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听了一节英语阅读课,老师讲解稍多,课堂有些沉闷,课堂效率比较低,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阅读的目的至少有三个,一是通过阅读,掌握文章大意,提炼重要信息,积累好素材,为写作做好前期准备;二是通过完成任务,学会阅读与回答习题,提升阅读应试的技能;三是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教育,学完一篇文章,实现育人的目标。
七年级第八单元阅读,主题是学校的一些活动,课本上有设计的一道习题—完成表格,一列是Time(时间),另外一列是activities(活动)。很明显,课本的设计是任务型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提炼两方面信息,并完成表格。
相比于阅读后的其他选择填空与回答问题来说,这篇文章的阅读任务还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只完成这个表格是不够的,之后还应该设计一些其他的任务。结合本单元的主要目标—谈论一些活动以及举办的时间,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复述,这样不仅连接了表格中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巩固了单元重点句型—主语+be+on时间,还不断复习了时间与活动的词汇。重复是记忆的重要手段,不断重复,才能不断感受,体验,一个个短时记忆才能变成长时记忆。
如果还想设计一些活动,继续使用表格中的关键信息,加深本单元典型句的训练,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复述。一是让学优生先来复述,他们做示范引领,这对他们比较容易,然后让希望生模仿训练,说得好,老师表扬,说得不好,老师赶快纠错;二是让小组集体复述,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可以相互纠错,说错的同学也没有心理负担,此时很多小组同时开展,学习效率自然高。当然,开展小组合作,老师要有明确的指令,几分钟时间,什么内容,什么目标,比如说:三分钟时间,这篇信息组成句子读三遍,所有同学都要熟读,一会老师抽查。
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如何讲解阅读文章呢?先看一下老师有必要通篇讲解吗?通篇讲解的话,花费很长时间,一些地方学生已经懂了,没必要讲了,而一些不懂的地方,即便老师很认真地讲解,学生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了,效果不好。由此可见,选择性地讲解应该是最优策略。
那么,如何确定哪些是需要讲解的内容呢?按照新课改倡导的学习原则,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每一个句子意思,不懂的词组和句子,做好标记。接下来,小组合作就有了必要性,大家一起解决之前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小组可以解决,还有些问题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才是集体探究,老师讲解的重点。
老师可能有疑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弄懂了吗?会不会还有学生不愿意呈现问题的情况呢?在探究环节,我们可以提问,检查一下学习的情况,简单的问题学困生回答,他们会了,基本说明大家都会了,若是不会,小组同学帮忙解决,一两次以后老师检查落实,学生们也不会弄虚作假了。其他情况也类似,抽查不同层次的同学,老师做好检查,督促。
最后,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解决重要的问题。我一贯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集中讲解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讲解的知识点控制在3个左右。学生们注意力集中,记忆理解速度快,即便彻底学会一两个知识点,也比模模糊糊了解五六个要强得多。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林。
总之,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明确目标,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升阅读技能,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知识准备,也为之后的阅读检测做好充分训练。每一节课都要有确定的收获,积跬步,才能致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