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喜剧,中国电影中有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名字:周星驰。
不管是早期香港电影,还是渐渐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周星驰”三个字,早已成了一种符号,一个标志。他是香港乃至中国喜剧的符号性人物,同时也是无厘头表演风格的集大成者。
2003年2月,周星驰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获选的“亚洲英雄”,封面上“Asian Heroes ”特别耀眼。
英雄,当然不仅仅是指电影领域,实际上,周星驰影响了整整一带的华人,他既是香港这个商业电影机制培养出来的参天大树,也是时代潮流造就的中国喜剧中不可或缺的领军人物。
这种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喜剧”。从社会底层一路摸爬滚打,登上时代巅峰的周星驰,对这代人的影响,更多却体现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
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是他本人和他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励志精神。
这种励志之所以能让普通观众深受感动与启迪,因为从骨子里,周星驰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以至于之后的很多作品,不少观众都在说,我们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实际上,是喜欢在电影里,看周星驰自己。
1962年出生的周星驰,是一个移民的后代,他们一家五口寄居于香港九龙的贫民区,挤在一间狭窄的木板房里,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用周星驰的话说:“那时候,豉油捞饭对我来说就是天下美食”。
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但母亲凌宝儿,却是周星驰在艺术方面的启蒙老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周星驰”这个名字取自《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虽然有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名字,周星驰在读书上却没什么起色,所以他早早开始接触社会,他干过茶楼跑堂,也做过电子厂工人。后来,崇拜李小龙,喜欢电影的他报考了无线艺员十一期训练班,第一次落榜,第二次才考过。
毕业的周星驰,并没有等来很多机会,而是开始了长达六年的龙套生涯。
包括那个我们都知道的,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中的传奇。他先是在第一集扮演一个士兵小头目,居然还有几句台词。
后来,他就成了被梅超风一掌打死的宋兵乙。
柴静曾在一期节目里问过周星驰,“你那时候被嘲笑过没有?”,周星驰不假思索的答到“没有”,柴静反问“连嘲笑都没有?”,周星驰无奈的笑着说,“对,连嘲笑都没有”。
他卑微到没人注意,渺小到存不存在都没关系。如果说这六年龙套生涯给了周星驰什么,那可能是在之后无数底层小人物塑造中的神奇魔力。
周星驰这种真实到骨子里,自然到足够吸引所有观众的小人物表演风格,恰恰来自他最本真的生命体验。
一路走来,香港电影人中,没有哪位明星有像周星驰一样的经历,也没有哪位明星能像周星驰一样实打实得真正贴近小人物的心理,用观众最能接受的状态将他们的形象展现出来。
但周星驰可以,他本身就成长在平民家庭,从小在香港的街头混大,对于小人物的生活,他再熟悉不过,因为那就是自己的生活,对于市井小民,乃至街头混混的体会与把握,周星驰炉火纯青,这一点,则是他电影中励志精神的精髓。
经历过底层的挣扎,向上的精神才会愈发具有光芒,被生活无情踩过,奋力冲破阶层壁垒的欲望才会愈发强烈,默默无闻过,对于成功和梦想的执着才会愈发引人深思。
所以,那句“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从他嘴里说出来,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周星驰的所有电影,几乎都关乎小人物,也几乎都注入了他特有的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励志精神。
第一部反应小人物英雄梦的电影,是1988年的《霹雳先锋》,虽然周星驰在里边只扮演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但这个到处挨揍的配角,却带给他人生第一座奖杯——台湾地区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周星驰终于迈出了从“龙套”到“明星”的重要一步,可在电影中,他的角色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卑微。
