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自:小糖科学育儿
【本期嘉宾】
王浩威
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台大医院精神部兼任主治医师、花莲慈济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代主任。
▼
小小糖心理的所有的朋友大家好,我们就开始今天晚上的微课。我是王浩威,很高兴有这个分享,跟大家有这个分享的管道,养育儿女如何提高父亲的参与度?
在我们的社会里面,只要是想到小孩子的教育,的确都是妈妈在担这样一个养育责任,爸爸的确参加得很少。有人会说爸爸到底到哪里去了呢?爸爸陪小孩子上电视、去做秀,这个是极少数的,我想大家喜欢看那个《爸爸去哪儿》,那样的一个节目。
事实上也就是大家跟爸爸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很少,爸爸也许是真的工作太忙,也许是爸爸本身对家不是那么的关心,或者说爸爸就算人在了,可能还是在家里滑他的手机。当然了另外一个就是单亲的母亲所带的小孩,无论如何爸爸对我们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天从这个角度来看,来思考,为什么爸爸缺位?我们没有怎么样的方法能够提供鼓励爸爸有更多的参与感。
本来也要讲爸爸缺位会对小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想今天的时间太有限了,我就把这个跳过。回到这个线上面。
爸爸“缺席”的现状
我们可以说在现代的社会里面,我们看到的是的确爸爸在家庭的教育里面,在子女的教育里面,是严重缺席。等于说在大陆的全国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第二次调查里面就提到说50%爸爸是缺位的。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其实爸爸到底哪里去了?以前爸爸在哪里?如果说现在爸爸不见了,以前爸爸就在吗?如果让我想到一个,我之前到太原讲课的时候的朋友带我去平遥看那一场很精彩的戏,就是《又见平遥》。我原来不是抱那么大的期望,我想说大概就是跟每个地方业界秀一样,结果没想到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但在这个故事里面,你会发现说这些平遥出身的镖师们,他们为了他们的理念或者他们镖局的一个理想,所以不惜牺牲甚至几十年才回来。这几十年也就代表着,他的孩子们是看不到他的。
在过去的时代,其实爸爸并没有真的就像我们现在的一个状态,就说爸爸应该在家里。如果爸爸没有在家里,好像家长会爸爸没有出席,或者小孩从小记忆中没有爸爸一起玩耍这种记忆,甚至造成一定的创伤,我说现在我们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可是我们再看《又见平遥》这样的一个情形,其实爸爸可能是一辈子都不在,所以这样的一个情况,到底要怎么去理解?
我稍微再回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我的一个来访者,事实上他本身是一个算是富二代吧,就姑且这么说,因为他是被爸爸叫回来接班的。这个小孩子他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其实他就是都是等于说是在美国长大,他的爸爸是到了初中,在他初中的时候就回台湾,然后接家族的事业。就算是在初中以前爸爸在,其实他印象当中实际上是爸爸都很少出席的。所以等到他又被家里叫回来接事业的时候,他对家里在工作上有一个很坚持的,就是说礼拜六礼拜天他坚持不加班。他在家族里的公司再怎么忙,他都不愿意工作,他要陪小孩,这个当然还有很多事情,他的家里回来说引起很大的冲突。我帮他做的家族治疗,家庭会谈。
在家庭会谈的时候,这一个年轻的30几岁,刚刚当爸爸的儿子他就说起了他在美国长大时候,他最大的创伤就是他很喜欢美式的足球,美式橄榄球,他也入选为校队。可是从小打球以来,他的爸爸妈妈从来都没有到球场看过他练习赛也好,正式比赛也没有。那他事实上看所有的同学、所有的队友。其他爸爸妈妈都是,不管孩子球打得好不好,从小有记忆的,几乎尽可能都每场必到。可是就只有他永远都是同学的爸妈载他去,同学的爸妈载他回来。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出席。
