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浩说每年的一月都让他提不起精神,他跟朋友一聊,大家好像都一样。我却是与他们相反,每年的一月,我都会很提得起精神。因为岁月翻开新的一页,似乎又有了新的力量,对新年的计划会执行得好一些,读书也会多一些。
一月,读完了五本书,本应每读完一本就复盘,写写读书笔记的,但也没做到,就在这里做个月总结吧。
1.《清冽的内在》
庆山的书,很少会错过。最近几年,她的新书,尤其是散文类的,基本都会买来读。她的文字,是冷峻而深刻的,她对心灵的探索,像一颗钉子钉在墙上,往深里去。
这本书是一本文字摄影集,是她近四年的日常观察、思考与记录,文字和图片一样,给人清冽之感。“在四年的日常中,以未曾退减的真情萃取自省与清明的生命状态。”“对茫茫世间和他人油然而生的清澈爱意,感人至深。”
她的思想和文字一样通透,读她的这些文字,容易静心,容易放下,容易原谅一切,容易让人重新爱上生活,爱上日常。

2.《沿着季风的方向》
这本《沿着季风的方向》,是同年级的一个小伙伴送我的新年礼物,封面十分文艺,底色是绿色的,上面有几片绿叶,看上去就有种想阅读的冲动。小伙伴说这是本写旅行的书,想着我也喜欢旅行,应该会喜欢,沿着季风的方向,我们是沿着文字的方向。
有个如此懂得自己的人,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她说得没错,我很喜欢这本写旅行的书,以致于打开就停不下来,两三天时间就读完了。
刘子超的书,是第一次读到。这本游记里,记录了作者从印度到东南亚的旅程。读这本游记,仿佛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印度、缅北、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逛了一圈,领略了这些东南亚国家的风景人文,也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还随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次冒险和感动。
人民日报曾发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其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旅行。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的确,关于这本书中写到的地方,或许一辈子也不可能抵达,但是沿着文字的方向,正如沿着季风的方向。

3.《一次旅行》
电影《罗马假日》中有句台词:“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读旅行的书,或者旅行中读书,仿佛是身体和心灵同时在路上。
《一次旅行》是庆山今年新出版的一本精选散文集锦,其中有少数篇目是新写的,有些经典篇目在以前的书中已看过,但时间久了,没啥印象,此次重读,依然像读新书。
这本书中的文字不像《清冽的内在》是片断式的随思随记,这是一些比较具体的篇目,内容涉及爱、时间、旅程、梦与生活。庆山的文字,多为议论说理,读来如听一个老师讲课,娓娓道来,其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她写旅程的这一辑,正好她去的几个地方,在刘子超书中读过,比如印度、柬埔寨,可以比较阅读,两个人眼中的同一个地方却是不尽相同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庆山年轻时去了很多地方,越南、日本、伦敦、香港、西藏等,都一一用文字记录下来,每一次旅行,都是在修行的路上。

4.《去细嗅蔷薇》
丁立梅的书,一直是把它放在枕边读完的,这本书也如此。
《去细嗅蔷薇》是丁作家2023年出版的新书,是一本散文集。看她写的故乡、四季、亲情、风景、植物花草、旅行等,如同一个朋友聊天,是健谈的人,话像泉水一样汩汩涌出,那些精彩的句子随时跳脱出来,让人忍不住惊叹她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表达能力。
在她的笔下,人间是那么美好,日常是那么有味,风含情水含笑,一草一木都被它赋予人的思想、情态。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有如此明亮、细腻、温柔、善感的心呢?一定是一个被爱着的人,一个生活得幸福的人,才能用文字把生活里的褶皱一一抚平,给人予欢愉和力量。
她说:“真正的生活,永远没有那么高深,不过是细水长流地数着日子。我要的就是这些小欢小喜,这些可触可摸的日常。”的确,她写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欢小喜、温暖日常,谁的生活不是这样呢?小欢小喜、温暖日常,恰好能够予人治愈。

5.《时间的礼物》
《时间的礼物》是被称为“暖心小说之王”的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作品。我是看了一个读书博主的推荐之后阅读的,那个博主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这是一本仅有两万七千多字的小说,很快就可以读完。小说双线交织,一条线索是一个父亲与儿子的对话,父亲为了自己的成功,缺席了儿子成长,父亲希望儿子像他一样成功,儿子却只愿意在平凡中度过。另一条线索是得了癌症的父亲在医院遇见了一个同样得癌的五岁小女孩,当死神要带走女孩的时候,这个父亲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女孩的生命。死神告诉他,不能一命换一命,只能一生换一生,即是彻底清除他曾经活过的痕迹。后来死神和他一起来到儿子的咖啡店,他终于理解了儿子的追求,然后不舍地与儿子告别。
这是个奇怪的故事,读了两遍,我依然还是没怎么看明白,死神最后有没有带走这个父亲?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死神又是如何从儿子心里清除这个父亲的痕迹的?不过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时间的礼物,应该是指爱,“是一分一秒的陪伴,累积成我们不可替代的情感。”“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希望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对的人和事。”

以上五本书,是一月所读。都是些自己喜欢的闲书,之所以写下来,是为了总结、复盘,并不是推荐。每个人的阅读都有自己习惯与喜好,并不是我认为好的就适合你,就像庆山所说:“一本书能够与观者产生交流的基础是什么。其实还是相应,相印。是同气相求。最终过滤、选择出来的,是与自己差不多质地的人。”质地不同,喜欢的也会不同,所以,适合自己的就好,自己喜欢的就好。
二月,继续读喜欢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