1990年的《一本漫画闯天涯》中,他饰演一个酒吧的服务生,机缘巧合结实黑社会大人物,从而鲤鱼跃龙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从《唐伯虎点秋香》中熟知的蟑螂小强梗,源头其实在这里。狱中的周星驰对着一只蟑螂款款深情,诉说谈心。
市井小人物就像这蟑螂一样,虽然渺小,却也“小强”,周星驰从小最怕蟑螂,这只小强,也是他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注入到电影中的最好证明,同时注入的,还有他关于小人物,关于励志与梦想的哲思。
同样有蟑螂的,还有电影《长江七号》。这个外表科幻,本质细腻的电影中,周星驰扮演了一位贵族学校小孩儿的父亲,一个每日在工地搬砖干活养活家人的民工。
“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说谎,也不能打人,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虽然一反常态得严肃起来,但《长江七号》和所有的周星驰电影一样,内核并没有变。
1995年的《国产凌凌漆》,是周星驰的一个里程碑,他将自己无厘头的风格融入到特工电影中,不仅摆脱了之前单纯依靠夸张肢体和表情搞笑的单一喜剧元素,而且融入了十分克制的黑色幽默。
即便之后能变身大名鼎鼎的007,可最开始,他还是那个小人物,一个落魄到卖猪肉的猪肉贩。
“就算是一条底裤,一张厕纸,都有它的用处。”这句耳熟能详的台词,结合凌凌漆的经历,不就是最好的正能量。
2001年的《少林足球》,他是捡破烂的,穿着红背心,背着垃圾,走在繁华大街上,周身都是孤独和落寞;2004年的《功夫》,他是街头小偷和混混,一直想着纳投名状加入斧头帮,可内心深处的善却让他屡屡失手。
也就是在《少林足球》中,当捡破烂的阿星说出这句话,才越发振聋发聩。
“成功是什么?就是失败了能再爬起来!”这是周星驰在与马云巅峰对话里他说的话。对于梦想,周星驰和马云似乎见地不同。
马云是在一台车快要熄火的时候给了他第二次动力,而周星驰则是最开始启动发动机的人。他让你明白如果原地不动就什么也没有,这种并不算慷慨激昂反而有点自我嘲弄式的话更加的接地气,也往往因此贴近了生活最原始的状态,所以才让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都会习惯性认为,周星驰一直将焦点放在小人物上,不断在电影中缔造所谓“屌丝逆袭”的神话。
其实不然,周星驰的电影中,也有不少跌落神坛后找回初心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才让周星驰变成完整的周星驰,变成今天的周星驰,变成集“大人物”与“小人物”于一身的周星驰。
《逃学威龙》中,他从威风凛凛的飞虎队长变成学校菜鸟;《食神》中他从一呼百应的史蒂芬·周变成落魄厨子;《武状元苏乞儿》中他从状元化身街头乞丐;《唐伯虎点秋香》中,风流才子一朝变成铲屎下人……
励志,他从不停留在表面,在思考从小变大的初心时,他也不忘从大变小的反省。今天的周星驰,也正是这样。
无论何事都要做到极致的周星驰,不仅把喜剧做到了极致,也把励志做到了极致,甚至连共青团中央都转发过他的台词,来反映励志精神。
被认为是周星驰自传影片的《喜剧之王》,一度成为小人物心中的盛典。尹天仇和柳飘飘,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我是一个演员”,不知道说出了多少小人物的心声。
而坐实上映日期为2019年大年初一,由周星驰执导的电影《新喜剧之王》,滋味没变。
这张乍一看以为是卡通片的海报,其实充满了关于周星驰,关于周星驰电影的各种元素,比如手中的折凳,比如经典的pose,比如回归小人物故事……
星爷也在用一种只有自己影迷才懂的语言,向我们传达着曾经那个《喜剧之王》将要踩着七彩祥云回归的信息。
细心一点,我们可以在豆瓣条目中看出另一个让人可喜的消息:主演王宝强。
从草根到超级巨星,从龙套到赤手可热的票房春药,周星驰和王宝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他们的人生经历,也都是传奇般的“周星驰故事”。《新喜剧之王》中,如果由王宝强扮演这个小人物,再适合不过。
这么多年了,欠不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真的不重要,星爷自己也曾坦言:其实没有人欠过我任何电影票,(我)好像欠观众很多。
但如果中国喜剧界只有一个查理·卓别林,那一定是周星驰。
作为观众,我们要做的,可能是抱着满心的期待,等待这部回归周星驰小人物本真的《新喜剧之王》,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励志故事和亲切感受吧。
毕竟,不论新旧,“喜剧之王”还是周星驰,星星不会陨落,只会越来越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