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节过的到底是什么?

过节过的到底是什么?

作者: 魂石没有灵 | 来源:发表于2019-08-20 23:58 被阅读0次

今天七夕,就跟之前的520一样,社交媒体上又各种晒礼物和红包的又刷屏了,我朋友圈里还比较正常,只有微博上,除了秀恩爱的,就是趁着节日卖东西的。之前在一篇日志里提过圣诞节卖苹果这事,你后来给我辟了个谣,卖苹果纯属商家编造出来的“习俗”。后来想了想,在德国圣诞节确实没有特意买苹果的习惯,圣诞市场甜酒,烤肠,坚果,饮食种类如此丰富,也没有卖苹果的。这种正经的节日已经有很多消费的噱头了,比如送礼,家庭布置,节日仪式等等,但商家还是要各种生梗,造出更多的“节”,其实说是消费契机可能更合适一点,除了之前的520,最近还有个8月18号,不过按说818不应该是爆料八卦的节日么?仔细想了想,这些被编造出来到“节”,放到日历上,你就会发现,每个月基本上都会摊上2-3个。小时候记忆中的节日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单纯的买买买,前两天跟你聊天的时候,说到何时国内消费主义盛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08年之后,只是08年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毕竟那时候圣诞节我没有收到过别人送的苹果。关于消费主义,又是另一个话题,之后会单开一帖(又挖坑)。今天借着七夕,想说说过节的实质。

先说小时候,记忆里盼着过节的年纪,基本就持续到初二,年龄再大些的时候,节日对我意义可能只是休假了。那些盼着过节的年岁,节日的意义就是哥哥姐姐们都会来聚会,就有人带我玩了。就像之前写的暑假一样,大抵小时候自己一个人没有开发娱乐活动(主要是游戏)的能力,要么得我哥带我一起,要么干脆就是我看着他玩。在没有假期的日子里,或者是我哥不在的时候,我也会找其他的人“带我”玩游戏。但是非节日的时候,我跟我哥打游戏总会被大人们冠以“没正文”的说辞,只有在春节国庆这种节日里,“玩”才成了名正言顺的事情(所以我特别讨厌那种过节还要学习的行为)。除了跟大孩子们一起玩,过节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吃”,这种快感对我或者说我们这代人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口腹之欲了。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是看我爸或者其他人在厨房做饭,与平日不同,节日的厨房总会有些“硬菜”,大鱼大肉之类,尤其春节,看着满满一桌子菜,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而且小时候总会在食材们还是半成品的时候,去厨房偷吃两口,不过这终归不是什么好习惯,到初中就改掉了。但等菜上桌之后,对那时还瘦的跟个猴儿一样的我(只存在于3年级之前,之前的日志里提到过)来说,可能也就只能看看了,那时候甚至做不到每个菜都吃两口以上。春节当天的厨房,工夫其实大半都用在了准备食材上,也就是说,当天的煎炒烹炸,是之前几天甚至十几天精心准备的结果。我就记得我爸和我爷爷每年春节前的几天都会自己剁肉馅(做狮子头),剔螃蟹肉(春节期间的海螃蟹特别肥)。这种鲜美的食材,平日里也不是不能吃到,只是我看着一个“顶盔掼甲”的螃蟹,实在是懒得去一点点剥。只有春节的时候,螃蟹肉才会被从他们的“盔甲”里剔出来,放进饺子馅中。

其他节日里,“吃”也是很重要的主题,什么日子吃什么,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老郭之前有个相声,大概花了大半的篇幅在说节日的饮食。外地的习俗并不清楚,就天津而言,从春节的饺子开始,一年的节日里的“应景”食物应该不下10种。还有个传统相声,《酒令》里面,以节日为题行酒令,里面会提到很多说不上是节日的“节日”,或者说是民俗日吧。比如二月二,天津北京一带都要炒合菜,烙饼,但天津不同的是,还要吃一种叫“焖子”的面食,淀粉做的,类似凉粉,下锅煎,煎到两面焦脆,蘸麻酱吃。至于其他的比较普遍的节日,全国上下的习俗可能都大同小异了,这和美国感恩节烤火鸡,德国圣诞节的stollen面包一样。晚上写这种内容就难免会拐到吃上,拉回来,还是说过节。长大之后自己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开始变大了,亲戚之间走动也没这么频繁了,节日就成了个“汇报演出”,尤其是近些年,我们这一代人开始逐渐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也出现了各种过节“怼亲戚”的梗。不过对于我来说,向来不会在乎亲戚说些什么,但我自己也有想展示的东西,就是跟我哥聊聊过去一年的时间都玩了些什么,还会把游戏机带去,在姥姥家给他看看我的游戏记录,然后踢上几场实况。但每年春节我哥都要会衡水他爷爷奶奶家,初三才回天津,所以姥姥家的聚会也就改到了初五。每年的初五一过,对于我来说,春节基本上也就结束了。

