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故事不用列大纲设计情节,越是刻意设计情节,越是显得呆板。所谓“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就是如此。
斯蒂芬.金说,想要有好情节。只需要把主人公所处的困境讲清楚,让他受不了所处的环境,不断生出愿望,来逃离困境。这样,就自然而然能造出情节。而且,往往随着这种没有压力随意的写,会创出令自己大吃一惊的故事。
简言之就是:困境出麻烦,麻烦生情节。我们可以拿日常见到的“困境”,通过反问,引出麻烦,寻找情节。
2,
比如,看到一个女子在小区里哭,并且上衣的口袋破了。这样一个“困境”或者“画面”,该怎么制造出情节呢?
答案就是:用假设句,“是不是……,那么该怎么办?”
比如上面那个“画面”,是不是女子出了趟国,回来却发现家里空荡荡的,男友的衣物用品全不见了,桌上只留下了一张字条。“我爱上了你的闺蜜,我走了。”看到字条,女子慌忙之中跌跌撞撞,刮到了口袋,却浑然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
3,
是不是女子与男子相爱,家里却反对,并锁住了她。女子想方设法从家里逃出,楼梯却刮破了衣服。等到了男子住的小区,却发现男子电话关机,家里也没人。
原来约好的时间早已错过,女子越想越不对劲,难怪父亲那么胸有成竹地对她说,你错看了他。原来,他与父亲达成了交易。想到此,便哭起来……她该怎么办?
4,
是不是一对夫妻,妻强夫弱,这次发生了争执,女子一气之下扇了男子耳光。男子跑出家门,傍晚时男子仍未归,女子打算去外面找回男子。
此时天已转凉,女子想带件外套给男子。却发现,偌大的衣柜全是自己衣服,男子能穿的外套只有三件,有两件还破了衣领,只有一件稍好。等女子拿好这件衣服走到楼下,却发现这件也破了口袋。女子想起男子的种种,不禁落泪,原来这么多年,太忽略了男子……以后的日子,她该如何改变?
5,
是不是女子之前有只小狗,那天她正在熨衣服。小狗顽皮,用舌头舔她的脚趾,女子正忙,激动之下伸手打小狗,却绊住了熨斗线,熨斗从桌角掉落正好尖头砸到了狗的后脑。另一头,正在熨的衣服口袋也被划破。狗呻吟起来,半小时后,便死去了。
她拿起衣服包住小狗,下楼将它埋了。回来后,坐在小区亭子里,破了口袋的衣服,死了的狗……如今的我就像破了的衣服,那么死了的狗,又似乎是我的未来吗?我该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呢?
画面!麻烦!情节!
看到一个画面,再构思麻烦,由麻烦再生情节。不用专门为了情节而构思,这样做,只会限制思维。
6,
另外,金先生还给出了一个根据新闻里的画面构思故事的窍门。就是将男女主人公角色互换,脱离原故事主线,关联构思。假如女爱男,之后女的误以为男的背叛了他,同他分手。
按他的说法改则为:男爱女,女的却又爱着另一个女的。男的得知后,带女的去治疗这种同性心理。但是治疗途中,那个医生又爱上了女的。最后,女的治好了,但是男的又多了一个情敌。男与男又开始较量。麻烦一个接一个了……
7,
人物描写,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像花园里的向日葵,多了,花园变成了向日葵园。少了,又少了高高在上独特的葵花美。
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斯蒂芬.金说,只写一个人最显著的特征,其他如服饰,五官,身材等等都不用做细节描写。什么是最显著的特征呢?就是一说起这个特征就想起这个人的东西。比如一提到古惑仔里的山鸡,就想起那句介绍,“我叫山鸡,山鸡的山,山鸡的鸡。”一提到大飞,就想起那个不分场合,抠鼻屎的动作......
斯蒂芬.金说,一个特征,动作,一句话想起一个人,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才会更加吸引读者不住往下读。这才是好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