我们在会谈的时候,这个爸爸妈妈就表示说,因为当初他们去的时候,他爸爸是老二一直以为说家里的事业是他的大哥会接,所以他就想说他势必要留在美国,好好打拼。所以他就很努力去做房地产,把一些状况不好的房子买下来,利用白天他们在很好的公司工作。所以他只能周末去做油漆,再把它整理好,再把它卖出去一个好价格,他说他做这个,都是他们夫妻礼拜六礼拜天这么打拼,就是希望小孩子有一个比较好的物质条件,可是他从来都没有想到。为什么小孩子就是他们球赛的时候要坐在旁边,他觉得太无聊了,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可是问题是父母的不在,对小孩是这么大的一个伤害。我可以说如果没有《又见平遥》,跟我刚才讲的这两个例子来说,其实真的父亲的不存在,本身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而有不同的意义,不止是《又见平遥》。同样是在山西的故事,《大红灯笼高高挂》,或者是说我们看家喻户晓的,大家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里,我们都很少看到爸爸的影子。我们看到贾政这个大家族的家长,其实是很少在家里的,问题是这样子的情形。
我们过去的家庭里面,虽然没有这个爸爸的形象,我们看这个故事里面,但对所有小孩,爸爸都不太重要,平时看古时候大家族里面的故事,爸爸似乎都不太重要。好像重要的就是那个家族里面的最伟大的那个族长,像红楼梦里面就是贾政。我们开始想,贾政等于是说不是他自己亲生儿子的爸爸而已,但是这个大家族里面所有象征中的爸爸,他就一言九鼎,他是所有小朋友敬仰的对象、学习的对象、模仿的对象。
事实上爸爸虽然这个爸爸不是每个人的在这个大家族里面,亲生的爸爸。可大家族里面在中国过去社会里面,永远都有一个家族的组长,他就是等同于爸爸的形象。所以事实上每个小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是有一个爸爸,这样一个爸爸的形象对小孩子来说是重要的。
我们待会儿会讲到爸爸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看同样是爸爸不在,比如说我们再回到又见平遥,所有的镖师们,为了被绑架的那个等于说主师的小孩。大家一去就是几十年,甚至就死在沙场,死在路途。小孩子并不代表说他心目中并没有爸爸,因为第一这是一个集体的社会,集体的族长,还是照顾的大家,所有的女性互相帮助、互相帮忙,每个小孩是被照顾的,同样的在他心目中有一个族长,还有个遥远,虽然没见过但是知道肯定是关心他的,让他敬仰的爸爸,这是过去的社会。我们再看现在的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开始丝毫,为什么我们现在会有一个爸爸不在的感觉呢?
爸爸为什么会“缺席”?
第一个原因:社会的瓦解
过去如果说《又见平遥》跟《大红灯笼高高挂》或者是《红楼梦》,爸爸几乎是没看到的。为什么那时候不会有爸爸缺席的感觉?但是现在为什么会有?其实当然就涉及到就是一个真的社会在改变,在变迁,社会真的变动很大。传统这个大家族到已经瓦解了。这个可能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流离颠沛,或者是说等于说1949年以后等等历史变迁,现代化让这个传统社会瓦解。我们一般人成长里面已经没有那种像红楼梦贾政那样一种大家族族长。
我一直说今天也许我爸爸不在,如果我今天属于比方说我住在老家,我们的王室宗族的村子里面,基本上这个宗族里面还是有一个长辈。有一个事情真的走投无路了,比如说这个学费交不出来了,我可以找他商量怎么办。家族里面一定有一些公用的基金,看看这个孩子就是说我族里面没有会读书,这个读得不错,我们就帮他出钱吧。同样不规矩,族长也会出现来做制止。
第二个原因:没有学习的典范
过去社会是这样一个情况,但是这个是过去社会瓦解了,大家族或者这种宗亲的感觉也瓦解了。取而代之是小家庭,但是以前要有一个爸爸样子的人,就是有这个大族长,你今天要成为这个家族所敬佩的人,你自然而然是男人成长以后,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当好这个位置,你可以说可能不到十分之一了,甚至更少。如果家族大的时候,比如说一个宗族,一百多位人,那这个家族里面,真的当宗族族长其实就是男人当中五十分之一,假设说是三代的话,其实十五个人当中才有一个人会当上族长的。
事实上以前要当族长,要当族上事实上只有说话人有企图的、高成就的他才会歇息。慢慢的培养出一种让家族或者族群都很尊敬他的样子,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族不见了,大家族不见了以后,等于是说每一个都是小家庭,或者不管是核心家庭也好,或者三代同堂家庭也好,都是不是很大的家庭,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每个人都要学会,每个男人都要学会做爸爸。
