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现的是文字,文字可以激发每个人脑海中不同的画面;影视,用画面演绎故事,故事已经定格了大部分的想象力,当然也有一部分没有表达出来的,在故事之外。
时隔八年,余华的长篇小说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之前看过《第七天》以及《兄弟》,只记得大概模糊的情节,不得不说,要写好一部小说,强大的叙事能力绝不能少,让人一步一步走进字里行间,有好奇,有猜测,有期待。
无疑余华就是有这样的能力,一部《活着》让多少人记忆深刻。那么接下来的新作,到底是怎样的呢?
看完《文城》,我仿佛看了一场电影。
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末民初军阀混战以及土匪盛行的年代,整个故事分为两大部分,前半段介绍了林祥福的身世来历,以及遇到小美,后来生下女儿后,小美就离开了。于是,林祥福就带着孩子踏上了追寻小美的南下之路。
后半段,以补记的形式来展开介绍小美被父母送去给沈家当童养媳的经历,虽然被一纸休书打回原形,好在丈夫阿强对她还可以,后来两个人离开沈家各地辗转,前面的生活没有着落,于是阿强让小美留在了林祥福的家里。
于是,这两部分的故事重合在一起,前半段是林祥福带着女儿,带着疑问寻找小美,后半段介绍小美离开的原因,以及小美到底在哪里。
苦苦追寻,阴差阳错,阿强说的那个文城到底在哪里呢?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这个虚无缥缈的文城,已是小美心底之痛,文城意味着林祥福和女儿没有尽头的漂泊和找寻。”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余华的暴力美学,土匪的出现让整个故事进入高潮,在林百家定亲的那一天,土匪来要来绑走她,可是她却非常淡定。
林百家起身对两个土匪说:
“我们走吧。”
陈耀文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问林百家:“你们去哪里?”
陈耀武明白了,他对弟弟说:“他们是土匪,是来绑票的。”
林百家跟着两个土匪走出屋子,回头对陈耀武说:“哥,快去告诉我爹,准备五百大洋来赎我。”
林百家的应对简短,干脆。最后是陈耀武去代替林百家当人票,受尽土匪的折磨,而且还被割掉了一只耳朵,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陈耀武的命运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中间还有很多是关于民兵团和土匪激战的场面,文字之间没有血腥的味道,但是画面感十足。
起先徐铁匠还能看清,当他的眼球被打出来以后,就不清楚了,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挂在眼镜上,就问孙凤三:
“我眼睛上挂着什么?”
孙凤三看了看说:“师父,你眼睛上挂着眼睛。”
徐铁匠一把扯掉自己的眼球,他觉得另一只眼睛也逐渐黑暗下来。
除了这些,在余华的笔下,还有很多土匪虐待人票的画面,一连串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让人感觉那些鲜活的人仿佛是一个个乐高小人,然后被土匪任由大卸八块,继续看下去就像看恐怖片一样。
罪大恶极的张一斧在交战中被戳瞎双眼,然后靠当土匪之前的算命技能,苟活了下来。终于余华还是给这个反派递上了刀片,由陈永良来执行。
《文城》不仅仅是一个寻找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里面出现的人物角色都很饱满,鲜活,朴实的文字下面都是一个个朴实的灵魂。最大的反派就是土匪张一斧,杀人如麻,而且残忍的手法简直不堪入目。
激动的时候,我都恨不得拿着刀子去砍死张一斧。
看到林祥福死了,我难过,把书扔到一边,接下来的故事怎么继续?
庆幸地是,溪镇还有那么多有情有义的人,善良的陈永良,总是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在林祥福死后,为他报仇血恨;公平正义的商会会长顾益民,接济百姓,大难当头前,用自己的大格局观,巧妙化解危机;忠贞的田家四兄弟,守卫着少爷林祥福万亩荡的田地,兢兢业业,等着少爷回家。
没有太多深刻或者直击人心的语言,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娓娓道来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