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里流行一句话“圣人之下皆是蝼蚁”。本意讲的是在修炼一途没有达到圣人境界的普通人,在其眼中,竟连蝼蚁都不如。
这句话充满了睥睨天下的气质,显示了不可一世的态度,饱含了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蔑视。在现实中,就像是有钱或权者对平凡人的轻视。初闻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数不清的膈应,总会感到无比的悲哀。
这句话像极了道德经中提到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和圣人分别作为万物的主宰、通晓真理的贤者,对待底下人犹如草芥一般无情。“刍狗”为随意丢弃的草扎物,其命运总是任人宰割般的存在,不禁让人感到唏嘘。
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平凡而普通,没有耀眼夺目的闪光,没有出类拔萃的运气,甚至一度有些自卑。正如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作品“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二舅是一个被时代辜负的人,可他没有辜负自己,没有辜负周围的亲人朋友,他总是努力而又倔强的活着,他修好了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有句话很暖心,“二舅总有办法”,是的,二舅总能找到办法,这是一个普通人对于生活的随机求变,这是一个平凡人不屈命运的有力凭证。无论是身体的残疾,还是命运的错付和制度的不公在这个老人身上,只有日复一日的虔诚,用乐观与坚强消解一生的苦难,这种命运毁之以痛,他却报之以爱的人生观,让有幸读到这篇故事的人更多了一份对面向未来的信心。
文案爆火后,有人提议让二舅直播,作者却清醒的回应到,消费苦难对于二舅无疑是二度伤害,所有人对二舅的关怀应当“始于线上,止于向往,渺渺神交一场”。作者的决定无疑是对的,二舅不是祥林嫂,他本属于平静的山村和美丽的自然,我们不该打破这简单的美好,不该用流量去收割一位善良老人的“苦难”。
网络文化属实可畏,过去的“审丑文化”、“三俗文化”收割流量屡禁不止,至今已经大为好转。究其原因,“审丑”是现代主义中西方文学思潮的主要艺术特征,西方文学最喜欢以假恶丑批判现实,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八十年代以后的文学走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今年省内组织的“世界读书日”推荐书单里面,成人读物几乎近半都在弘扬欲望与情色,让人阅读知识、汲取力量的同时倍感无奈。
曾几何时,我觉得自己就像故事中的二舅一样平凡如蝼蚁,命运总是坎坷离奇,无论是眼前的困境还是以后的道路都迷茫一片,不由陷入自我怀疑的精神内耗怪圈。与二舅神交之后,我竟发现眼前的苦难竟是不值一提,易地而处,我比他实在幸福太多。
我们学习文字后,开始学会了谨言慎行,开始学会了克己修身。因为我们知道苦难对于每个人都是一道伤疤,我们不愿揭开别人的伤疤去治愈自己的不安,我们也不愿意去凌驾于别人的苦难而庆幸自己的幸福。我们能做的,就是对生命多一分敬畏,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感恩。
生如蝼蚁,当存忍尤攘诟之心。你我生而平凡,那不如暂且忍受苦痛,像二舅一样,笑迎暴雨狂风,泥泞而不屈,等待将来除去“伤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