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王小马儿原创,图片网络精选
昨日看了一部电影聚焦,讲述了纸媒时代的一群新闻人,重新找回新闻初衷,用点点微光点亮黑暗的故事。
他们和教会做抗争,敢于和一切权力机构抗争,他们还敢于和过去的自己抗争。
从最初,轻松幽默的工作状态,但后来一个新任犹太主编要求调查曾经的神父性侵案,一切都被打破了。
曾经的那些自认担着重任的聚焦小组,变成了当下这个,敢于去挑战自我的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分头进行,有人找状告法庭的律师,有人找神父的代理律师,还有人找受害者,一开始很不顺利,还受到同行的嘲讽,以及教会系统的警告。直到后来,律师愿意帮助他们,甚至有一个研究神父性侵的心理专家愿意帮助他们。
他们依靠自己勤奋的头脑,双腿,还有查阅文献的本领,以及笔和口,终于团结一致,让这件案件的调查结果上了当天的报摊。
当最后看到报纸被印出来了,曾经的受害者纷纷电话给他们的时候,我们不由被打动。也许这是一种期望,是一种真正的新闻精神。
最后,六百篇报道,有数百起案件受到起诉,虽然主教被辞职,调回另一个教区,没有获得具体的惩罚。
但至少,聚焦调查小组,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并极大推动了案件的调查工作。
这部电影,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传统媒体的写作意义,那就是铁肩担道义,顶着风浪,也要让文章能够印刷出来,发布出来。
有再大的压力,也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经过调查研究,有明确的消息源,多方求证,甚至可靠的文献资料。甚至足够多的时间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当中因为911事件还停顿过。最后沉淀出一个重头大稿,这个系列报道,可能影响一些人的一生。
那么现在的新媒体写作呢,是不是也能做到这一点?
我和一个正在做新媒体的朋友简单探讨了一下,她说也许现在是新媒体需要打破一些,重建一些的时候。
是啊,用传统的思维模式看到新媒体写作并不现实,但是,新媒体写作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当它不能铁肩担道义,不能用足够的时间,可靠的消息源,甚至足够的知识储备去传播,它的可信度又在哪里?
这些年,没有深入到新媒体的一线去的我,更多像是新媒体的旁观者,和全情投入其中的人总有些不同,也许我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新媒体的活力。而自己正在写的新媒体内容,更像是一个人的专栏,而非整个机构和团队完成的调查工作。
是的新媒体有它自己的历史使命,也许比传统媒体少数的大报大机构不同,有更丰富发展的结构,也就可能有不同的使命。
企业的新媒体是为了传播企业的文化,品牌价值观,还有推广产品,这有点类似曾经的企业文化部门和公关部广告部的集合。把原本企业宣传和品牌形象的推广工作集合在一起。
传统报业转型的新媒体依然有传播正确导向,社会主流需求的使命。这方面更多是形式的变化与时俱进,但价值不变。
更大的变化大概来自当中和底层的部分,那些曾经的都市媒体,商业媒体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依靠市场商业行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媒体,怎么可以拼得过今天的新媒体呢?
在时效和商业上全面替代过去的都市报,商业报刊,新媒体的能量让人惊叹,但是新媒体内容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是用浮夸的文风,惊悚的话题去吸引流量,还是用更干货的方式提供知识和活动推广等,吸引更多的人留住。
当新媒体不再新的时候,人们对信息的关注度下降,或者越来越集中自己重视的焦点,新媒体内容的价值似乎也会发生变化。
想想看,曾经的新媒体们,电视,广播,报纸,不也曾经走过耸动人心的消息吸引人的过程么,最后慢慢开始走入更加成熟有专业度,有态度深入人心的价值体现。
如今的移动互联新媒体应该也会慢慢呈现这样的气象。
今天新媒体,慢慢也在呈现一种更专业的气象,尽管在一些新媒体运营群中,有人消极言论,没有事干才会去做新媒体,新媒体多是迷茫的大学生。
在一些头部的政府新媒体,集团类的新媒体之外,依然会有一些小而美的新媒体呈现。这些新媒体的价值会更加专业化,更有深度挖掘这个时代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我想,他们一定和这个时代一样,依然期待人文,同时期待未来科技专业,还有对现实的解决职场干货类等等。
当人们越来越面对现实,拷问过去和未来,新媒体就像镜子一样照着大家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成熟,有足够成熟的内容呈现。
人人都是自媒体,但是自媒体和自媒体的目标不同,价值观也不同,相信那些持久输出自己价值观的自媒体吧,就像当年我们欣赏专栏作家,或者某一个持续写作的作者一样,他们只是换一个平台讲述她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和践行。
那么新媒体的价值是什么,大概是社会的镜子,是人性考量,是传媒历史上伴随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的又一次传媒发展。
也许我们无需担忧,新媒体价值自然呈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