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出生在扬州的一个小县城中,它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叫“仙女庙”,相传古时女道士康紫霞于梦中得仙,后人立庙纪念,称为仙女庙,它南濒运河,西临人字河,成为古代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商业繁盛,米市尤为兴盛。
而我似乎没有沾染一点仙女的仙气,从呱呱落地开始,就被叫成别人嘴里的“磕头脑子瓦脸心”(丑小鸭长相的形容),在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家庭中,身为女儿身的我也不受老人家的待见,被遗忘在角落里。但是上天赋予了我一对善良有爱的父母,在那个强调组织纪律性的双职工家庭中,父母就算再苦再忙也会克服一切养育我和陪伴我,让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长相和长辈的冷落而自卑过,甚至他们一直说“我是家中的幸运星”,因为那个计划经济时代凡事凭计划,而我的提前诞生为家庭在两天内得到两份粮票和两份独生子女费,“我是家中的幸运星”这句话父母说着说着我也就信了,虽然长大后我明白这个其实是父母让我快乐成长的说辞罢了,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说辞让我幼小的心灵没有在自卑和脆弱中度过。
我的家是坐落在一所名为“前进小学”后的小四合院中,简单质朴,穿过一条长长的巷子两扇门内就是我们的屋子,我曾经认为这两扇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门,因为关上门三代同堂应该是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可是事实确实完全相反。从我记事开始,我发现在这座房子里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夏天大人午休时我一个人穿着小裤衩自己玩水,而更多的确是我的很多“不理解”,不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女孩,每天我却要早早地跟着爸爸妈妈去托儿所,而姑姑家的妹妹就能在我家待上一天;不理解为什么每次吃饭的时候我只能吃到鸡胸脯,而妹妹却能吃到鸡大腿;不理解为什么老人家要在快过年的时候让我们搬出去单独住......我想在我打开房门翘着小屁股对着门外的奶奶一遍又一遍大喊着“你才忘本”的时候,倔强的个性就在那个时候刻入了骨子里。
当我和爸爸妈妈搬出当初那个家后,我们拥有了一家三口的简单幸福,我想那个四合院是一个桎梏,里面是封建思想的摇篮,也正是父母的自强不息让我们趁早跳出这样的一个圈圈,不让我从小就受到“女子天生不如男”“女孩就该有女孩的样子”等思想的影响。第二个家在我的记忆中是在河边的一个房间,对面住着一个单身的老爷爷,爸妈上班的时候有时候就把我一个人锁在房间里,在这个房间里我学会享受一个人的孤独,自己照顾自己,有时候父母下班回来打开门,对门的老爷爷惊叹道“你们胆子大的,居然把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锁在房间里”,从此我的乖巧和懂事受到老爷爷的喜爱,我们也成为老爷爷那么多邻居中唯一和他处的来的邻居。在这个家里,父母教会了我独立自主,享受孤单,与人和善,就算再大的人生转折也不能自己放弃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