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闻西安交大博士自杀身亡,上网搜索了事情始末,发现除了作家六六攻击寒门学子这种极少数极端言论之外,声讨其博士导师的言论呈现一边倒的局势。
作为名牌大学的博士,作为文化水平颇高的学者,杨宝德难道不知道生命诚可贵的种种道理吗?不,他知道,他比任何一个身处顺境中的人都更为了解生命的宝贵。那是怎样的绝望啊,绝望到压倒了生命之躯的最后一根稻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从小就接受这种教育,认为唯有学好知识、考上大学才是唯一改变命运的出路,深信不疑并刻心入骨。从完成义务教育考上高中,再考上心仪的大学,莘莘学子们终于可以放下高悬的心,至少没有辜负了父母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以及这么多年的艰辛付出。考上大学已属不易,更何况一路左冲右突成为了大家眼中的佼佼者——名牌大学的博士啊!
村子里出一位大学生就已令旁人心生羡慕,更何况是博士,那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了。杨宝德的父母从他考上本科,考上硕士,转成博士,必定也随之一路成了村民们膜拜的对象。不管是低调还是炫耀,别人家的孩子,就像一个楷模,屹立在家长们和学弟学妹们心中,如神一般,难以模仿,难以超越。
我们邻居家的儿子从小就是一位“别人家的孩子”。最惨的是,他跟我同级,按血缘我还应该叫他一声叔叔。数学超级棒,150分的题几乎次次满分,而我则徘徊在80分左右,使多大劲也上不去···我犹记得2009年考大学的时候,我这位叔叔的父母还没等高考成绩下来,就到处扬言,说要大摆筵席,宴请全村!酒桌订好了,厨师也请好了,就差挨家挨户的通知了。结果,高考成绩下来后傻了眼,只有400分多一点。满分750分,作为普通班的我也考了549分呢···瞬间鸦雀无声,当真从人上人跌到人下人的感觉。整个暑假全家人就像做了十恶不赦的坏事般噤若寒蝉,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出门,出门偶尔碰见邻居也唯唯诺诺、含糊其辞。似乎门外的每一个人都在戳他们脊梁骨,都在窃窃私语、指指点点。事实也跟他们感受的差不多,那成了我们一整年的笑话。
第二年我这位叔叔又参加了复读重考,结果如何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叔叔的妈妈对每一位好奇来问的邻居都模糊的回答“小孩子的事,都不跟我们讲,我们也不知道他考到什么学校去了,只知道是个本科。”本科,是个本科,好像还可以安慰一下自己,平息一下别人的幸灾乐祸。如此这般的小心翼翼,大家便也不敢再往伤口上撒盐,各自散了去,也就没有人追究真相到底如何了。我只知道,3年后我本科毕业的时候,这位叔叔跟我同年毕了业,到现在也搞不懂到底哪所本科只有三年···只得作罢。
本科作为从学生到职场完美蜕变的必修课自是如此重要,越往上摞高学历就越发令人艳羡。博士对于本科生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更何况是普通的村民们呢?
在村里被视为楷模、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博士杨宝德,却为了学业屈居人下,要帮博士导师拎包、打扫卫生、挡酒、甚至陪逛街、去家里安窗帘,简直成了导师的私人保姆。而德高望重的导师呢?手里拽着学生的人生通行证,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这一切的服务,颐指气使却理直气壮。然而,抛弃自尊换来的并不是有顺利毕业、出国深造的机会,甚至连学术造诣都停滞不前。这就好比在人生最青年的时候遇见贵人,为得到贵人的帮助忙前忙后,忙了一堆与自己的发展大计完全不相关的无用功,最后不仅贵人没有起到期待中的作用,还赔上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当学术研究陷入困境,当出国深造难以实现,当拿到博士学位遥遥无期,杨宝德怕啊!怕被世人知道唐唐一个名牌大学的博士也会落入如此窘境,怕他及他的父母在人前抬不起头,怕一直以来的楷模形象轰然崩塌,不存片瓦,甚至被碾入尘埃。
作家六六言辞颇为轻松地谈论着,“为什么不退学呢?”退学?退学意味着杨宝德从小到大努力拼搏展现给世人的光闪闪的形象不复存在,意味着那些舍弃尊严、为奴为隶的无用功当真就成了笑话。这场堵上全家人希望与尊严的战争,怎可做个逃兵?不能退学,就依旧备受压榨,依旧毫无尊严,依旧毕业无望,依旧,了无希望。
我们没有经历这般绝望,便不敢擅自发表言论。对于死去的杨宝德而言,无论是支持的、反对的还是惋惜的言论,都太过轻松,都毫无意义。
逝者为大,希望杨宝德在天堂不再哭泣,希望他的家人们节哀顺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希望那些德高望重、为人师表的老师们能够重新审视教育事业,掂一掂肩上所担负的这份责任,为那些仍旧鲜活、充满激情的学子们点燃希望,而不是扼杀这些即将成熟的人才。
2018年1月2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