过节除了吃和玩,我妈对于一些其他的习俗还是挺重视的,或者说我妈还挺看重“仪式感”的,记得高考之前,我妈还去庙里给我祈福。春节当天或者前一两天,都是我家大扫除的日子,我妈会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清洁一次,无论是地板,窗台,玻璃,厨房,都会过水擦一次。后来我妈岁数大了,也就开始请清洁工来打扫了。除了卫生,我妈春节的时候,还会给家里所有人的被子换被面,换棉花,亲手缝被子,我就负责给我妈纫针。除此之外,还要把吊钱在除夕当天上午贴完,在之后的二月二再把它们撕下来。然后我会被强制洗个澡,即使我前一天已经洗过了,除夕当天的下午还是要洗一次,然后换身衣服才能去奶奶家吃饭。然后除夕夜睡觉之前,家里人的洗漱用具也会都换成新的,新被子已经做好,在睡前也会铺在床上。

感觉这些节日的细节再写下去,5000也写不完。写了这么多节日传统,无论是我家的,还是其他地方的,都应该是节日的主题才对,但现在这个七夕,好像已经完全脱离了那些传统,跟520,双十一没什么区别了,就是给商家一个溢价的机会,将那些平日里的东西卖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七夕这种跟“爱情”有关的日子,购买溢价商品,对于某些缺乏“安全感”的情侣,成了“表忠心”最好的方式。不过感情终究是两个人的事情,指摘别人的感情也没什么意义,毕竟你情我愿的事情,只是便宜了这些奸商。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里说过一个结论,是一个经济学家用博弈论得出的,七夕这种“情人节”,吃亏最大的,往往都是过节的情侣,除非双方达成共识,不以礼物价值来衡量彼此的感情,否则无论双方互送礼物,或是一方送一方不送,最后的结果两个人都是吃亏的。具体的模型值得我们单开一帖来讨论(又一个坑),不过今天探讨的并不是七夕该不该送礼,或者说该不该过成“情人节”,给出建设性结论总比批判一件事情要有意义的多,所以,回到题目的那句话,过节过的到底是什么?

从国内的传统来看,但凡跟传统沾边的节日,多数都和家庭有关,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血缘传统所导致的。家庭,无非就是长幼有序,生活富足,前者涉及家庭内部秩序,后者涉及整个家族在社会中的存在感。而过节要过出“味道”,也就是要体现上面这两点。中国的大多数节日,都是家庭成员团聚的机会,或者说,都要回家过,无论是春节中秋,还是重阳端午。而家庭成员的团聚,也就自然会有聚餐,比如春节,最大的一项活动就是年夜饭,家庭成员齐聚一堂,做一桌子菜,然后守岁的时候包饺子,这些仪式都体现着上面提到的这两点。孝顺老人,指向每个家庭成员未来的光景,而眼前的年夜饭,指向的则是眼下的生活。这些传统的仪式背后指向的安全感,才应该是传统节日的本意。但这种依靠仪式感来建立的“安全感”,和那种依靠“溢价”来体现的“安全感”终究还是不一样的吧。

相关文章

  • 过节过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七夕,就跟之前的520一样,社交媒体上又各种晒礼物和红包的又刷屏了,我朋友圈里还比较正常,只有微博上,除了秀恩...

  • 13/20 过节,过的是什么?

    2018年12月25日,今天是西方的圣诞节。昨晚儿子放学回家带了一个礼盒,说是老师发的平安果。特意强调是“平安果”...

  • 过年的感觉

    不知从何时起,对于过节没了期盼,连过年也觉的没什么,难道是我老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小时候的我们,过新年,穿新衣...

  • 堵车,群发,人挤人:这折腾死人的过节到底是过个啥?

    最近这段时间,是中秋遇上国庆节,图片里的场景只怕大家都不陌生吧? 有人就说了,这过节过节,到底是过个折腾还是过个形...

  • 冷色调

    过年,过节之于我来说到底是什么?平时还好。之于过年过节来说,却是越发更显悲伤。平时也是心惊肉跳,别说特殊的日子了。...

  • 过节,过劫?

    4点钟,同事们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开溜回家过节。一个人在办公室留守,磨磨蹭蹭,等楼道都空了,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真的...

  • 过节,过劫?

    每到节假日前,老早妈妈会打来一通电话。千叮咛万嘱咐,没什么事,就别回来啦。每次听完这句话,心里哇喔凉哇喔凉! 不知...

  • 过节,过劫

    日更挑战终究还是失败了。好多天都没有更文的欲望。过节放假,才有了一点时间。 中秋和国庆凑到了一起,今年的节日就显得...

  • 过节过劫

    一到节假日,在外工作的应该都有一种渡劫的感觉,特别是不善交际又恋家的人。 同事想约出去聚餐,去了就是AA,然后小团...

  • 过节,过劫

    美好的节日对于人们来说都是向往并追求的,在这一天里,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享受天伦之乐,条件允许还可以出去溜达溜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节过的到底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dy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