过去的家庭里面可能十几个里面有几个比较特别德高望重、能力够好,然后处事里面有一个判断力的,才会当上族长,或者爸爸功能的这个角色,可是现在变成是几乎是每个男人。现在这个情形就出来了,也就是说每个爸爸,每个男人必须当爸爸,但是问题是所有的爸爸,在这样的一个小家庭里面他并没有一个成为族长那样的一个过去大家族里面族长那样的一个除了有淘汰以外,有些许的过程,有一些揣摩的过程。
现在的爸爸就是20来岁,结婚了有小孩,就自然要当爸爸,他没有机会,因为我们都知道,大家族里面族长,我们可以想见,恐怕四五十岁才可以当族长。所以回过来讲,真的没有那个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爸爸,真的没有一个学习的典范,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爸爸为什么会缺席的原因。
然后爸爸缺席了,爸爸不晓得怎么做爸爸,可是所有的男人都有一个对自己男性气概,说我要像男人,这个所谓男性气概,有一个传统的定义就是我要能够照顾这个家,我要能够让这个家满意。这个很矛盾,一方面他期许自己能够做爸爸,让大家尊重的一个爸爸。可是他不晓得怎么做起,可是内心他又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所以做不到但却有责任,怎么办呢?常常就是逃避。
第三个原因:经济压力
更何况又加上第三个因素,就是说在我们这个社会里面,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了,真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这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很多人认为说我们现在经济富裕了,经济开放了,很多人越来越有钱。或者说我好不容易,某某男人实际上是在事业上很有成的,都是什么头衔什么大经理,高级主管等等。但很多人,总会有经济压力,可是我可以讲是说其实我们现在生活成本真的太高了。
我这样讲有点抽象,可是我常常比喻就是说古时候很封建的时候,男女地位是悬殊的,女人在那个时候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句话是很封建的,但是我们回想,男人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让他的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呢?如果一个男人可以要求他的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前提就是说他可以养活他的父母,同时他养活他的太太,在过去的时代小孩子随便就是五六个、七八个。再加上如果现在他要求太太大门不出,那就有人送小孩子上学,就要有人去买菜,这样他需要一个长工,需要一个婢女,然后要求太太,二门不迈,大门二门之间如果有落叶谁来扫呢?所以实际上他还有一个小丫鬟来帮他扫落叶。
我们这样算一算,过去的男人,事实上他之所以可以要求太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前提就是他一个人就可以养活了十来个人,十三四个吧。但现在有谁?我们如果说从一个人赚的钱可以养活几个人来算,我们不要说我赚的钱是多少万元之类的。用多少万元事实上是一个欺骗的数字,钱的数目常常是欺骗的。
我们用一个人赚的钱可以养活几个人来看的时候,现在的人是越来越穷,我们大学毕业生,到底如果他今天住在北上广,偏偏他又是外地来的,必须自己租房子,必须自己打火。那他一个月好的大学毕业,他开始上班,恐怕养活自己都有点辛苦了,更何况养活一个太太,所以事实上刚刚新婚的夫妻,很少叫太太不要工作的。现在男人不叫太太工作,其实与其说是尊重女人,不如说是他是被迫的,他是变成是基本上看经济能力不够,所以他就从来都没有想到说要禁止太太不可抛头露脸,一旦他经济够了,他态度也许就不同了,男性的本质就会跑出来了。
所以这个社会还在改变,社会瓦解,大家族不见了,过去只要一个族长来当家长,或者像爸爸,可是现在变成小家庭,或核心家庭或者骨干家庭。总之每个男人都必须一有小孩,就开始当爸爸,偏偏在这个情况之下,没有学习的典范,再加上爸爸有经济的压力,他必须他的男性的现在男人的男性尊严,他觉得他应该要有能力养活家庭,照顾一个家庭。当他做不了爸爸,他不晓得怎么做爸爸的时候,刚好又有经济的压力,不自觉地都逃到赚钱。赚钱是一个最好的,爸爸们缺席的最好的理由,这是目前我们看到的。
