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小米十周年的发布会,然后又翻看了整个发布会的文字稿,觉得特别有感触,所以今晚特别拿出来好好聊聊。
第一点:创业公司前期最重要的是招人。
雷军说到刚创业的时候,每天花大量的时间都在招募人才,无论是微软的软件工程师还是摩托罗拉的硬件工程师,都是雷军一个个三顾茅庐给请来的,这也是小米最开始的中坚力量,可以预见的是前期有了一个豪华的起步团队,对于接下来公司得成长都是极大的财富。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想呢,原因就是自己经历过很多家公司,也见过很多老板的创业经历。然后这个道理都一个个经历过了。
比如老板一直固守自己股份,不愿意分公司股权或者过利益给公司其他核心骨干,导致大家人才流失,最后导致结果就是公司突发重大事故导致整个企业吊销执照。
也有公司老板因为利益分布不均,导致最开始的联合创始人撤股,公司变得动荡不安,最后老员工逐步流失。
还有就是老板迷信自己的个人能力,没有在最开始给公司物色核心管理者,导致自己在新业务上花费大量时间,严重限制自己接下来的布局和计划。
在这里特别想提的就是员工离职的问题。
当公司老员工想离职,一定要引起管理层的警惕。
这是一个极为不正常的信号,员工开始不认可公司的价值观,以及公司的利益不再满足员工的利益。
当然大部分老板或者领导是不会认为自己的问题。
但是一旦老员工开始离职,其他老员工会有极大的影响,一方面老员工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离职换个环境?出现这样的意识。
另一方面,如果他知道老员工离职能够有超预期的工资,那他会我觉得以自己能力更应该获得更高工资,这就陷入循环,越来越员工会离职,老板回过神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孤家寡人了。
说的有些偏题,但是创业公司前期的核心就是搞定人,先有人这个基本盘,然后我们再去想新的突破点。
先有一群能够一起突破的好兄弟,然后再考虑一起去做什么,有公司的框架,这样对于公司未来大规模发展保持稳定性,有很大的助力。
另一个我很大的感触是雷军说的自己的盈利不超过5%
这个是需要很大勇气才能提出的,因为小米是一家上市公司,说白了投资人投资你就是为了赚取超额利润的,但是雷军坚定信念不靠硬件来赚钱,而是通过后面的软件服务来盈利,这个其实和商业化是违背的,可能是雷总的内心的想法吧。
今天看了一个短篇,介绍的是沃尔玛的发家史,说的就是沃尔玛创始人发现这样的规律,就是没当价格降低20%,但是产品销量能够提升更多,更加赚钱,于是沃尔玛开始涉及全产业链供应链,为顾客提供更加便宜更加优质得产品,于是成为了美国的连锁超市之王。
我想雷军应该也是沃尔玛的坚实信徒吧,坚持用更低价格,倒逼供应链,优化自己的产业链到极致,这也是一种本分的工程师思维吧,向雷总这样的本分精神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