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意义”,每个人的解读各不相同。
意义的解读工作永远是不完整的,甚至可能永远也无法恰当而完整的阐述出来。
所以,意义的国度就是各种错误存在的国度。
它没有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之分。生命的意义就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衍生变化。
择善取优,哪些解读较为正确却有着共识,这也就构成了生命意义的普遍标准,并据此寻找到一个关乎“真实”的公共尺度。
所谓“真实”,是与人类有关的“真”,是能够为人所用、所追求的“真”。除此以外,毫无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种追本寻源的问题,常常令人无所适从,但是即使我们避而不谈,它依然存在。
“与其听其言,不若观其行。”我们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有自己的解读和诠释,通过我们的观点、态度、行为、表情、习性、志向、习惯和个性等各方面表现出来。
人生的三大任务
每个人都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正是这三大约束构成了人生和现实的所有内容。
第一大约束:环境的约束。
我们必须生活在地球上,除此别无选择。我们必须善待地球,延续我们的生命。在我们的心目中,必须的、合适的、可能的和有价值的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基于同一个事实:我们是人类的一员,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第二大约束:同伴的约束。
独木难支,一个人无法面对一切,我们生活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每个人乃至人类的延续,全仰赖于与他人的群聚共存。
第三个约束:两性关系的约束。
人类由两性构成。没有哪个人能够绕过爱情与婚姻的问题。
三大约束提出了三个问题:
1、职业问题。地球资源有限,如何找到可赖以生存的方式?
2、社会中的位置问题。群体中,如何定位自己,才能与他人达成合作,共享益处?
3、夫妻关系的问题。面对爱与婚姻的事实,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类到3个主题中:
1、职业
2、社会
3、两性
每个人对于生命意义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他们的答案就是面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
“一个人工作卓有成效,交友广泛,拥有亲密融洽的爱情生活。”这样的人生意义就是好的。
社会情感
“失败”的人(罪犯、酗酒者),正是因为他们缺乏同伴感和社会兴趣,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无人可以有他人的成就中获益,他们的成就只对自己有意义。
真正的意义是在与人交往中提现出来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关注他人以及合作。
这种关注他人和发展自我并不矛盾,当一个人的理想与他人、社会同向,他的人生自然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职业、社会和两性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
儿童成长期的经历
每个孩子出生伊始,就开始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探索了。
5岁孩子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一切经验都要经过解读才能被接受,而解读又离不开儿童时期形成的对生命意义的最初理解。意义可能存在荒谬,所以解读可能带来痛苦,甚至危险后果。
童年的不幸经历可以被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有时它是摧毁一切的罪恶之源,有时它是攀登高峰的痛苦之梯。
个体心理学与决定论的区别之处:经验本身无法决定成败,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
导致儿童误解生命意义的三种情况:
1、生理缺陷
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往往经历坎坷痛苦,这时候急需亲近的人引导他们将注意力从自身的种种问题转移到关注他人身上,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
在这里我想到了一月份刚刚看过的电影《奇迹男孩》。那里面的奥吉就是先天残疾的孩子,他最终走出了先天残疾带给他的种种困境,恰恰是因为他的身边有能够坦然面对他的缺陷的妈妈、爸爸和姐姐,爱的力量带领他走了出来。
2、溺爱
被溺爱的孩子会形成错误认知——唯我独尊。
成长经历教会他们伸手索取,却不曾让他们学会付出,也不曾教会他们应对问题的任何其他方式。
在他们的心目中,生命的意义就是成为“第一”,可以予取予求。当他们长大成人,就会发现自己并非独一无二的,并非世界的中心,痛苦就会袭来。
他们更容易倾向于夺取,不懂合作。
3、忽视
被忽视的孩子无从得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所构建的生命意义中没有这种积极的因素,因此在他们眼中,世界是冷漠的。
一个人对外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而这些被忽视孩子很难得到培养和发展。
看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陈岚的演讲《一代人的乡愁》中提到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哈洛所做的关于猴子的社会性实验。
哈洛把一群刚刚出生的小猴从父母身边带离,强行关进了一个冰冷的笼子,这些猴子都是被独立关押的。一边,哈洛给他们用钢丝做了一个非常坚硬的、很像是猴子的一个铁丝架子,这个架子上有牛奶瓶;在另一边,他还给那些猴子放了一个毛茸茸的很像它猴子妈妈的猴子玩具,什么事情发生了?所有的小猴到饿得快死的时候,才到那个铁丝的架子上去拿牛奶瓶喝奶,一旦喝饱了,会迅速的回到那个它以为是妈妈的毛茸茸的玩具身边。虽然这个模拟的妈妈不能为它做任何事情,可是那些小猴儿却紧紧地蜷缩在那个猴子妈妈身上。
更残忍的事情是在后面,这些猴子后来长大了,统统都无法融入正常的猴子族群,它们就像是得了灵长类动物的精神病一样,尖叫、哭泣、害怕、抗拒......它们只能被单独关押,就算是后来他们用技术手段怀孕生下了小猴,这些猴子对自己生出来的生命毫无任何的感受,当生出的新生儿小猴哭泣着向妈妈身上爬过去的时候,它们妈妈做的事情是愤怒的推开他、或者是咬掉它们的手掌和头颅。
这个实验如此的残酷,以至于后来在全球范围被永久的禁止了。但是这个可怕的实验,教会了我们一个基本的灵长类的也包括人类的心理学的常识:爱是一种能力,爱是我们大脑深处的一个原始的驱动的程序,它不会因为我们大脑健全就自然的产生,它必须来自于我们所有人的亲子关系,我们亲生父母的爱,和我们社会环境给我们的一个有效的良性的互动。
所以我们应该用不溺爱不忽视的方式来养育我们的孩子,培养他们学会合作,允许他们自行探索和同龄人融洽相处的方式。
一切有关生命的问题都可以依靠合作的能力来解决。
读《自卑与超越》,探索生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