但是当然事情会这么悲观吗?其实也不尽然,我在这里还是讲两个例子。最近我自己的外甥生了小孩了,我外甥生小孩,小孩刚好下个月,这个月底就四个月,也就是小孩流口水,做一个典礼,我不晓得各个地方有没有,台湾现在是这样。
我看他当爸爸就很有意思,外甥当爸爸真的我可以感受到他是乐在其中,他在家族我们的群族里面po照片,就说今天又怎么样帮他按摩、洗澡,怎么样按摩他,然后甚至有些时候还po影片,他太太还要帮忙帮他们照相,看他怎么洗澡、穿衣服。因为我觉得他6的不得了,可以抱小孩,好像比同时代的男人都懂得照顾小孩的,没有想到我外甥还希望可以把一个baby照顾得这么好,所以他太太万一不在,什么事都可以打理得好好的。
这是一个例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时代真的会进步的。另一个例子,虽然有点伤感,我过去的一个来访者,因为一个意外去世了,很年轻,才40几岁,真的很纯粹,意外去之世的。他26岁左右的儿子,他很年轻就生这个儿子,26岁这个儿子,我年前去的时候,问他这个儿子过得好吗。因为这个儿子我比较熟,儿子后来当然那时候没办法跟我讲太多,我回去的时候收到他的一个短信,他说谢谢我当年帮他们家族做家庭咨商的时候做的一些事情,特别是很怀念我那时候给他们一些家庭功课,就是让他们父子一起去旅行。
26岁的男性,他很怀念他的爸爸,他说其实我当年看这个家庭的时候,其实这个儿子是很困惑这个爸爸,甚至开始对爸爸感到怀疑了。这个爸爸为家庭赚了这么多的钱,有什么意义呢?自己姐姐更是不想理这个爸爸。但事实上慢慢跟爸爸谈,爸爸在这有很多故事跳掉,总之爸爸觉得对自己更大的家族有个责任,应该把这个家族,家道中落家族,怎么样把他的家族没落了再顶起来,说他自己不自觉投入到这个上面,我们可以再深层来看,也就是说恐怕他不晓得怎么当爸爸,可是刚好家族有这个需要,所以他不自觉逃到那个方向去了。
他赚了钱却没有当爸爸,情况之下,当这个家庭一开始看他的问题开始了,不过我后来延伸到处理到他们这个爸爸跟儿女的关系。刚好那一年儿子一个学习一个阶段结束,又有可能是一个长假,我就鼓励爸爸说你要不要跟儿子计划两个人去做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做一个长程的旅行,让儿子去做选择。后来他们到东非去旅行,肯尼亚,坦桑尼亚那里的动物挺多的。
爸爸跟我谈到说这一次是满意的。这一次爸爸去世以后,我遇到这个儿子,儿子短讯里面写到他很感激,那时候我们给他这样一个建议,他说他这辈子里面,他跟爸爸最亲近的一次也终于在那么几天父子两个人旅行将近十二天左右,有话谈到没有话。然后对爸爸两个人聊起来一来他在爸爸心目中被爸爸肯定了,也就说爸爸常常很多时候遇到问题会找他商量,因为这种旅行你有很多事情临时状态,他给建议,爸爸会居然会接受,这是对儿子很大的肯定。
同样的他也慢慢知道原来爸爸在忙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甚至爸爸的追求、梦想。这是儿子留给我的话里面,如果没有那一次旅行,其实他严格说起来,几乎完全不认识的他的爸爸是在想什么,他只知道有一个很会赚钱的人,就这样长什么样子,但是到底他内心想什么,他的灵魂是怎么样,他的心理在干嘛,他的情绪是怎么样。如果没有那次旅行,真的他就没有这个机会去了解。我可以讲一下也因为是这个样子,所以他就比较这个儿子更清楚地知道说所以以后他进入社会他要成为怎么样的一个男人。
所以我讲这两个例子,不管是我自己外甥或是我自己以前的老个案意外死亡,其实都要讲说爸爸不一定非缺席不可的,甚至可以说随着时代在改变,爸爸应该有更多条件来学习,怎么样成为小孩子的一个好的爸爸。
如何提高爸爸的参与度?
这就开始回到我们重点的,我们要怎么样去提高父亲的或者爸爸的参与度。如果我们可以理解,爸爸不晓得当爸爸,怎么当爸爸,我们也理解说爸爸之所以不在,其实不是他不喜欢当,很多时候是他不知怎么做,干脆他就挑赚钱这件事比较容易的做起。
我是假设说大部分的爸爸都是善意的,我为什么会这样讲?大部分爸爸妈妈对小孩是有一个基本的亲情,所以那种共情,那种替小孩子设身处地的想象,这也就说原本的母性、父性大部分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要讲只是大部分存在,并不是所有都存在。我们在临床上也会看到比方说我记得我一个来访者他就会讲说他很小的时候,他还记得被妈妈痛打。他自己被打了好惨,他很难过,一回头哭到不行的时候,看到妈妈竟然流露出得意的笑容。他说被打很痛,他说没想到妈妈打他是愉悦的、快乐的,这个伤害对他更深。
所以我讲说这是他这样的情形是很少见,我们要讲的是说大部分假设有基本的母爱、父爱的。这样一个情形我们怎么样鼓励爸爸做更多的参与?
1、赞赏爸爸
