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一
据统计,现在世界上有6万多亿本书,每天又以341万本的速度在增加,即便你每天能读完一本书,你读书的数量仍是远远落后于图书增长的速度。
这仅仅是图书的数量,如果再加上平时朋友圈、公众号、各大平台的碎片化文章,你即便能活几辈子都不能看完。
面对这海量信息的涌入,我们处于超负荷状态,碎片化信息堵塞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无法思考,变得焦虑、烦躁,
这就我们造成知行鸿沟的第一个原因——信息过载。
二
面对海量的新知识,我们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两耳不闻,但是为什么我们似乎沉迷于接受新知识?
那是由于:第一,学习新知识比应用已有的知识要有趣得多,新知识能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
第二,相比于应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更简单,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因为学习新知识我们只停留在学习吸收的过程,学了我们会误以为自己懂了,会做了,更容易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应有已有的知识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反思过去,规划未来,需要落实在行动上,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
而我们习惯倾向于选择简单的事项,因此更愿意去学习新知识。
三
大量获取新知除了会容易堵塞我们的大脑,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呢?
我们的大脑总是不断处理一件或两件事情,要么是学习新东西,要么就是遗忘。而一旦我们忽视了某件事,我们很快就会将其遗忘。
因此,这也决定我们遗忘新知识速度如此之快,据统计,学习一门课程后,24小时后,我们会遗忘50%的内容,一个星期后,对新知识的记忆不到10%。
同样,这样的学习只是锻炼、培养了我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学以致用。
四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更好提高吸收知识的效率,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呢?
首先,要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向,找到自己感兴趣和需要学习的内容。
胡适曾说: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所以,不要今天学习理财,明天学习写作,后天学习英语,盲目地学习只会让你更焦虑。
其次,运用间隔性重复的力量。
想要掌握一样东西,我们必须完全沉浸其中,慢慢咀嚼、消化,直到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间隔性重复的力量,通过不同形式,每隔一段时间去复盘知识,最终让新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最后,采取“少而精”的学习。
通过间隔性重复彻底读透少量资料对你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要超过泛读(只读一次)20本书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更应追求的是少量精华的内容,而不是简单追求数量,要做到把知识读透,读懂。
同时,把精力转向学习新知后的跟进行动,最后达到让知识改变态度,最后改变行动。
今天我们谈到了没能学以致用的第一个原因:信息过载,明天我们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