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尹丽芳快速阅读 | 《孤独六讲》

尹丽芳快速阅读 | 《孤独六讲》

作者: 尹丽芳思维图法 | 来源:发表于2021-11-19 09:02 被阅读0次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我们在破碎重整中找回自我,美学的本质就是孤独。

01情欲孤独

一、孤独没有不好,因为你害怕,所以不好了。

1、不同年龄段的孤独也不同。

2、情欲不变,每个人都是被劈开的一半,注定了寻找和孤独。

二、越来越孤独的社会,科技无法照顾到内心的孤独感。

三、儒家文化不谈隐私,大众不了解孤独,被迫呈现我不孤独。

1、生命中的第一个恋人是自己,一个空间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2、对生命的怀疑,在妈妈面前再大也是孩子。

四、我们无法消除孤独,而是给予、尊重。

1、生命本质就是孤独,无法克服。孤独行走的灵魂。

2、孤独与伦理规范。

五、破碎的孤独,老庄和武侠里精彩的人生。

1、竹林七贤的孤独,特立独行等于大逆不道。

2、文化压抑情绪。

3、活出孤独感,嵇康的《广陵散》。孤独和死亡脱不了关系。

六、情欲是青少年重要的成长解读。

七、生命的意义,存在先于本质,意识到孤独,才能找到生命的本质。

1、好的文学就是一种触怒,个体敢于跳脱大众,说出怀疑和不同的思考。

2、孤独是圆满生命的开始,爱自己是爱的开始。

八、孤独和寂寞不同,孤独是饱满的

02语言孤独

一、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

1、听不同的声音,听听不懂的声音

2、忽视语言的儒家文化

西方是语言的结构,主张检验思想和合理性。

儒家不讲求精准,属于心灵的感悟。

二、语言的局限性:诗或者法律。语言越精准,也就失去了弹性。

1、语言的孤独,产生于正统文化,语言的思辨更重要。

2、精准的语言,可以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3、倚赖变成障碍,声音表情都是假的。情绪通过语言表达。

4、语言的核心:承载不同内容和思想的语言才是本质。

03革命孤独

一、革命是一种青春的仪式

二、革命者是某一种程度现实世界中的失败者,赢了政权却输了诗与美。

三、自己无法控制的状态,青春之美就是青春。

1、生命最后的凄凉,走上刑场与天地没有了关联。

2、革命者都是诗人,留下的不是文字,而是生命的华贵。一旦成功,便不再是诗。

四、政治是梦想的终结。

04暴力孤独

一、暴力美学,不管是美,还有人性的测试。

1、潜藏的暴力本性。

2、人类内在的黑暗:合法暴力和非法暴力。盗亦有道。

3、暴力转化为美学,满足了暴力的欲望。

4、对人性的颠覆,人性本善和本恶论。

二、潜意识里的暴力美学

1、暴力不是单纯的动作,呈现为人性复杂的思考。

2、文明社会里的暴力:黑色的幽默和人类的荒谬。

三、易地而处的暴力观

1、人们不会永远安逸,了解暴力本质,才可以更好看清楚。

2、人性本质中潜藏暴力,六种暴力相互联系。

3、对恶有了解,对善才能有发扬,二者互动,更深、更高层次的思辨。

05思维孤独

一、所有哲学的思考者都是孤独的

1、不可思,不可译

2、被简化的思维过程,大脑思考然后进行推论、推理,最后形成判断。

二、处于生命荒谬的情境中,思维也有新的可能性,唤醒思维。

三、困境让人生存,思考如何平衡。

1、思维最大的敌人就是结论。

2、孤独是一种沉淀,沉淀以后获得清明。

四、哲学的起点是怀疑,孤独是思考的开始。

1、思维是最大的孤独,任何声音都有存在的意义。

2、新符号是思维的起点,放下成见才能进行思辨。

五、无人理解的孤独

1、孤独是一种狂喜,会听到平时完全听不到的声音。

2、孤独圆满,思维得以发展。慢一些,让思维有更多思维的空间。

06伦理孤独

一、伦理不总是美好,看待伦理缺憾和孤独的人。

1、道德是预设的范畴

2、孤独的同义词是出走:自我诚实拥有勇气,从群体、类别、规范里走出去。

二、伦理的分类,另一种形式的监控。

1、社会在转变,经济、社区、家庭都在改变。

2、习惯伦理,孤独是一件可怕的事。

三、爱成了寄托,丧失了自我。

1、婚姻是伦理,完成自我以后再建构,伦理就会更完整。

2、先个体后伦理。伦理也是一种暴力,两难的情境。往往我们看到的是粉饰太平的大团圆。

3、伦理的孤独最难,被爱掩护,有效分类保持孤独的空间。

4、在破碎重整中找回自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尹丽芳快速阅读 | 《孤独六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ss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