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读了二十多年书,最近发现自己并不会真正读书。以前我看书就是把书翻一遍,挑喜欢的地方看,获取一些信息和观点,或者为了考试背重点,考完就忘记了,一般不做笔记,也很少反思总结。这种肤浅阅读对逻辑和思考,基本没有提升。如果想提升我们的认知效率,我们该怎么样读书呢?最近我读到的秋叶老师的书籍《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让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知。秋叶老师是一名大学老师,身兼数职,但每年依然能够阅读100本以上的书籍,每周读不同的书籍,写不同的拆书、书评,出版了多部畅销书籍。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今日阅读推荐: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一、打造读书环境,养成阅读习惯
如果你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是书,你就会慢慢爱上读书。为了让自己养成爱上读书的习惯,秋叶老师建议不妨花费一小笔,买上100本书,让家里、身边到处是书籍,营造一种读书氛围。我也发现成功人士都是舍得为书投资,著名作家李敖家就像一个图书馆。虽然现在电子阅读很方便,还更便宜。但如果要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还是选择纸质书吧。翻书的感觉,摸书的温度,对书的情感完全不一样。我发现自己阅读纸书的吸收效率更高。电子书适合一些休闲类的书籍。
李敖的家二、如何选书?
有人建议只读经典书,有人只读实用书籍。二者都有些偏颇,作者读书比较杂,不挑食,好书和烂书都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的类型要尽量丰富,而不仅仅是追求读得多。作者建议合理搭配四类书:
第一类:工具书
字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尽量选择一个好的版本,遇到不懂的随手翻阅。
第二类:专业书
专业书需要通读,不管是经典原著还是最新趋势,最好长期跟踪学习。例如作者专注PPT领域后,定期都会把这个领域出版的新书全部买回来研究。大部分李有几页能收到一些启发就是好书。通过通读,能够了解正个行业的情况,才能够有机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第三类:视野书
如果只知道专业领域的知识,一种思维模式,就很难和别人换位思考。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思维角度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书籍都需要涉猎。每一个领域至少看两本经典书籍,打开我们的思维视野。我读其他领域的书就太少了,导致思维固化。有时候别人谈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自己就不太懂。如果涉及面太窄,也打不开人际交往圈。其他领域的书籍,我们不必通读,了解经典书籍就差不多了。
第四类:潮流书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读一些潮流的新书。名人出版的随笔,畅销书籍,当做闲书翻翻。
人在不同的阶段选书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好书需要精读,对自己研究的领域需要主题阅读。关于如何跳读、精读、主题阅读,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
三、如何读书
1、通读法:适合专业书
通读法把有关专业领域的书籍、论文、期刊等都看一遍,对专业领域有全面、系统认识。先读基本入门经典书,把基础概念吃透,并反复阅读,读懂别人的方法、思路、逻辑,并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
2、树读法:主题阅读
树读法先圈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网文进行阅读。建立像专家一样的视野和格局来思考整个领域有哪些需要我去学习的问题。作者还会拟写一个大纲。先看一本经典的,对照大纲,梳理完成后,开始读其他书,不断完善补充大纲。形成对这个主题的系统认识。这个方法可以让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深入研究一个领域。
3、图读法:啃硬书
硬书指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书。一般这类书比较难读。秋叶建议把作者的思维画成导图,帮助理解。看视频也可以做导图。作者举了柴静的《穹顶之下》为案例,画了一个她的演讲结构图解。开场白→情境→疑问→冲突→答案→结束语。通过分析发现柴静借用了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结构。通过图解,更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
图解穹顶之下做读书笔记PPT是图解的更高阶方式,通过做PPT,更容易消化一本好书。
4、框读法:读经管书
(1)列出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2)作者看到目前社会存在的状况是怎样的;
(3)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5)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如果阅读一本书的动机越强烈,吸收效果就越好;梳理出全书的框架再去阅读,收获更大。
5、炼读法:读畅销书
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每本书都有它的逻辑,对于畅销书,用提炼逻辑的方式,把厚书读薄,总结出书中的核心观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
6、抄读法:适合“大牛书”
有的作者功力太高,我们暂时无法企及的。就把作者好的观点、句子、理论抄下来。适当写写自己的感悟。
7、诵读法:文艺书
一些诗歌,朗读出来,效果更佳。特别喜欢的读后写评论。
8、闲读法:适合快餐书
网络小说、娱乐书籍、新闻就很放松的读,调节大脑,当做休息。
总之,没有千篇一律的读书方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书籍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读。最重要的是带着目的和思考去看书。作者鼓励大家不仅读书,还要做读书笔记,写书评,拆书。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阅读,真正把书籍为我所用。知行合一。才算是真阅读。看完这本书后,我傻眼了,原来他是这样读书的。跟我的阅读相差十万八千里。我默默的在笔记本写上,不思考,不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