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双减之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在去除了升学这种硬核目的之后,我觉得需要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1、身体
2、头脑和心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已经毋庸置疑了,所以孩子的体育锻炼方面我一直没有掉以轻心。
而头脑呢?
解难题,拿高分固然重要,但我觉得这不应该是学习的全部。
给孩子塑造不同的场景,体会不同的人生经验,让她理解世间百态,丰富心灵,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而鉴于本人只能提供普通人的普通资源,所以我需要寻找一些平替的方式。
这时,《罗大里的戏剧乐园》出现在我面前,恰恰契合了我这层需求。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意大利的贾尼·罗大里,这是一位世界儿童文学的巨匠,拿过N多世界级奖项,插图绘者朱莉娅·奥雷基亚,也是一位优秀的当代插画家,曾经多次拿到意大利安徒生奖。
书中一共分为了9个儿童戏剧剧本,题材多元化,比如考试、社团活动、过新年,当然也少不了经典曲目皇帝的新衣和睡美人。
这多元化的题材,可以帮助我带领孩子理解异域文化里的不同角落,体会同一件事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含义。
比如《皇帝的新衣》里,是从官员和侍从偷看皇帝起床开始,我们可以看到皇帝起床的每个动作,都被一群人偷偷围观和评头论足,每个人都在美化皇帝的一言一行。这独特的切入方式,也映照了后来新衣出现后,为什么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荒诞场景。而这一点,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原来在权利等光环笼罩下,围观者展现的言语,往往呈现出单一化倾向。
但是这些仆从们,真的毫无理智可言吗?
翻到戏剧的最后一段,当人们发现小男孩说出了真话,皇帝恼羞成怒,要求杀死他。
接到命令的廷臣却没有盲从,反而说出了这么一段话:
“遵命,陛下!
(朝着台下的观众们)诸位,
你们要是看见那个孩子,
就让他赶紧逃命,
或者把他藏起来,
总之一定要保护好他······
他长大后将成为国家的栋梁,
随口说出一句真话,
便能让成百上千个骗子屁滚尿流,无处躲藏!”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定,在看似荒诞的闹剧中,其实每个人都是清醒的,大家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也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但是在某种氛围中,却又不得不迎合权威,最后大家都在集体舞蹈中互相催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未免过于悲观,所以当说真话的小男孩出现,人们会下意识的保护他,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要却不敢表达出来的希望所在。因此廷臣转身请求民众将希望保护好。
所以我觉得,整幕剧的点睛之笔,在最后这段话里,而这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世界的认知:这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下属们说着荒诞话语、领导下达常识错误命令,背后往往有更深刻的文化意识。
《考试》是本书的第一个故事,这可能是作者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都会经历考试,都会期望有神奇的考试药,可以帮助我们百战百胜吧。
如果是传统故事模式,毫无疑问会将故事核心放在孩子们的心境转变中,但是这部剧,却在结尾处用一整场的篇幅讲述了骗子的逻辑。
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既要教会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也要教会他们理解那些和正确世界截然相反的观点,比如骗子的逻辑。从这一幕剧中,完全可以结构出一个骗子如何诡辩、如何自圆其说。这一层意义,已然超越了考试药本身的含义。对于孩子世界观的塑造,毫无疑问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本书有很多细节值得探讨:
1、装订。
本书用的是线装,因此在平摊时毫无压力。
2、序言和后记
和其他书籍不同的是,本书前面没有序言,后面没有后记。
3、红色帷幕和封套
封套是精心设计的,一把宝剑作为开书的小机关。拆开封套后,翻开封面,第一张和第二张都是略显厚实的红色纸张,如同看戏剧时候的帷幕,这让我好奇:有了开场,就应该有结尾,莫非?
于是我直接翻到最后一页,果然,在正文结束后是一页纸介绍作品出处,然后是两页一样的红色帷幕。不得不佩服,编辑在小细节上把握的非常精准。
总的来说,翻阅整本书就如同在看一场戏剧:我们拆开剧目表的封面,打开书,红色帷幕缓缓升起,映入眼帘的是整场剧的目录,接着是正剧。观赏完戏剧后,可以看到对作品来源的致敬,最后红色帷幕落场。
这就是《罗大里的戏剧乐园》,用巧妙的构思,帮助我们沉浸在一个个童话世界里,在这个童话世界中,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却用精彩的故事和反转,埋下了对世界感知的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