我们了解爸爸其实是不太懂得怎么做爸爸的,所以第一个是要爸爸参与,其实我们会要更多的是夸赞爸爸的任何努力,肯定他的任何努力,这一个话,就是相对于当我们在讲说爸爸常常缺席,那爸爸常常缺席这句话,实际上涵盖着一种责备的味道。你怎么样今天又这么晚回家,不陪小孩?你看你这个做爸爸的,稍微有点小的孩子都不记得你,你要赶快加油,不你孩子长大对你没印象。
我们大概各种方式来跟妈妈们在跟爸爸们谈的时候,很可能不自觉地都带着一种要求,但是我们必须这样讲说,在婚姻里面尤其我们要记得一点就是说大部分的男人,其实都还是小孩子,大部分的爸爸都还是小孩子。我就不多说这一点,所有的小孩子,都是要肯定他才会更认真去做的,所以当你跟他说,你怎么不早点回家当爸爸?他一定要责备的那个结果而是他下次更晚回家。
反过来讲,虽然他可能只有做个30分,离60分及格都还有距离。但你如果不设标准,比如说一百分,三四十分就好棒。你这么忙你还可以做到这三十分不容易。你看小孩子有你这30分,小孩子变得跟我带就不一样。你看等于说就说爸爸是一个小孩子,你要鼓励、夸赞,他就越乐意去做这件事,他只是有点战战兢兢,没有自信的小孩,一旦说你怎么只做30分,那他干脆就不做了就跑掉了。其实我们在婚姻里面,这是一个定律,所以我们今天是讲父亲,但婚姻真的是一样的这样的定律。我说婚姻里面的定律,就是夫妻之间,你会发觉说我们越希望对方改变的,越盯着说提醒说你这个要改变,通常是越难改变。你唯一的方法就忘记你要求他改变,是每次他偶尔做到,因为你不要求而充满惊喜。
这个惊喜是对对方最大的鼓励,因为你的惊喜,他就做得更得意。我们都在座都听课是妈妈,也都知道我们带过小孩子,小孩子做过一件事,我们跟他说,你怎么这么厉害,小孩子实际上更急着想要做第二次第三次给你看,那你下次,你的丈夫也是小孩子,所以当他做爸爸的任何相关的事情的时候说,你马上给他一个肯定,你马上给他肯定,而不是说怎么只有三十分。永远不要设有标准,有做就是肯定,这是第一个原则,懂得赞赏,无条件赞赏爸爸。
2、肯定爸爸的做法
第二个条件就是肯定他的做爸爸的方法,我一直说很多妈妈们对爸爸的怎么做,事实上是常常是一个有标准的,可是我们要知道,爸爸跟妈妈的角色真的不同,爸爸跟妈妈的角色是像是不一样的角色,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需要爸爸。如果要妈妈既扮演妈妈的角色又要扮演爸爸的角色,这个事实上是矛盾的,事实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你不可能转换来转换去的。
爸爸的角色:不同年龄不同角色
爸爸的角色是什么呢?比方说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英国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家,他专门研究父亲的,叫做迈克·兰波。他是目前在剑桥,不过他过去是美国国家儿童发展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的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他就会提到说在小孩子的0到5岁的过程当中,父亲不是不可或缺的第三者,也就说妈妈跟孩子之外的第三者。因为孩子往外探索,一方面觉得自己背叛了母亲,但是父亲的存在反而让他知道离开母亲是合理的是没有罪恶感的。如果父亲不存在,他就不敢离开母亲的,所以小孩子踏出独立的第一步。到了6岁到12岁的时候,父亲是一种权威的象征,在这个时候,简单讲妈妈管小事,爸爸要管大原则,小小事没有写功课等等,妈妈会念念,所以我们会说妈妈是唠叨,念来念去。
但如果小孩子太离谱了,比如说开始学坏,开始怎么样,爸爸一定要出来大声地喝止说不准你这样,甚至我反对。有些时候在不伤害小孩子的尊严也好、肉体也好的情况之下,有必要适当地体罚,也就说主要是效果,也就说强调威严的重要性。爸爸是需要在这个时候出来扮演最后的威严的,这是妈妈与爸爸同时扮演的。然后如果到13岁到18岁的时候,也就开始进入青春期,其实爸爸某个程度上是儿子的竞争对手,那对于女儿来说,这时候男女是不同的,对女儿来说爸爸是他第一次的异性关系,所以女儿喜欢跟爸爸在一起。
因为对她来说在这个过程里面,她学到了以后日后怎么跟异性怎么相处一个基础。同样在这个阶段儿子是喜欢接近妈妈的。但是这个阶段的儿子他还是需要父亲在身边,成为他性别认同的一个楷模,有人在跟竞争,在竞争当中学习,而拥有足够的男子气概。我刚刚在讲的一直是旅行的那对父子,其实他很感谢我说他还认识了他爸爸,语气说他认识了爸爸,不如说他知道了怎么样做一个男人,透过那一次相处。其实这样的一个情况,里面也许儿子跟爸爸相处的过程当中,不像女儿那么贴心,吵吵闹闹会叛逆,会跟你斗。其实这都是无意识当中的一个竞争,但爸爸稳定的存在,事实上对儿子来说实际上不自觉在竞争过程中,其实他该开始慢慢地学习,怎么样成为一个男人,特别是在社会当中一个男人,所以其实我还蛮鼓励在这个阶段,其实如果爸爸如果可以不妨常常跟小孩子谈谈自己的工作。甚至有机会带他认识自己的同事,带他到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去,看自己怎么做,也就说让儿子多一点机会看自己怎么做一个男人。
