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见过一段话:“只读自己喜欢的书,读书就会变得像娱乐。读书应该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都找来看看。努力读些你不感兴趣的东西,久而久之,你人会变得有一点点广博,你会是A圈中最懂B的人,B圈中最懂A的人。”但是到底该看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迷茫的。而听书则帮很多人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既让我们有机会用较少的时间成本去简要的了解一本书,吸收精华,又让我们有机会去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书去整本细读。
在最初接触听书时,我和很多人一样崇拜着讲书者。慢慢的,我才发现讲书者真的只是在讲,而背后支撑起一切的是讲书的灵魂拆书稿。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关注过他,直到有一天我下决心依次为突破口开始斜杠生涯,我才开始刻意的关注拆书稿和相关课程。
今天的这篇拆书稿《少有人走的路》是我第一篇看到的完整文字版,可以去揣摩、分析、学习和欣赏的拆书稿。非常感谢老师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赤裸裸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供我们学习和拆解。
这篇拆除稿主要带给我两方面的收获。一个则是拆书稿本身呈现出的写作思路和结构方面带给我的收获,另一个是从拆书稿了解到的书籍带给我的收获。
先说说这篇拆书稿在拆书稿写作上带给我了哪些启发。概括的说就是标题上提到的取舍与整合。为了能让老师的拆书稿发挥最大价值,也让我能最大限度的理解拆书稿的写作思路,在看拆书稿之前,我先用自己的野路子快速阅读了一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在自己进行了简单思考之后认真阅读了老师的拆书稿。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这本书有很多重点,自己想分享的东西也有很多。我自己的思路是发散和游离的,我想到了心理学、儿童教育等等。而老师的拆书稿则不是,老师选取一个“运气”的角度切入,整片拆书稿紧扣书籍的核心和贯穿主线。这让我意识到写拆书稿时,取舍很重要,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心无旁骛去写好写透,不能贪全。同时,我感觉到了老师娴熟的整合能力。我看完一本书的感觉是零散的,就像一把散开的铜钱,好像哪里都有价值,可是抓了这把就散了那把。而老师看完一本书后的思路是清晰的,就好像是散开的铜钱被串了起来,一提一串。通过取舍和整合,一个拆书稿的大体思路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再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它让我可以跳出自己,让我从一个当局者变成了一个旁观者,客观的对人性和心理进行思考。它不仅是让我看见了人一生中遇见众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开症结的钥匙。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很多外在的不合理都在心理层面有着内在的合理性,也让我明白每个人的心智都会有一个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它无关年龄只关乎自己的内心。能够认识到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接纳自己,包容别人,给自己和他人一点时间,让我们都可以成长为给完善的自己。
以上就是我学习今天这篇读书稿后一点浅显的认识,在此与大家交流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