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校教育平台化,双师模式,线上教育,AI。
最近了解到一些比较成功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行业的专家们对未来的预判,对未来的教育模式不禁有了一些设想。未来科技的变化,可能会引发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蓬勃发展的线上教育,隐藏着传统教育方式面对未来暴风雨的第一个闪电。以下描述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本人期望,而是我目前的认知水平下,对未来可能实现的教育模式的猜想。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现有的教育模式。现状大体是通过政府机构的专门部门,自上而下的颁布教学任务,制订教学目标,规定教学主要使用材料,之后教学任务及目标通过相关的部门,逐级分层沉淀到各个学校、各个年级、各个老师的身上。老师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计划,并且在统一课堂上落实教学内容,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校主要采用的模式,主流学校不仅肩负着提供师资力量,还需提供教学的场地,以及管理学生的任务。
声望亦或是口碑,对于学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它通常由良好的师资,学生在重要考试中的分数,升学率或者就业率等一些可见及可量化的数据来衡量。因此为了保证学校的声望,除了硬件设施,学校必须在师资和学员上竭尽所能的搜刮最好的资源,其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然而老师和学生具有使用的唯一性,即优秀的授课老师只能隶属于一所学校,优秀的学生只能就读于一所学校。在基础教育中,几乎不存在体制内的老师,同时属于两所及以上学校的情况出现,学生更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极其有限,因为几乎没有复制的可能,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又是以学校为主体,能够进行直接进行争夺和保证的最重要的资源。这种影响将蔓延到家长对学校资源的争夺上,本质上还是教育资源的争夺。只不过是从学校和学校之间,变成了家庭和家庭之间。师资是现有学校最重要的原始资源,而优秀学生是属于由原始资源,培养发展出来的衍生资源。对这两类资源的争夺之激烈,学校和适龄儿童的家长必将深有感触。
教育行业现有观点认为,变化的可能趋势之一,是学校教育趋向平台化。即学校将逐渐由一个教学资源的创造者和原始提供方,转化成为一个教学资源的采购,结合学生本身的素质,为其采购相应的课程。
那么该种变化实现前提,必须有网络覆盖,有电子终端可以使用,物流可达。以产品为主体将会有三方关系。分别为:购买者、提供者、使用者。在未来的教育中,即实际上为学校、课研机构、学生。我们先将关注点着重于未来购买方,即学校的功能的变化上。这样的变化,更可能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里的基础和初级教育学校发生,变化对于其他的学校,则变数更多。
学校转化为产品订购及使用的平台,而不是产品的制造者。实际上将学校现有的主要功能,即教师授课及学生管理功能进行了一个剥离。所谓产品就是师资授课等外部资源,它将会有非常多的形式,但不管是何种形式,是直播亦或是录播,是教具教材还是其他。这些东西都是由专业的提供者,即课程研发机构来提供。课程研发的机构提供优秀的课程,而这些原始资源一旦生产,只要对应条件满足,几乎可以无限复制。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教育形式将成为可能。
学校作为需求提出者、资源采购方,在社会上进行课程的购买。从基础学科升级为相对专业的学科,并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更高阶段的学习中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培养。
学校的教育将有条件逐渐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上,而不是以往的口号。在学校的学生,其所有选课成绩及活动表现,都将有数据累计,尤其是AI及云计算的运用,更容易发现某个学生的特质。
学校内聘老师的作用,也逐渐剥离传统教学任务,即主要的教学资源将被外部资源所代替,所保留的主要是管理功能。学校所保留的老师作为原始资源,其教学方面的价值将被外部资源所承担。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帮助人认识自己,以及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断努力。届时,学校的老师功能也将从主要教授知识,转变为陪伴、观察、指导的类型,管理与组织方面的需求将会更为突出。与其称为“教”师,称之为“导”师更合适。
学校的导师,所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心将完全不同于现有的体系。在课程安排上,他们更像是一个顾问,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进度和内容提供专业的建议。在学生的日常表现中,他又应该类似于一个观察者和研究记录人员的角色,客观的记录及提供反馈,这要求老师必须具有大量心理学和社会学类型的知识,而且导师更需要在感性的方面对学生加以关注。
而且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是,AI老师应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AI老师将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分化现有老师的工作。AI不仅可以收集统计数据,分析判断的能力也会以指数曲线上升。可应用于教育的科技将在10年左右进入近未来阶段,未来AI的进步,应能出现人手一个的AI私教,科幻电影和小说中的机器人管家,实际上就会变成未来学生的AI私教。AI功能甚至可以延续,在学校是可靠的老师,在学生进入社会后也可以成为私人的管家。
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紧跟科技和数据化的趋势,学校未来的教学功能,光靠人对人的知识传递已然不够。学校更像一个超级人力资源信息汇集地,学校需要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教师,更应该包括众多的处理数据的技术人员。学校作为一种典型教育机构,不变的作用是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更好更优的人力资源,尽管每个学校的条件不同,学校在各种情况下,都应该稳定、持续的发挥自己的功能。
学校的规模也可能发生变化,有效的数据样本是越大越多越好,学校可能会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采集学生的数据,如果一个学校因为地理原因无法进一步扩充,那学校与学校之间很可能采取数据共享的行为,形成数据库。
支撑学校声望的东西也会因此而改变,评价学校的标准也会改变,毕竟那时的学校已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