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市区建有一些革命意义的纪念碑和纪念塔。这些建筑物恢弘、大气而庄严,拜谒这些纪念碑和纪念塔时,使人产生了一种宗教仪式般的灵魂净化感。
平壤的牡丹峰大街与凯旋大街的交界处耸立着一座凯旋门。虽然世界上有多个城市建了凯旋门(我以前曾参观过巴黎和莫斯科的凯旋门),但平壤凯旋门的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它建于1982年,四根花岗石支柱上,刻有金日成投身抗日战争的公元1925年及凯旋归国的1945年字样,并刻有浮雕。
万寿台大纪念碑于1972年4月金日成同志的60寿辰之际,建立在平壤的万寿台山岗上。它以金日成同志铜像为中心,由群像雕塑和大幅镶嵌壁画组成。其总占地面积为24万平方米,铜像两侧的群像雕一共雕塑了228个人物。大纪念碑北面衬托朝鲜革命博物馆,其正面墙壁上有革命圣地白头山的大幅镶嵌壁画。金正日同志去世后,其铜像与金日成铜像并列放置在一起。因此现在的拜谒者看见的是俩人铜像。
众多的朝鲜群众前往瞻仰两位已故领袖的铜像,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我们这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购买了鲜花,先给朝鲜已故领袖铜像献花,再在铜像前排成一行,根据导游的口令,行一次鞠躬礼。仪式完毕后,游客就可以拍照留念了,但是也有规定:必须拍铜像全身,不许拍半身。
在金日成铜像两侧的旗形纪念碑上,有与众不同的标志:通常各国共产党的标志是镰刀与锤子,象征农民与工人;而朝鲜劳动党的党徽在镰刀与锤子中间加了一支毛笔,表示朝鲜劳动党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代表。这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知识分子要进行思想改造,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主张是有明显区别的。
在万寿台大纪念碑广场,可以望见闻名遐迩的千里马铜像。它象征着为尽快恢复朝鲜战争后的国家经济而斗争的朝鲜人民的英雄气概。千里马精神相当于我国当年倡导的大跃进精神,至今仍然是朝鲜人民的精神象征。
铜像为一匹伸展双翅的骑有工人、农民的“千里马”,前面的男工人高举着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的“红色信纸”,后面的女农民抱着稻子。铜像鲜明的轮廓给人以持续前进和飞跃的气势,特别是展翅的千里马,升华了整个铜像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这座千里马铜像建于1961年4月,总高度为46米。
金日成广场是平壤的中央广场。它是朝鲜举行庆典、集会、政治文化活动、阅兵仪式的场所,也是朝鲜人民心中的圣地。金日成广场建于1954年8月,广场面积达75000平方米,地面全部由花岗岩铺成。广场以金日成铜像为中心,两侧是红旗下的群像雕塑,后面是朝鲜革命博物馆,南北分别是主体思想塔和朝鲜人民大学习堂,朝鲜国立中央历史博物馆,朝鲜国立美术博物馆等建筑。
与我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相比,金日成广场的面积小了许多。但在电视中观看朝鲜阅兵式时,它却显得非常宽广。顺便说一句,我到过的莫斯科红场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
主体思想塔位于平壤市市中心的大同江畔,与金日成广场隔江相望。它是为祝贺金日成七十寿辰而建的,塔及其周围附属建筑占地总面积15万平方米。1982年4月15日竣工揭幕。主体思想塔由塔基、塔身和塔顶火炬组成。塔身由经过研磨的白色花岗石砌成,前后左右合计七十节,象征金日成七十寿辰。塔身上半部前后各嵌有“主体”二个大字。塔顶火炬高20米,夜间火炬可以点亮。塔前塑有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三人立像,高举锤子、镰刀和毛笔作前进状。
可惜我们只能在金日成广场这边的江畔眺望主体思想塔,而没有安排去参观它。不过,徜徉在江水清澈、流动平缓的大同江畔,望着蓝天白云,以及远处的桥梁和城市建筑,还有近处的华灯、游轮和三三两两的休闲人群,使人不禁心旷神怡,沉浸在和平生活的气氛中,忘却了实际上身处在一个随时可能被推入战争的国度。
在朝鲜为国捐躯的军人是受尊崇的。一次行车时,我们看见了一处正在修缮的军人烈士纪念碑,以及一队女军人携带劳动工具和石材去参加修建的感人场景。远远望去,军人墓地的建筑颇具艺术气质,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体现出西方墓地文化的特点。结合城市中的其他建筑来看,我认为平壤虽然是一个东亚城市,但却有着明显的欧式城市风格。
当然,我们更忘不了那些为了“保家卫国”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而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拜谒了朝中友谊塔。它位于平壤市中心的山丘上,是朝鲜人民为了铭记志愿军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建立的丰功伟绩,于1959年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参战9周年之际建成的。塔的底座是一间纪念馆,里面放着两本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名录。其中有邱少云、杨根思、黄继光、毛岸英等熟悉的名字。塔下的浮雕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场面。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们献了鲜花,并翻阅了志愿军先烈名录,仿佛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