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上现当代文学课时提起余华的《活着》,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人们为了什么活着”。很显然,这种人生问题很空洞,有的人可能过完一生也不会清楚。顿时,课堂鸦雀无声。在这一片沉寂中,我想很多人已经在脑海中浮现往生乃至以后,恨不得在这几分钟中参透人生的终极奥义。

If I Die Young - The Band Perry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当然为了钱啊!”,同学们瞬间抬起他们的脑袋,一齐看向那个开玩笑的同学,哄然,原本死气沉沉的氛围瞬间被点燃。细想,是啊,只有存在于这个社会中,人们必定离不开钱。现在在一些媒体平台,经常能看到如下类似的情景设想:
“给你五百万,让你在一个封闭空间独自住上一个月,你愿意吗?”
下面的评论多是:
“别说一个月了,我可以住一年。”
“还差人吗?”
“相当于,你男朋友的妈妈突然甩给你五百万,让你离开他儿子。”
看完,不禁被网友的有趣调侃逗笑。那么,人为了钱活着?“肤浅!”就像春晚小品《不差钱》上提到的“人不能把钱看的太重了, 钱乃身外之物。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人死了,钱没花了”。的确,人生在眨眼瞬间。
纪录片《中华文明》第一集《曙光初照》提到浙江河姆渡文化时,发掘出的稻谷堆积相当于如今12万斤的新鲜稻谷,可够五百人吃一年,弹幕里就有调侃“所以说活着就要享受,不然不知道哪天你的积蓄就会被后代当成文物发掘”。老祖宗的粮食为什么留存下来我不知道,但历史漫漫长河之中,生命浮浮沉沉,你终将被遗忘。
这时,又有人提出:人为了活而活着。人们拼命赚钱,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是为了活,即延长寿命。但在我看来,活是一种结果,与死相对;而活着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参与的: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终止于你叹完最后一口气的一瞬间。
在这数十年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里,你在幼儿园获得小红花向父母展现时的心花怒放,你创业失败无路可走独自徘徊街头时的痛苦绝望,你在父母亲人头发花白身躯日渐佝偻时的心酸无奈,你在失眠之夜思考人类思考宇宙时的无力感叹……这些都是你在活着时的收获。所以,我们不必纠结活着的最终目的,好好享受活着带来的喜怒哀乐。
之前逢年过节,父母亲戚去看望外祖父都会带一条香烟。外祖父八十多岁耄耋之年,长年三高,但烟瘾很大。对于父母的行为,我常纳闷: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更何况是一个老人,难道他们不想让外祖父健康的多活两年吗?有一次和好友提及此事,她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沉默。
是啊,人到晚年,谁会在意他是活十年还是二十年,倒不如在活着的日子里使他做自己想做的事,离开时也无遗憾。
我不由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