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
加拿大医学博士诺尔曼·白求恩,医术高明,尤其是胸外科手术在加拿大、美国和英国都享有盛名。1938年,他带领着由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组成的“东征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延安,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在八路军中待的一年零八个月时间里,他带着团队奋斗在战火纷飞的抗战第一线,行程1500余里,做了300多台手术,救治了大批伤员。他把自己的热血与生命都献给了中国的抗战事业。
那么白求恩是接受了谁的命令来到延安的呢?白求恩大夫曾动情地说:“请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吧,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原来他是受了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命令”来到中国延安的。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使毛泽东成了举世皆知的人物。随着这本书在西方的畅销,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声援中国抗日、与中国共产党人接触的浪潮。众多仁人志士和国际主义者,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下来到中国,他们当中除了献身中国革命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之外,更多的是记者、编辑、作家、教授和外交官,比如海伦·斯诺、史沫特莱、卡尔逊、斯特朗、爱泼斯坦等等。
《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西行漫记》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怀揣《红星照耀中国》,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奔向红星升起的革命圣地——延安。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出生于美国,是世界著名记者,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还曾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他从北京出发去探索红色中国。他的身上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据说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还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
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愿意拿自己的脑袋去冒险,身上只有一封给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位西方新闻记者。在长达四个月的采访中,他带回了十四本的日记和笔记,三十卷胶卷还有好几磅重的共产党杂志、报纸和文件,离别的时候,他觉得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由于他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他的后半后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探索和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把他看作危险分子,不容许报刊发表斯诺的文章,他被迫迁居瑞士。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主席见面。在病重期间,斯诺留下遗嘱:“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斯诺一生写下大量文章,《远东前线》《被烧焦的大地》《为亚洲而战》《中国在抵抗》《漫长的革命》等,而这些又主要以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为题材,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最大的作品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作为报告文学其艺术手法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聆听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转战二万五千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那是一场怎样艰苦卓绝的征程?十年内战,大半个中国硝烟弥漫,血流成河,蒋介石务欲致共产党于死地。西安事变中,面对沦为阶下囚的蒋介石,共产党为什么不杀了他?蒋介石悬赏二百万首级的那些红军的高级将领到底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历程呢?(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