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随想

作者: 曾九如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12:50 被阅读59次

今天早上,看了各大公号发的文章,不禁汗颜。

简七文章严谨有逻辑,从文字中能透出她金融背景的简练。她发的是《流浪地球》的文章,没有一句废话,还认真标记了信息来源。

另看了一篇,是关于我最近在追的电视剧《知否知否》。我也动容,也深深为角色的命运叹息。可我只是叹息,但有人却能从中剖析人性给人启发。

同样是蹭热度,可是蹭得异常好看,我们好像盼着他们多蹭蹭,多多益善。

我不想妄自菲薄,可是我觉得反思和内省是必要的。

人得先看到自己的不足,接受它,改变它,才能进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

想来,终究是自己不够明白通透。

言为心声,文字代表了你内心的状态,可能迷茫的时候,写不出什么透彻的文章吧。

基于我目前的迷茫,即使我也读了点书,懂了一点道理,却也有过不好这一生之感。

明兰说,人不要往后看。

我们与其说明兰聪慧,不如说在这鲜活人物背后的作者,是一位有见地的人。

多读书

我常常在想,人生为什么如此矛盾。

可能在你年少的时候迷茫,中年的时候也会迷茫。有时候感觉,身边的人可能帮不到你,他们理解不了你的痛苦。

可是茫茫的人海,浩瀚的历史长河,从时间到空间扩展开来,总有如你一般从迷茫中走出去的人。

人说读史以明志,不就是说,借用先贤古人的智慧去解决你所困惑的问题嘛。

未经世事的人,恐怕会觉得先贤说得话过于枯燥,历史中的一切太过遥远。可是人类这千百年来的迁徙与变迁,都是往复而形式不同而已。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世间的道理往往藏在最简单的事物中,可是我们见过许多叶子,见过许多河流,也未必懂得其中的道理。

明兰有一段反驳读书无用的话特别通透,由大公众号的作者截图出来,对我特别有启发。

我也常常觉得自己无用。现在想想,也许是书读的不够多。

我在生活上,不如我那些初中毕业的同学过得好。

在家长里短的事情上,要常常操心,不如那些家世好的女孩舒心。

我常常怀疑读书的意义。反而觉得,有些道理不如不懂的好,想得如此多,又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读书有用,那么现在明晃晃的所谓人生赢家为什么鲜有读书人呢?

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又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明兰说,这是封建礼教对女子听话好管的托词。

也是,当你什么都不懂,自然要听信别人的。当你无法自立,自然要依靠别人,受制于人。

古人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倒觉得,读书并不能为你带来钱财,但是可以改变你的思想和心态。

所谓通透,不过是看惯了一些事,更能深刻的懂得人世间的许多道理罢了。

思想格局和心态,对人生来说,太重要了。

也许这样便不会只盯着人间这一点点不平之事,频生抱怨,可以腾出一些心力,好好做点什么了。

关于人生的矛盾

前段时间给孩子讲“自相矛盾”的故事,孩子不太明白,我自己倒是觉得好笑。

真有这样的人吗?是不是也是用一种荒诞的方式引起人们的警醒。

其实人生中我们犯下的许多错误,不也是在后悔中感叹,自己蠢自己笨,怎么那么傻呢。

人生的好多安排都是匪夷所思的,比如说,安排女人必须经历生产的苦痛,才能生下后代。比如,世间的人都是哭着来到世上的。

比如,某个职场妈妈的“我放下工作就养不起你”。我们都经历过这个时期吧,怀着对孩子的歉疚,多么想多陪陪他,可是陪他的时候,又去焦虑生活。

他怎么能理解呢?妈妈不陪我玩,是不喜欢我了吗?

孩子,这世上的事,哪有那么简单,只用喜欢和不喜欢就能解释的明白呢?

