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可以静心。持续临帖写字一段时间,在书写间有点点滴滴的感悟出来,比如:这一点用什么角度好,那一横为什么不能太轻快,左右比例该怎样调整等等,这些就是所得。你体会到了,就学到了,字就写得好看。人为什么能够几十年持续练习写字,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能够即时收获一点一滴所得的乐趣。
年少时练习书法急于求成,注意力集中在追求结果,从来感觉不到体悟的乐趣,因此以被动接受的任务、被迫要完成的作业来对待,没有联系多久,手酸臂胀,心理抵触,难以持久。灵魂懈怠了,肉体更加退缩。
关于以上练书法的一点体悟,我越来越感觉到,人生很多事情也一样,因缘不到,就不自然,需要积累,需要时机。比如:养儿方知父母恩。很多人一旦自己养育子女,感受到那种辛劳和对子女无私的爱,就与父母自然和解了。
练习书法以后,我就更加宅了。特别是临近年底,天阴冷阴冷,适合围炉读书喝茶写字,或者温酒闲话。双休日继续宅在家,偶尔出门买了点牛奶、瓜子、花生。很少有这样的日子,儿子没有培训班,我们没有加班,或者其他事情。儿子看相声,笑得很开心,听他的笑声,我也很高兴。 越来越多的人不会过安静闲适的日子,这不能责怪他们。
传统上的有闲阶级,都拥有一个面积比较大的家。王侯老爷有庄园,士大夫有个园子,小地主有三进院落,在里面设置了书房、花园、戏台、乐器房、游戏室等等,物质精神所需都在家里解决,让用足够的空间安顿灵魂。
现代人是没有的,现在的公寓、排屋、别墅,只有解决基本的吃、睡等生理需求。这是物理空间的差别,但不仅仅是120方、240方与占地10亩的差别。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世界是自足的,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好圣贤书,书读好了,世界也就在那里了。
一旦士的生存环境不复存在,士的精神也不复存在,相应的诗词书画曲等艺术也难以欣赏,品味不在了。
现代的人连一个雨天都难以安顿,不习惯在一个封闭、自我的空间里,平和而有趣味的生活。即使人在家里,也通过手机电脑把自己放逐到网络上,放逐到虚拟空间的热闹场景里去,追逐喧闹的快感。
你说适合现代生活环境的文化会是什么呢?更多的在追求一日千里的速度,认同的是为只为目的不择手段的价值观。在书法上,不再鼓励享受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乐趣,更多的是引诱人“七天学会”“十天速成”。
世界如此,我们难以轻易改变,能掌握的只有自己,可以决定怎么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