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跟我道歉
一早起来,毛先生斜靠在沙发上,两只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小脑袋瓜不知道又在想什么鬼主意!
看他那沉思的样子我觉得很搞笑,正想问他在想什么呢?毛先生突然冒出一句:“妈妈,你应该跟我道歉!”
“道歉?道什么歉啊?”我一头雾水,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说我是胆小鬼!”
“我什么时候说你是胆小鬼了?”
“在番禺那个游乐场的时候,你说我不敢玩那个滑梯,是胆小鬼。”
“番禺游乐场?”我脑子飞快地翻着记忆。毛先生说的番禺游乐场应该是去年六一儿童节时,我们去工业大道的一个儿童乐园,那里有一个很陡很高的滑梯。我模糊记得毛先生很想玩那个滑梯,在滑梯顶试了好几次,最终也没敢往下滑。可是,我不记得我有没有说过毛先生是胆小鬼的话了。
“对不起,我不记得我有没有说过你是胆小鬼的话了,如果我说了,那我说的不对,我向你道歉,对不起!我知道你是很勇敢的!”我蹲下来,看着毛先生,诚恳地对他说。
“那我也不记得了!”毛先生对我的态度很满意,大度地表示他也不记得了。
天知道,一年前大人一句无意识的话,他竟然就记在心里了,然后在今天早上忽然之间就冒了出来。
被取笑、戏弄的感受
在做静心练习的时候,我记起了一件已经完全忘记了的往事。
小时候,我跟妈妈去花生地里拔草,我仔仔细细地把每一根草拔掉,甚至连刚冒出尖的草芽儿也不放过,这样认真细致地拔草,自然需要消耗时间。妈妈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子,做事速度很快,但也比较潦草粗糙。妈妈虽然承认我拔草拔得最干净,但是对我的速度严重不满意,以至亲自给我起了一个外号来取笑我。
这个外号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堂兄他们知道了,他们经常当着我的面叫我的外号来取笑我。
当记忆重新回到童年,重新经历这一事件时,我看到了年幼时的我无法表达的感受——愤怒,我对堂兄和妈妈的这个行为充满了愤怒,尤其是对妈妈,我感到妈妈根本就不顾及我的感受,不尊重我,更重要的是,我并没有做错什么。
而在现实生活中,妈妈并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什么,因为在农村,大人们都在随意地戏弄、取笑小孩子,他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
这些大人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戏弄、取笑着长大的,没有人跟他们传授过如何尊重一个孩子的课程,他们也没有条件去学习和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觉得戏弄、取笑一个小孩子只是一件对于他们来说很好玩的事情。
如果我现在跟妈妈说起我小时候她给我取外号的事情,她一定会认为我太小气了,芝麻大的事情,我居然记恨到现在。
他们一致认为,小孩子没记性,长大了就什么也不记得了。他们不知道,被人取笑戏弄的感受,会像一颗种子一样,种进孩子的心里。这颗种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棵像《小王子》里所描述的猴面包树,时时刻刻侵食着孩子的生活。
语言的伤害
心理咨询师刘郁曾在文章里写道:叙事治疗中会强调语言的力量,尤其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中,批评、指责、否定、拒绝、辱骂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对小时候发生的一件小事,对父母一句随意的评价,一直耿耿于怀。
在我做咨询的过程中,很多来访者在谈及童年往事的时候,对父母的严苛与斥责依然记忆犹深。比如说:“你怎么那么笨啊!你是猪吗!”“你如果不好好读书,那你将来就去街上要饭吧!”“看你那副德行,跟你那个死爹一样!”一提起来那个场景,那一句话,很多人依然是泪流满面。
那个受伤的小孩虽然身在成年,心却依然停留在童年被伤害的原点上。
其实很多孩子在成年后,都在期待爸妈这样的表达:就是“对不起,请原谅”,而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很难建立真正的自信,也很难给予他人爱的接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