关于自我

中国人,总是活得太累。

为什么?因为他们界限不明。

婆婆要管儿子的事,岳母要管女儿的事,女儿要管娘家的事。

你要管,你不管就是不讲亲情,小来小去就痛哭流涕,大了就家宅不宁。

手伸得长自己也累是不是。

都是真心爱子女的,都是为你好。

可是,真是知道,什么是好么。

怨恨生活的人常说:我过不好,就是因为我心软啊,你看那些自私的亲戚,哪个过得不好。

也是,我得先过好自己才能帮助别人吧,有些人也是,自己还没长好翅膀,就开始做慈善家。七大姑八大姨都等着自己顾及,最后不说结局不好,自己也累得焦头烂额。

马伊琍说:救急不救穷。

看透这个道理的人,自然要被人说是忘恩负义,可是,这个道理好些人是交了学费才知道的。

人都说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中国孩子的腾飞,除了有自己的格局,还与父母的格局有关。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站在自我的角度。

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可以自由的施展自己抱负。

要适当的让他通过吃苦看到人生的另一面。

不能事事顺,事事哄,也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宣誓父母的权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孩子的成长必然是一个离开的过程,切不可日日想的都是在父母身边尽孝。

所有的孩子都是爱父母的,你真心疼爱他,他必定会孝顺你。

那些养了白眼狼的父母,是把自己当成了奴才,没有在他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不对的。是父母默许了这样的行为。

男儿志在四方,不代表他心中没有父母。

这是一场父母和子女间的互相成就。

应该在他未成年的时候,就引导他去寻找自己的方向。

中国的父母太过看重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有没有受欺负。

一个人过分关注自我是不对的,可是没有自我也是不对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追求自我和照顾孩子,履行责任这件事上,是不是矛盾的。

我想来想去,也许真的是不矛盾的,有些事情是心急不来的。

人就是矛盾的,年轻的时候,孩子年幼,需要陪伴,没有时间。等自己事业有了起色,想要好好陪伴孩子,却已经想要抱一抱他都难了。

有的人,一心忙事业,有的人一心忙孩子。他们都没有错,只是选择不同。未必一心忙事业的人就教育不出好孩子,她努力拼搏的样子可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也未必一心忙孩子的人就没有好的事业,只要不妄自菲薄,也能从孩子身上习得道理,拥有一段美好的经历。

人向来都爱羡慕别人。

你在这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别人的故事终究是故事,自己走的路,不是每一步都算数么。

相关文章

  • 轻狂

    我写了有六十大几篇红楼随想,除了前几篇,特别随意了一点以外,后面的其实都算很认真了。随想没作假,认真说也是实话,这...

  • 9号挑战19天

    随想(三) 前两天对音乐课和音乐老师面对“双减”新形势下谈了一点自己的随想,今天来一些实在的操作,下面就通过“听、...

  • 一点随想

    2018-6-9 星期六 晴 就是一句及时的关心问候与陪伴,就像你在工作中能及时把你的工作任务完成了,说明你没...

  • 一点随想

    这里写下点自己的想法 1,选择大于努力 元认知能力会在很大一部分上影响你的选择,元认知能力又深深受认知能力的限制,...

  • 一点随想

    最近一直比较忙,只是到最后关头,临时写一点自己的感悟。大家都在不断追求一些真理,一些原则,但是好多的原则或者真理,...

  • 一点随想

    前几天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就是在我做简书编辑之前,在这个平台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我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有一个读者追看我的...

  • 一点随想

    古人云:誉之所至,谤亦随之。韩愈又在《原毁》说道:事修而谤兴,徳高而毁来。可谓异曲同工。 由此看来。事修谤兴,德高...

  • 一点随想

    今天立冬了,一年四季,即将进入冬季了,昨晚一晚上的小雨,将干旱已久的秋天带入了冬季,有那么一点冷冷的感觉,今天又下...

  • 一点随想

    9月20日上午8点半,全乡四年级和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齐聚到一中的多媒体教室里,由我主讲,进行思维导图的培训,我也是现...

  • 一点随想

    国庆假期马上结束了,回顾这几天,除了和爱人带俩娃附近转转之外,在学习上没有任何进展,内心也开始变得浮躁了,这让我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点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oh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