到了十九岁以后,爸爸比较像子女生命中的精神导师,是一个生命的灵魂导师。不管他在做职业选择、规划、甚至爱情,爸爸都给一些建议甚至鼓励。我们在亚洲家庭,甚至爸爸妈妈说不定还会在他进入社会的时候,在资金或社会关系上比方说他要从事哪一个行业,你认识哪个朋友,刚好是这一方面,你会介绍他认识,让他有更多社会关系、社会学习。
不同阶段实际上爸爸扮演角色是不同的,有少数是跟妈妈一样,但很多是跟妈妈不一样的。除了功能不一样以外,其实爸爸跟妈妈的存在也不一样,有时候爸爸简单讲,爸爸做到的是一个存在,而妈妈其实要在跟小孩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或互动。你也可以讲说,当爸爸如果他抓对了原则,其实他比妈妈是容易的,这真的是事实,但爸爸的确可以做得比较少,或在这么做比较少,真正做的是比较容易。但是爸爸要产生一种他还是存在的,这种感觉。刚刚我在讲不同阶段的功能,其实爸爸都是指就是那种存在是重要的,那种存在达到刚刚讲的各种不同阶段的功能,爸爸的存在而已。
所以事实上如果说爸爸们可以了解这一点,其实也就不会把自己当爸爸的这个责任压得这么深,他做得比妈妈少也比妈妈容易,但是只要他把握住这一个存在的原则,就在意义上,爸爸的重要性不见得是比妈妈差,爸爸对儿子的发展,孩子的发展,跟妈妈一样有深远的意义。
对爸爸不要有太多的批评
很不幸我们看到爸爸对自己的角色是很怀疑的。甚至看到妈妈跟家人那么亲密,就怀疑说自己是不是做得到,自己真的做得好吗?就会越来越逃避,越来越不存在,我们要知道这个存在是重要的,其实爸爸怎么样掌握自己在这些功能,然后用存在就可以达到这些功能。事实上是第二点,如果爸爸可以做到,可以理解的话,你会发现你的参与比你想象的其实是容易的,就真的是做对才是重要的。就像我刚才回答,我还是想说父子去旅行那样的一个状况。其实在他们一辈子当中,当然有些是家族旅行,但是真的爸爸跟儿子很单纯地在一起,就只有那12天的非洲旅行,可是那12天非洲旅行,对儿子已经产生了一个可能不疏于他爸爸对他的意义。时间来说重抓到重点,重要的不是量,这是爸爸的优势。当然我们如果是要除了第二点,这个第一点刚刚我们讲说我们要对爸爸做的努力是肯定的,第一个对爸爸的方法他扮演的角色,爸爸能够学习知道,有机会了解。
3、建立好夫妻关系
第三点我要强调就是说妈妈的立场如果需要爸爸参与多,有一个更重要的,与其说要求爸爸参与多,不如说怎么样建立起跟先生之间的感情。
我一直说我们常常在要求先生要做好爸爸这个角色的时候,这个常常是比较欠缺的,而更有一个原则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就是到底我这个丈夫跟我之间是怎么样,为什么?通常你会觉得这个先生,他做爸爸,他的角色不够,会这样认为,会被认为这样的一个现状。通常一定是作为先生夫妻的关系,其实更是不够。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不讲因果,总之这两个是同时发生,当他在家庭缺席,不再是父亲的时候,他作为丈夫也往往缺席了。
事实上我们可以用好几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这个父亲在这个家里面没有归属感,因为妈妈跟小孩的关系太浓密了。因为太多时候,大部分的小事,琐碎的事情,日常生活的事情都是妈妈在张罗、在负责、唠叨。自然而然不管这关系好坏,总觉得妈妈跟孩子的关系亲近太多了,这个爸爸在这个家找不到位置。如果说妈妈和爸爸没有办法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越行越远的这个状态,那自然而然爸爸在这个家里面,终究是一个局外人。
反过来讲,如果今天夫妻的关系好,很多事情是会不一样的。夫妻的关系好,就算这个爸爸不怎么做爸爸,当夫妻关系好的时候,其实孩子通过妈妈对爸爸的需要,或者是说爸爸妈妈之间的连接的深,孩子自然就会因为爸爸对妈妈的重要性,就知道他有一个重要的爸爸,就算这个爸爸本身也许常年工作在外。但是如果说这个妈妈本身在心目当中还是会怀念这个爸爸,想念这个爸爸,常常跟爸爸电视、视讯、聊天。如果能够说妈妈听到爸爸的电话是喜悦的、是快乐的,孩子通过妈妈的回应也就知道,有一个很不错的爸爸存在,就算这个爸爸在另外一个城市。这种夫妻的关系一定要建立,这个时候这个家庭实际上可以稳定很多。透过妈妈的,因为夫妻关系建立,爸爸也就因此在妈妈心目中是很重要的存在,透过在妈妈心目中很重要的存在,小孩子当然也会接受他是有爸爸的,不管这个爸爸是不是在国外,在不同的城市,这三点是最重要的。
