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作者: 空白_d68b | 来源:发表于2020-09-28 12:58 被阅读0次

有人说:世界难以复刻中国扶贫,历史终将铭记这项国策,寥寥数语道尽了中国脱贫攻坚规模之大、力度之深。从2012年至2019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贫困人口减少9348万人,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口脱贫,这一组熠熠闪光的庞大数字背后是无数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地践行初心使命,更有无数贫困人口在国家扶贫和自立自强中走出贫困,绽放希望。

使命在肩,基层干部成了“多面手”。

我2016年毕业,同年以选调生的身份进入河曲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任职,并于2017年9月开始在单寨乡驻村帮扶,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成长锻炼,也见证了一群普通的党员干部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凭着使命在肩,一往无前的信念书写不平凡的故事。

周永军,曾经是人保财险河曲分公司的经理,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2017年9月全县第一书记轮换调整,时任河曲分公司经理的周永军开始驻村帮扶担任河曲县单寨乡单寨村第一书记。正式任命的文件还没有下发,他就开始隔三差五的驱车一个半小时去单寨村,忙着了解村情村况、忙着与原来第一书记对接甚至入户走访。明明来的是一个穷山沟沟,怎么会有这么积极的人?一个原来坐办公室的经理哪里会做农村的群众工作?群众不认识,部分干部不理解,但三年来他依然秉承“以心换心、为民着想”的初衷坚持为民服务,做好农村工作。驻村帮扶要求在村“五天四夜”,周永军每周一开车去单寨村,每周五下班回县城,这两天也是他跑腿最多的时候,人们戏称他为“农民邮递员”。周一从城里出发,帮村里出行不便的村民办事要去各个机关单位、村里在城的年轻人要给村里的父母捎吃喝和药品他要开车去取,起个大早但转转悠悠忙完等开车去了村里常常过了饭点。周五从村里回城,这家要给在学校的娃娃捎贫困证明办助学金和减免学杂费,那家要给在城打工的儿子儿媳捎豆角土豆,他的车常常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说起周永军,哪怕是从单寨村嫁出去好多年的闺女外甥都知道,因为这个负责热心的第一书记常常要主动找他们,帮他们的父母申请低保、鉴定慢性病、联系住院、报销买药,甚至提醒他们回村看望留守的父母,他不仅把上级的各项扶贫政策扎扎实实确保落到实处,更有温度地将党和国家对农民尤其是对贫困人口的关心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因为身处基层,因为身处脱贫攻坚第一线,无数基层干部成为上山下乡、能文能武的多面手,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脱贫攻坚的成色才越来越足。

信念在心,贫困户有了大梦想。

2017年9月我成为单寨村驻村工作队员,小飞是我在单寨帮扶的贫困户,家庭情况特殊,和长他两岁的姐姐互相照顾,因学致贫。他当时在一所大专读书,因为没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时间,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根据实际情况为他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雨露计划救助和五位一体贷款等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和金融扶贫政策,帮助他解决读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个没有什么依靠的农村娃有了安心读书的基础。2018年7月,小飞实习期满大专毕业,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吃苦耐劳的品性很快与天津一家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走向工作岗位。如今,和无数奔波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一样,他在天津打拼奋斗,虽然辛苦可是内心因为梦想而充满希望,谈起将来的打算,他说现在工资不算高,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想自修大学本科学历,进一步提升自己,争取早日能够在天津立足。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无数朴实而感人至深的脱贫攻坚故事造就了中国的脱贫奇迹。今天,在尚未脱贫的区域,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已经越来越少;在已经脱贫的地方,干部群众正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ed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