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常常被视为人生中平静烦闷的一个阶段——是介于年轻的光明和老年的昏暗之间的那道灰色。”
——大卫·班布里基《人到中年》
1980年,谌容的《人到中年》见刊之后,备受关注。撇开政治诉求不谈,这部小说对中年人的演绎着实令人心疼。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年人,尽最大能力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却无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尤其是身兼医院业务骨干和两个孩子母亲双重身份的陆文婷,在现实的重压之下不得不透支自己的生命,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早早懂事,令众多读者留下了心酸的泪水。
再看看几十年后的今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突然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中年人的邪风,不是说中年男人事业平凡,品味油腻;就是说中年女人身材变形,依附家庭,拉低了现代独立女性的形象。二十郎当岁的青年一边熬夜泡吧,一边用着最贵的护肤品来抚平眼角的细纹,然后嘲笑自己已然是个中年大叔or大婶,殊不知那些真正的中年人,正在经历着什么。
皮肤衰老、身材变形算什么?对于中年人而言,复杂而艰辛的人生,才是他们更重要的事情,中年这个阶段,恰恰是一面照出了世间百态的照妖镜,令人性显出了本来的样子。
那么,中年对于人生而言,究竟有什么意义?
英国生殖生物学家以及动物学家大卫·班布里基避开了人们常用的社会学角度,从自然演化的角度对人类的中年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在《中年的意义》中给出了一些令中年人感到振奋的观点:中年确实经历了诸多改变,生理、心理、情绪、性,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衰老和凋零,而预示着一个新的特别的人生阶段已经到来。中年应当是充满生产力和创造性的阶段,这是自然演化给予人类的馈赠。
PART 1 中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毋庸置疑的是,中年确实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变化在我们看来充满了消极意义,令人们惧怕中年的到来。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中说道,基因、发育和演化共同造就了中年人,从而使四五十岁的人们感到生命变得复杂了。
01 中年≠变老
中年最不利的变化,就是老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年人已经老了。人什么时候变老?这可说不好,还有人认为老化过程从受精时就开始了呢。不过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老化现象在中年时最明显。
夹杂的白发、皱纹、色斑、下垂、发福、感觉退化等,几乎是大部分中年人的标配。老化特征总是带着一些若有若无的死亡气息,但说实话,四五十岁距离老死还差着挺多年呢,所以中年是绝对不能和“老”划等号的。事实上,人们还没有从基因遗传的层次上搞清楚老化这个问题,我们身体内部的“生命时钟”是如何掌控老化进程的原理,也不甚清晰。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年时期,正是我们生命的创造力量与破坏力量针锋相对的时候。
02 中年究竟是什么
班布里基认为,自然选择造就了中年。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大脑。人类的大脑比动物发达许多,因而人类后代需要更加丰富的养育投资。许多动物幼崽出生后就会走,很快就要学会捕食猎物,然后被母亲赶出去独立,比如老虎狮子。但是人类幼儿出生时却极度不成熟,而且成长时间尤其漫长。
待孩子进入需要更多亲本投资的青春期时,自然选择让中年人中止生育,不再分心,以专注照顾现有的后代。那么,亲本投资靠什么推动中年演化?答案是食物和信息。
为后代提供食物的行为,一可以让后代吃饱肚子长大;二可以促使人类掌握更多技术和经验,并慢慢地促使中年人成为驱动社会循环的中坚力量。
为后代提供信息的行为,则使人类社会在知识、态度、价值观、目标、技术的代际传承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文化。换言之,中年人虽然不怎么生孩子了,但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后代,帮助后代成功。这种文化传承的能力,远比生育能力更重要。
PART 2 危机四伏or巅峰全胜?
