写作空间。目前有 161 篇文章,每一篇内容质量都很高,读起来挺费劲,但真是好东西。当你输出完一张张卡片时, 你的思维认知,工具认知,写作技巧,知识积累都能提升一个新高度。

    此外,周日晚八点进行「学习周报」,会记录群里的优质信息和一些打动我的文章,包括我一周的收获等等。也欢迎大家一起来写周报,大家互相刺激,彼此都会越写越好。

    加入这个行动营,因为我自己有学习进步的欲望,通过行动营互相刺激激发,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学习体里面,通过主题阅读输出自己的作品,构建自己的人生底座。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我们都是行动同行者。一起做一个值得长期投入的事业。

    以上是自己最近参加的“写作系统行动营”主理人欢喜在开营时做的分享。

    对于以上观点,自己深表认同:

    ①认同“卡片式写作的理念”,对一张卡片进行润色,卡片一个信息组块,这就像建房子,组块和组块进行拼接,很快就把房子搭好了。

    ②认同“战友同行相互督促鼓励”,通过“写作特训营”营造的相互刺激的环境场,你追我赶,在同侪压力下,督促自己完成 1000 张知识卡片,构建起知识库。

    ③“长期投入,积累一个复利知识库”,用「见感思行」积累一张卡片顶一张,积累 1000 张你的知识库自然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养成积累的习惯。

    ④“为自己而战就是为社群做贡献”,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首要目的是打磨自己的文章,不断提升写作水平,自己的文章就是《写作系统行动营》的招牌,别人被你的文章吸引加入,你将获取奖赏。

    ⑤“主题输出,可跟随,可自选,可自由组合”,只需要确定好自己的主题,组队用心输出一张张卡片就够了。

    把欢喜的开营“训词”提炼写到这里,目的有三个:

    1.复习吸收“训词内容”,为了更好的跟随。

    2.写在这里作为自己以后写作的模式范本,为了有所遵循。

    3.立一个对自己的承诺,3年1000个知识卡片,为了更好的成长。

    下面是践行,用『见感思行』积累“知识”这个概念。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之39知识

    见: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感:所谓的知识,最终只不过是一些信息,但不是任何信息。信息这个东西想要被称为知识,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 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2) 更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那么绝大多数的信息就会被筛除,谈不上是知识。

    思:我们可以简化地把“能否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简化为“是否有用”。于是,分辨知识无非问自己两个问题:

    1. 知道了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

    2. 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绝大多数人在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只考虑有用没用,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维度:时间。

    从“大多数人从不认真考虑长期”这个事实的角度出发,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牛人都一样,不怎么在意绝大多数“新闻” —— 因为那些一地鸡毛的琐事,实际上对自己不仅没用,长期来看,依然没用,并且,实际上一点都不稀奇。但在特定的领域里,他们却火眼金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起码比别人知道得更多)。沃伦·巴菲特说自己“从来都不看新闻”,大抵上指的是他从来不看小事件,至于与他的人生选择相关的大事件,他能了解到比任何人都先知道的地步—— 于是,也用不着看别人发出来的“新闻”了。

    另外,即使满足有用、长期之后,可以称之为知识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价值。笑来老师给它们定义为:有繁衍能力的知识。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高级,更有价值。

    逻辑学,显然就属于这一类。它可以用来判断某个知识是否站得住脚,他也可以用来预知一些结论。概率论也是这一类,它与逻辑学结合在一起,就能做出相对更为接近事实的预测。英语更是这一类,掌握它显然(即便是听说读写中只掌握了阅读这一项也都可以)能让你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你再想想看,编程是不是也属于这一类?最终,这类知识也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通识” —— 即,哪儿哪儿都用得上的知识。

    最后,讨论一个人们频繁提到的词:

    碎片化。

    那知识是否可以碎片化呢?这显然是误解,也再一次是概念不清晰造成的混乱。事实上,被碎片化的只是时间而已,而不是别的什么。

    碎片化的信息,无法直接构成知识。这像什么呢?这就好像,虽然房子确实是由砖头构成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摞在那里,我们完全不可能称之为房子。知识是有体系的,正如房子是有构架的一样。碎片化信息,顶多是一块块的砖头而已,要让它们成为房子的一部分,除了构架之外,还需要很多其他东西,比如水泥,比如钢筋……

    再说,即便是学习的时间被碎片化了,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依然是长期持续且连贯的,否则不可能产生什么进步。并且,碎片化,也不是今天才产生的,事实上从来都有…… 你上小学的时候,是不是上午四节课,每一节都是不一样的科目?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是星期一全讲语文,星期二全讲数学,星期三全讲自然…… 离开学校之后,很难有整块的时间学习了(其实所谓的整块时间不过是满满的四十五分钟而已),那不都是“抽时间”搞定吗?比如,我学Python 编程语言,第一本书的阅读,基本上是每天在马桶上的十五分钟,花了整整一个月搞定的。所以,时间碎片化,并不代表学习碎片化。恰恰相反,真正擅长学习的人,都很擅长利用碎片的时间完成长期持续连贯的学习。

    于是,一个很显然的结论出现了: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什么的,跟知识完全没关系。

    那,对于普通个体来说,体系化又从何而来呢?我有个理论,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

    因为很多时候你无法凭借现阶段的眼光,来判断这个知识在未来是否有用。

    就像对于石器时代的人来说,石油就是一种黑色的液体,他们永远也想不到它将是支撑世界的重要资源。

    同样很多知识其实早就已经有了,只是如果我们没有去发掘和利用,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石器时代的石油,虽然价值连城,但却无法发挥作用。

    知识本身并无法给我们创造价值,只有因为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的选择时,它的作用才能真的体现出来。

    行:《得到》专栏也好,各种专业书与畅销书也好,各种付费课程和社群的学习内容也好,日常接触的新闻与评论也好,哪些是能够真正对自己的决策有用,且长期来看对自己能起到作业导致更好的结果的才是真正的知识。这样的判断会给自己一个判断的标准和筛选的依据,为自己节省时间和注意力的同时能够真正对自己有所改变。

    这样看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是给了自己不同于以往的知识,让自己更加努力,更加坚强,更加有信心活在美好的未来。同时,自己刚刚开始进行的“卡片知识”积累从今天开始启航,用三年的时间积累1000条知识卡片,为自己的模块化写作做积累,为自己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自己做好积累。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的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dl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