4、经济上的沟通
当然我们可以这样讲,另外两点比较次要的,应该是说操作的,而不是说有两点是比较属于操作性的,也就说在经济上的沟通。简单,很多爸爸对自己经济上的责任,期待太高,总觉得好像这个家需要很多很多经济资源才够,所以总觉得自己赚的钱不够,总觉得自己还要赚更多的钱,这里面其实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做爸爸,但他期待自己做好爸爸,所以充满罪恶感。
他透过拼命赚钱来弥补,但是我们如果可以让爸爸知道说,其实重点不是在钱,其实已经够了。他不要把自己在经济上的压力那么,可以多赚当然好,但是不是必然要多赚。
5、安排家庭时间
第二点我们要有家庭时间安排,我们虽然现在生活忙碌。但是怎么样排除一个大家在一起的时间,尤其当小孩子成长可能是开始上学,寄宿学校,或者甚至去大学去别的城市,总是会有回来的时候。所以只要是小孩子比如说学技术,每个周末回来,前前后后要不要有一个末期,是坐下来一起吃饭的,爸爸要不要甚至不止是全家的时间,甚至爸爸能不能排出时间是单独跟某个子女两个人一起去比如说去打球,比如说一起去逛街,比如说一起去看电影。也许你是有一个孩子,或者是有两个。两个都很平均的跟他们个别出去,但是也有同时两个都带的时候,把它排到你的行程里面。这个其实是很重要的。
你其实量不用多,你一个礼拜也许只有两个钟头都够的。这个就回到刚刚一开始讲的,在美国,爸爸去看孩子打棒球或者是橄榄球比赛,比赛没有那么多,周末顶多一场,更何况不是每个周末都有,但是如果你知道了,你愿意把它排出来,专程去看,也就说你愿意为小孩子留下时间,排开一切,是重要的。这样的一个时间安排,其实也就是让小孩子感受你的存在。
今天我们讲的,怎么让爸爸参与更多,从妈妈的立场我们真的我们再回顾一下,可以夸奖爸爸任何做的尝试,只要他愿意跟小孩子玩,他不笨手笨脚乱逗小孩子逗哭了,都是可以找到肯定的地方。同时,对爸爸的做法,不要有太多批评,因为妈妈跟爸爸不同,我们没有办法肯定到他,只要他存在,他所代表的功能,我们让他了解,如果说有机会让他了解我刚刚讲的不同阶段的原则,他只要做到存在就可以了。
第三点也就是说更重要是,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是能够怎么去维持,让彼此还是对对方,是有很深的情感的。还子通过这样的情感,感觉到爸爸是存在的。在操作当中,永远都让爸爸,让丈夫知道说,经济上真的够了,那重要是就是很单纯的,也不用多,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甚至一个月只要一次跟小孩子单独相处,对小孩子来说就够了,因为常常不是真正的操作,而是那种存在的感觉。
我们今天谈的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我讲这样的五点,是一般的家庭。有些特殊家庭,比方说单亲家庭,比如说也许刚刚在讲的爸爸妈妈并不一定有基本的户外的时间,或者比方说留守儿童的家庭等等,大家有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但是大将的原则,都可以做一个基本的把握,我们就这些分享。
希望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结束后大家可以提出来,本来只讲40分钟,给大家20分钟问答,我还是尽量给大家问答至少十分钟以上,大家尽量提出问题吧,谢谢大家。
互动问答
问题1、爸爸老是指责儿子。
答:我想这个很多现象,第一不晓得儿子多大。所以直接告诉爸爸说,这个指责没效,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但通常这个没有效果。更多的时候是妈妈的立场,怎么样跟爸爸的关系弥补更多,爸爸恐怕是潜意识里面嫉妒儿子比爸爸拥有更多的妈妈。
单亲家庭里面虽然没有父亲做竞争,但是事实上并不代表说这个单亲家庭里面就没有一个俄狄浦斯的三角,就是说基本上在母亲立场上,母亲所追求,母亲不是把感情永远黏在小孩子身上,而是当小孩子往外探索的时候,比方说小孩子对学校老师比较崇拜,妈妈是可以放手的话,他透过家庭以外的男人形象,还是可以完成俄狄浦斯的
问题2:单亲家庭虽然男性少又缺乏气概,怎么培养孩子的这个男性气概?
答:有几个方法,一个是提醒儿子是要保护这个家庭,这是一个,就是以后长大了,你是男人要保护妈妈,保护姐姐、保护妹妹,这是一个传统的一个角色;另外一个当然也就是说,让他参与在生活上安排更多的男性活动,比方说球队这方面的活动,甚至等于说在老师的选择上,如果男性老师多一点是更好。
问题3:有一个爸爸问说,4岁的小孩不吃饭,那妈妈喂之后发脾气,两个人闹的很不愉快,爸爸应该怎么样?