01 人到中年,是不是更加脆弱而抑郁
这些年,我们听到的中年人的故事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中年人确实过得很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年轻时欠思考、不做规划、日子过的失意而平庸的人。年轻时,中年是未来;真正到了中年时,中年便是当下,你无可逃避。班布里基也指出,在中年人的心理疾病中,抑郁症还是很常见的。但是从整体发病率来看,中年人并没有年轻人容易抑郁。毕竟中年人的认知能力更加成熟,他们已经很擅长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诱发抑郁的因素有很多,如婚姻、健康、子女、工作、父母、财政等问题,都会引起一些压力。不过这些压力在年轻人和中年人身上是本质的不同,年轻人抑郁,多半是因为这些问题充满了不确定性,自己无法掌控,无法预料挑战的结果,觉得出路渺茫;而中年人恰恰因为能够掌控这些问题而感到繁琐,他们面临的是执行压力,这种有宣泄路径的压力,并不会让他们抑郁。
不过,调查发现,中年女性比中年男性更易抑郁,尤其是那些较早生育子女,长期以照顾子女为己任的家庭主妇。不过,完成了家庭使命的主妇重新回归事业后,抑郁发病率出现了明显下降。
02 中年,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人类靠什么登顶最强物种的宝座?答案是大脑,我想你应该没有意见。
到了中年,我们的皮肤和体型会有明显老化特征,甚至眼睛、耳朵都不那么好使了,但我们的脑子依然运作得很好,前提是你大体健康,没有脑病。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里说道,中年人的脑子很有趣,他不会明显变笨,也不会变聪明,但他会改变认知方式,使你显得更加睿智。
人到中年,眼睛可能会花,耳朵可能没那么灵敏,炒菜的时候可能会放多了盐,不过这些“退化”都无关紧要啦。在狩猎时代,中年人多半靠脑子协调领导狩猎行动,只要年轻人有足够敏锐的眼睛、鼻子和耳朵就足够了。这个发育特征,伴随着基因传递传给了现代中年人。
不过你仔细观察下中年人的思考行动,会发现中年人的思考速度确实没有年轻人快。不过那又怎样呢?速度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吗?并不是,在某些成败一举的关头,30年的经验就显得非常可贵了。要知道,真实的人生并不像小说中的霸道总裁那样,靠天赋和冒险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相关研究也表明,中年人的认知能力已经到达了顶峰。如果把人的认知能力比作低圆的小山丘,那么中年人就站在山顶上。更让人惊讶的是,有许多能力直到65岁之后,才会出现明显衰退。可见,中年依然是人们能够大有作为的时期。
PART 3 中年疯癫——人性的照妖镜
原谅我用“疯癫”来形容那些折腾个不停的中年人,心里的羡慕嫉妒恨,简直是无以言表。要知道,整个社会都觉得中年人应该是平稳而克制的。年少的时候,我们觉得中年的父母很保守,很落后,总是想反叛他们,但随着我们年纪的增长,我们又逐渐理解了他们,如果他们此时又突然像年轻人那样“不着四六”起来,大部分子女总是无法接受。
基因和自然演化决定了大部分中年人都是保守而克制的。但生理条件表明,中年人是具有大把造作的能力的。中年人造作了什么?
人生无非两件大事,爱情与事业。中年人亦不例外。
实际上,大部分坚持过青年时期的中年眷侣,其实都非常幸福。中年夫妻虽没有年轻伴侣那般激情、浪漫,但到了四五十岁的年纪上,感情和性早已经与生育使命分离,剩下的就是纯粹的人性了,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大家嘴上说着这把年纪了,爱早已成了亲情,但你的身体和内心是诚实的,两个人依然被对方所吸引。
那么,那些不爱的人呢?从数字统计上看,中年离婚率不低。但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很多中年夫妇早已在青年时就感情破裂,但为了不影响孩子而坚持到中年才离婚。高考后的离婚潮,就属于此种情况。也有一些人突然放飞自我,抛弃伴侣和新欢另觅爱巢,孜孜不倦地为家庭伦理电视剧提供现实素材。
离婚后的情况也不难估计。有不少中年男性似乎恢复少年激情,再婚目标都是更加年轻的女性对象,婚后也会再次生育;而生育力衰退甚至是已经消失的中年女性对于再婚就慎重得多了。不过这里面的原因就有些复杂了,自然演化下来的择偶机制差异,男女对外表衰退的在意程度,等等。
除了感情变化之外,还有些中年人再次燃起创业激情,颇有一番把这个世界搅个天翻地覆的气势。任凭家人劝阻,绝不退缩。
——————————————————————
怎么说呢,如果他们已经下定决心,那就随他去吧!少年时努力成长不敢贪玩,青年时兢兢业业养家不敢松懈,到了中年的时候,人们终于是坦坦荡荡的自己了,为自己“疯癫”一次,谁人能奈何?
言归正传,中年虽然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当你真正到达中年时,依旧会觉得时光如梭。大卫·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中感叹,中年人正站在人生这座山丘的顶峰上,拥有成熟的智慧、理性和回忆,这是多么幸运的时候!
眼前的灰暗虽然令人焦虑,但只要越过山丘,你将看到更美的风景。
中年人,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