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你相不相信,一个人的观念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例如,最近新年一到,大家都在立目标。
但事实上,
为什么基本每年的目标都达不到呢?!!!
也许是你的观念在起作用。
仔细回想一下,写下这些目标的时候,你是不是打心底已经悄悄认定:
“我不可能完成那么多的事情。”
最后你果然没有完成。
再例如,
我的一位来访者经常会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结果,她真的常常遇到渣男:她的爸爸打她妈妈,她的三任丈夫都打她。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自我实现的预言』,揭示了这样一个原理:
“我们说的话,
就像是生命的预言一样,
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形成我们的命运。”
我们那些致命的自我预言,常常首先是来自他人对我们的预言。
1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并把这个现象命名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实验发生在1968年,罗森塔尔带助手们来到一所乡村小学,对校内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他并没有算测试的得分,而是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告诉校方这些孩子更有发展潜力,并叮嘱他们千万要保密。
8个月后,对这18个班的学生测试后发现,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权威性谎言”。
他认为,他对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学生来说是权威。
这些权威将“你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谎言”传递到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将他们变成了这样的人。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性信息,老师们是通过情绪、态度而非语言的方式影响了这些学生。
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人发挥巨大的作用,能发挥力量的,都是权威的期待。
什么是权威?
有权力、有威望、有资源的那一方。
像在这个学校的实验中,校长与老师对学生有巨大权威,他们可以评断一个学生的资质。
还有最原始也是重要的权威——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孩子。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认识一个中央电视台的哥们儿。
他多次问我:“你怎么,从来没有因为你是农民的孩子而自卑?”
当时,我虽然是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了,但还未形成真正的心理学头脑,于是反问他说:“我干嘛要因为这个而自卑?”
如果是现在的话,我就可以回答说:“我之所以不怎么自卑,是因为父母最初对我的积极期待,让我有了基本的自信。”
我名字中的“红”,不是因为生在红色年代,而是在我出生后,我父亲梦见,他在地里剪了一块红宝石,这是好运的象征。
我出生之前家境非常贫穷,而在我出生之后情况开始好转,所以他们认为,是我给家里带来了鸿运。
他们甚至还觉得,全世界好像都在配合我。
例如,因为遇到我升学这样的大事,额外需要钱的时候,家里总有好运降临。要么是借钱很容易,要么是家里的母猪生小猪,或者生意突然变好等等。
他们这种认为和期待,一直持续着。
我也果真如他们所愿,成绩一直都非常好,而且学得很轻松,最终从一个贫穷农家的孩子,走到了今天。
这种基本的自信,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因为这样的自信,我常常能在人生关键的时刻爆发出力量来。
但这份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者说自我期待,其实本源上是父母对我的积极期待。
父母相信我,这内化到我心中,就形成了所谓的“自信”。
认识到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这样你就会知道:
我们的那些所谓的“我的想法”“我的认识”“我的自我感知”,其实很少是单纯地来自你自己。
大多数是来自权威的影响,特别是父母这样的生命最初的权威给你的影响。
当特别清晰地去理解这个道理时,我们本来认为的、顽固的“我是谁,我是怎样的”等自我意识,就可以松动,甚至被改变了。
当自我意识改变后,你会看到,外在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2
我们广州工作室的一位老师,她儿子刚刚清华大学毕业,并去了美国最好的学府读研究生。
二十多年前,她儿子刚出生时,她就有意识地使用了罗森塔尔效应。虽然那时她还不知道“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概念,但她知道这个道理。
当时,儿子出生后,她觉得丈夫很爱批评人,而她虽然言语上很喜欢夸奖别人,但内心是比较苛刻的。
她就担心,儿子从他俩这儿会得到太多的批评和不认可。
那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能找一个由衷地喜欢她儿子的保姆呢?
后来,她果真找到了。
保姆打心眼儿里喜欢她儿子,见到小家伙就眉开眼笑,开心得不得了。
虽然保姆没多少文化,但她的这份喜欢和满满的开心带给了她儿子非常好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这是每一个孩子最需要的宝贵礼物。
有意识的积极期待,还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实际上,父母对我的积极期待,是我的一个重担,我花了很多年才完整地看到这一点。
比积极期待好上太多个层次的是:满满的喜欢。
其实,你会遇见谁才是决定你命运的关键:
你总遇见贵人,就是好命;
你总遇见“衰人”,就是运气不好。
生命最初,就遇到这样一个满心喜欢你的人,是最好的命运馈赠。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纳闷:我是期待孩子成为卓越的人,但为什么我的孩子却非常普通,甚至是失败者?
这是因为,你意识上认为是给了孩子正面期待,但你潜意识却给孩子传递了负面期待。
比如,一位悲观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乐观的。而每当孩子悲观时,父亲都会说:“你怎么这么悲观?你为什么不乐观一点儿?”
表面上是期望他乐观,但对孩子来说,他感知到的是,他总是在悲观时被父亲注意到,父亲总是在贬低他。
所以,他的感受是:我是不被喜欢的,我是差劲儿的。于是,他就很难乐观了。
至于那些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也是类似的逻辑:他们很少会真正鼓励、认可孩子,他们只是在批评孩子不卓越,试图以此逼迫孩子变得卓越。
他们多数人会失败,少数人就算表面上成功了,孩子果真在外在标准上变得卓越了,但内心深处却会变得无比自卑。
因为这些孩子还是体验到,父母向他们扔过来的期待仍然是“你怎么这么差劲儿”。
其实,父母这么做时,他们没有觉知到,他们是在维护自己的自恋。
他们在打击孩子的时候,体验到这种感觉:“看吧,你不如我。我本来应该生出更优秀的孩子的,他才配做我的孩子,而你,真差劲儿!”
当父母用这种方式维护自恋时,可以想象,代价是昂贵的。
3
因为,自恋往往会让人做出与目标背道而驰的行为。
如果你真心是为了利益,那么你的行为会合理很多。
比如,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或高层管理者,你就知道,该好好使用罗森塔尔效应,对你的员工或下属表现出积极期待。
当你发现,自己就是做不到这一点时,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在追求利益还是在追求自恋。
成熟的人追求利益,而不够成熟的人喜欢耍性子。
我的一个朋友,智商很高,但他谈生意时比较随性。
有一次,他有一个快过时的产品要售卖,价格已谈好了——2000万美元,但他因为对方的态度让他不爽,结果让这单生意黄了。他的合作伙伴非常气愤。
最后,这个产品再也没有卖出去,白白浪费了。
你可以问问自己,在那些重要的关系中,你是如何期待别人的,你又是如何被期待的?
如果你表现不出积极期待,你就可以看看自己是否被自恋裹挟着。
而如果你的重要权威对你表现不出积极期待,你也可以看看,对方是不是太自恋。
你也许就会发现,真实的自己并没有那么差劲,只是别人的自恋让你变得卑微。
这时候,你的自我实现预言,也开始有了松动的空间,以及改写的可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24400/35abb7cef2a83d4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