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罗曼·罗兰
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及真伪,并使人倾向于善与真,排斥恶与伪。——塞·约翰生
善恶自古以来是颇受争议的话题,性本善,性本恶两个命题交替占据上风。
本性论难以有定论,但恶却是后天特定环境下滋生的产物。
菲利普·津巴多在其1971年出版的《路西法效应》中曾提到,特定环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这种人性格的变化被称之为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曾是天国中最美丽、最强大的天使长,因拒绝臣服于基督,带领部分光明天下坠落九个黄昏进入地狱,成为地狱七魔王之首。
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进入地狱,成为恶名昭著的堕落天使。
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为期两周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人性天真的看法,深层次剖析了环境对复杂人性的影响。
“斯坦福监狱实验”中,菲利普随机选取了18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身家清白的大学生作为支援者,随机将十八人划分为9名犯人,9名狱警。
为了模拟监狱环境与过程的真实性,9名犯人允许离开,在正常生活逛街上课的时候,被光天化日之下逮捕。
被“逮捕”的9名犯人,在监狱中不允许拥有真实姓名,而是以编号代替,他们和正常犯人一样,被剃光了头,脱光衣服被水枪冲洗全身,一切都按照监狱的真实情况进行。
在实验的第一天,“狱警”就因“犯人”忘记指示或床铺不整洁,而进行了惩罚。因“犯人”不愿进行处罚,“狱警”用灭火器喷射犯人,将他们赤身裸体的绑在床腿上,有些犯人还被关了几个小时的禁闭。
他们在没有进行试验之前,都是同一个学校的学生,甚至有的还是朋友,但当两者身份有了明显的区别之后,“狱警”似乎真的有了狱警的思想,对“犯人”进行惨无人道的惩罚。
到第三天的时候,已经有五人退出了实验,菲利普无奈之下只好将这五人替换。
到后来,“狱警”看似更加无所顾忌,虐待程度不断升级,不公正的处罚相继上演,随后又有两名“犯人”达到精神崩溃的边缘。
预计持续两周的实验,仅仅持续了五天,菲利普就宣布结束。
他发现“狱警”又玩出了新花样,强迫两个“犯人”模仿动物交配,侮辱与暴力已经达到了无可复加,大大超出了菲利普容忍的极限,继续下去“犯人”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不到一周的时间,“斯坦福监狱实验”就让9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毫无犯罪前科的年轻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狱警,到底是什么原因?
在后期反馈中,“狱警”对早早结束的实验有些意犹未尽,他们甚至说着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
“我一到犯人所在的牢房就心烦,他们穿着破烂的衣服,牢房里全是恶臭。他们相对而泣,并没有把这些当作是实验,尽观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
作为无权势者的“犯人”面对权势者建立的监狱与狱规,他们只有两种选择:反抗或顺从。
反抗带来的惨无人道的折磨;顺从导致的是自主性与尊严的丧失。
后来,这些年轻的“犯人”居然真的相信他们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
尽管参与实验的年轻人并没有参观过真实的监狱,也从未有过入狱体验,但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他们便学会了某些东西,知道了权势者和无权势者如何互动。
个人本性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压力影响下好人也会干出可怕的事情。
每个人在任何环境下的做法都不会脱离人的情感因素,对于不同环境都会表达出人的情感,每个人都无法例外,只是情况不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人手中握有可以掌控别人的权利时,有很大概率会将本性的恶性释放,由“天使长”坠落地狱,成为“坠落天使路西法”。
性本善或性本恶并没有区别,作为阴阳一体的人,本身就是善恶同体的存在,其外在表现形式,是其后天教育、成长、认知的结果。
善念强大,就会压制恶念,人外在表现自然就是善;善念弱小,无法压制恶念,外在表现自然就会变成恶。
善恶本性的说法无法证实,但后天对于人性的善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点毋庸置疑,路西法效应给现实中的善恶论打了一记闷棍,让人性再次变得不确定。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