答:其实我想小孩子不吃饭,常常是要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说爸爸可以跟妈妈讲说,其实他已经做的很好了,她处理做饭这件事情已经是很好的妈妈了。那妈妈也不要只做妈妈,也要做我的太太,然后是不是有空还是可以两个人,当小孩子有人照顾的时候,两个人出去永远给妈妈很多肯定。很多妈妈很焦虑是来自于因为她把所有心力都放在小孩子身上,很多妈妈也许是职业护理,可是她对职业成就的在乎,远远不如家庭成就的在乎,所以爸爸问说,4岁的孩子跟妈妈不吃饭,妈妈喂他生气,其实我想知道孩子可能是要引起注意,孩子为什么需要引起注意,也许实际上是恶性循环,妈妈总是,妈妈对他的关心是够的,只是他没有机会往爸爸方向转,所以这种情况之下,爸爸应该把妈妈拉住。怎么拉住?给妈妈更多的肯定,让妈妈了解她已经是够好的一个妈妈了,不用做到这么完美,因为很多妈妈总觉得在小孩子身上还不像男人那么重视工作成就,就算妈妈是全职妈妈,也不在乎工作成就,而是在乎家庭成就。如果爸爸可以肯定的话,那甚至跟妈妈有更多亲密的互动,转移掉对小孩子注意力,小孩有时候问题往往在这个时候就解决了。
问题5: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妈妈就提到,汉族的爸爸,大部分都出差,刚回家的时候很热烈跟女儿玩,但是回过来讲,等到小孩子过了几天他就冷淡,开始玩自己的手机了,有的甚至对小孩子越来越不耐烦。
答: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爸爸不是很成熟的一个,所以妈妈真的就我刚才讲的第一点,就是说也许他后面有那么多不成熟,但你能不能可以看到他前面很关心你,孩子的一个状况,所以你当他回来跟小孩子玩的时候,你就开始在旁边,你看回来女儿就变的好高兴,你一帮忙女儿多棒等等,就是不断地肯定他产生的好的效果,至于后面这些行为,就尽量的忽略。那当然夸的越多,他做的就越起劲,对小孩子的热情就会越持续。
问题6:爸爸耐心不够。
答:没关系,我们今天讲的,爸爸是一个存在。你要肯定爸爸,因为我说我们真的把爸爸当小孩,爸爸如果可以肯定,不着急这个我来执行,但是重要是希望他坚持什么原则,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你直接跟他要求,这样一个情形来分工。
问题7:爸爸以其他男人不在家里为榜样,说小孩妈妈没带好。
答:其实我在想、,所谓小孩子不好,我在想妈妈本身如果不要太在乎爸爸的职责,很单纯的跟小孩子在一起生活。先过一个没有爸爸的,假设爸爸不存在这样的生活,然后很单纯给孩子提供安稳的环境,那当两个人小小世界,两个人世界可以稳定下来的时候,爸爸没有太多指责的时候,甚至偶然会靠过来。爸爸靠过来的动作我们都给适当的赞赏,这是可以慢慢鼓励他。
问题8:有一位有两个小孩的妈妈说他9岁的儿子,很难跟人家玩,每次跟人家玩别人都不跟他玩,所以都哭着回来。
答:我想你虽然两个儿子,不过事实上我相信两个孩子年龄距离蛮远的。所以事实上他并没有学会当哥哥,所以也就没有学会怎么去听人家、等待人家。所以在这样情况之下成长过程比较自我中心,进入小学后这个过程当中会不得其门而入,但是真的不用担心,这个必须要有一个过程,当他终于学会欣赏别人的游戏的时候,他也就慢慢可以交朋友,现在他只是要人家玩他的游戏,却不会欣赏别人的游戏。
问题9:12岁的女儿是叛逆期,常常跟父亲冲突,父亲失控甚至动手打人,妈妈怎么办?
答:我想妈妈可能跟爸爸坐下来要好好的谈,我会建议妈妈如果说跟爸爸讨论怎么办,假如这些方法都没有效果,大人生气、动手效果似乎没有,甚至更差,那爸爸停下来,妈妈邀请他一起来谈,也就是说妈妈表示她也愿意加入帮忙,来想想看这个方法不行,还有什么方法,也就维持一个一直讨论,慢慢研究提出新的方法试试看有效再做,如果真的这些都不行,寻找专家。
问题10:王老师,来访者27岁,小时候父亲虽没离家,但一直自卑懦弱,在家里一直很自我,因此从小到大她与父亲交流不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恋爱过,这该如何处理?
答:我想其实事实上,我不晓得这个咨询师是女性还是男性,那不管是怎么样,就算你是女性,你也可以跟她建立深入的关系,让她对你有足够的依赖,她在过去跟母亲的关系,不管是怎么样,如果她对你有足够的依赖,对你有安全感,你鼓励她跟社会有更多的互动,你成为她的安全基地,让她慢慢去探索,这个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式,就治疗师的立场。
问题11:王老师你好,我儿子十三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跟儿子沟通他总是很不耐烦,搞的父子关系很紧张抵触情绪特别大,王老师我该怎样做?
答:有些时候我们跟小孩子之间,13岁说不太清楚,他的感情、智商是矛盾的,所以你怎么讲都讲不到他真正的感觉,因为矛盾的感觉我们讲不出来,他自己更讲不出来,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你不用担心,你就是简单讲就是倾听、等待。这个家是他的安全基地,一个小孩子逃家,他不敢逃太远,他自己会紧张,他叛逆,叛逆不了太远,他需要透过叛逆去做探索,只要你允许他控制,不用急着跟他沟通,因为语言沟通这个时候都是无效的。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未来成功的新典范:不在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帮过多少人。”你帮过的人越多,服务的地方越广,那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希望与大家分享!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分享是一种力量!如果您想获得健康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请加我微信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