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要发表心灵,而不公开隐私。”

“我要发表心灵,而不公开隐私。”

作者: 貅貅 | 来源:发表于2022-02-10 20:00 被阅读0次
    Privacy by Angevla

    很久以前在陈丹青的《退步集》中读到一则关于罗兰·巴特的故事:

    罗兰·巴特在他追念亡母的著作《明室》中,母亲以及母亲的照片是贯穿全书的话题,可是在书中的大量照片里既没有他的母亲,也没有他自己。他坦白,但什么也没交代。他说:

      “我要发表心灵,而不公开隐私。”

    当时,这句话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一个人的心灵?什么是一个人的隐私?哪一个更为隐秘?隐私与心灵的分界线在哪里?在网络世界里,我是在阅读他人的心灵还是仅仅在阅读他们的隐私?心灵能不能脱离隐私而存在?心灵能够被披露吗?一个人的文字里披露的真的是“心灵”吗?……

    罗兰·巴特是法国人,我不知道这句话的法语原文是什么,想必他说的“心灵”和“隐私”对应在英语里是“soul”和“privacy”。

    翻开英语词典,“soul”被定义为:人或动物的精神或非物质部分,被认为是不朽的;一个人的道德或情感上的身份感。而“privacy”的定义是:不被他人观察或打扰的状态或条件;不受公众注意的状态。

    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人怎样才能在发表“情感身份”的同时不被公众关注?发表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为了获得公众的关注,或者至少是接受公众关注的可能性。这听起来很自相矛盾,有点既当又立——to have the cake and eat it too。

    罗兰·巴特将他母亲的照片视为隐私,需要保持不被公众观察的状态,但他对这些照片的思考是可以发表的“心灵”,欢迎公众关注。我没有读过《明室》这本书,不知道这些照片对于欣赏书中的精髓是否必要。我猜测他这句话的主旨是让人们专注于他对这些照片的冥想,而不是对母亲的照片进行任意揣测。他担心的不是暴露隐私或心灵,而是同时暴露两者,给公众自由解读的空间,从而失去对两者之间叙事的控制。

    这种担心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通过自己有限的认知和经验来建立因果关系。这种情况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变得更加可怕,因为在网上,一切都可以通过永久储存而“不朽”,一个人有意或无意暴露的每一点心灵或隐私,都可以用超出我们的想象的方式被“系统”跟踪、收集、储存、分析、链接和“利用”。如果一个人把身份的两面——事实身份和精神身份——都暴露在公众面前,被恶意解读的风险就更大。

    有时为了欣赏最纯粹的心灵,我们不仅要忽略心灵拥有者的隐私,甚至要避免寻求他的隐私。对于创造艺术的人而言,他的精神身份远比他的事实身份要重要得多。欣赏灵魂的本来面目,而不被包裹它的东西所左右,这时候,倒是需要一点买珠还椟的精神。

    "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钱钟书先生恐怕也是这个意思。


    文/貅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要发表心灵,而不公开隐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il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