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8.演讲怎么教

18.演讲怎么教

作者: 雷震子的亲密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9-11 11:58 被阅读0次

    《儿童阅读三十讲》笔记

    演讲,在一个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过去的人们更重视知识,因为知识本身是稀缺资源,而现代社会,渠道甚至成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因为渠道带来流量,流量催生了知识高品质的生产;而演讲,或者更宽泛地说,口语交际就成了链接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桥梁之一。

    而网络时代导致的注意力稀缺,又加剧了口语交际或演讲本身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应该把演讲当成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可惜的是,因为演讲毕竟不能笔试,并不是中高考的核心内容,这导致了演讲被边缘化,甚至完全不被训练。哪怕是教材上的演讲训练,也被知识化或书面化,没有办法转化成为儿童的活的能力,这显然是一个错误。

    那么,如果学校要展开演讲,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要避免的最重要的误区是把演讲当成传统的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是官僚化的演讲程式在学校的投射,“官僚”不是一个贬义词,官僚化的演讲程式也不是一个坏概念。因为在行政管理领域,演讲主要是传递明确的信息和价值观,最需要的是信息传递的准确,避免产生歧义,而不是听众的兴趣。

    当这种程式投射到学校时,就变成了价值观的空洞传递,容易充满了“假大空”的说教或抒情,而缺乏真正的启示以及植入人心的力量

    换句话说,演讲必须传递真实有用的信息,比如有启发性的故事或者有价值的观点,这样听众才能够从演讲中获得收益。

    那么,对于儿童来说,哪些内容适合用来变成演讲呢?

    可能是故事类,比如逆境崛起、迷途知返,导致生命或生活发生重大转折的故事。一段奇异的经历,比如某种特殊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旅行,似乎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引发了强烈的震撼,比如有一篇文章叫《妈妈喜欢吃鱼头》。或者旁观道的一件事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某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中产生了影响。

    还可能是观点类,比如对人生的某种重大感悟,针对生活和事物的一个重要观点,引发自己深刻思考的名人名言,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一种认识,对班级或学校里某个事件的观点,对某个流行的观点进行批驳。

    当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讨论自己的梦想,或者分享自己做的一些有创造性的或有意义的事情,无论如何要更像ted演讲,而不是国旗下讲话。久而久之,演讲就成了对生命与生活包括学习的真实的表达。这样的内容儿童愿意听,也会通过倾听与分享获得发展。


    那么,演讲怎么教?虽然有口语交际课,有关于演讲的教学内容,但是演讲在根本处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因为在语文学习中,演讲和写作一样,都是技能,而不能当成知识来教。既然是技能,那么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演讲的教授基本上有三个要点:

    一、要明确演讲的训练体系和训练点。

    二、要设计演讲实践的机制与程序。

    三、要建立高效率且全覆盖的激励机制。

    训练体系和训练点,视学校发展水平有所调整,这里只是一个参照的框架。

    比如说在三年级,在演讲形式上,体态语言可以是a级,演讲内容上以故事为主,观点为辅。演讲稿的写作可以按照故事模型来写。

    在四年级,演讲形式上,体态语言为b级,演讲内容、故事、观点都可以。鼓励故事创造,按说理的模型来写。

    在五年级上学期,演讲形式上,体态语言升为c级,演讲内容上以观点为主,故事为辅。演讲稿的写作,鼓励灵活说理,整合故事与说理。

    演讲事件主要是一套演讲流程设计,可以是课前三分钟演讲,也可以利用班会课、阅读课、午读时光或者暮省时间。也可以有专门的演讲课,每周一节。在这样一套流程设计中,有几个要点:

    第一,要确保每位儿童每学期至少有两次登台演讲的机会。

    第二,有演讲天赋的儿童机会更多,但是应该以公平的方式涌现出来。

    第三,对演讲的时长、演讲稿的字数、演讲的体态、语言和声音等等要有严格的要求,并随着年级的增长提升。

    第四,采用演讲过关制,达到规定的标准算过关,没有过关则要继续练习和接受测评。

    第五,鼓励家长参与到演讲的前期准备中,以提升现场演讲的效果。

    第六,每位儿童每学期应该至少有一部演讲作品,作为这门课程的成果。

    如果儿童底子太差,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也可以从模仿别人的演讲入手,先去体会站在演讲台上的感觉。

    还可以设立主持人和嘉宾组。嘉宾组或由高手儿童充当,或由普通儿童轮换,或将两者组合起来,或将老师带入其中,目的是与演讲者构成对话,但是不要变成对演讲者及演讲内容的公开评价。


    此外,还需要逐渐地建立儿童演讲视频库,部分的精选类似ted演讲中适合儿童观看的部分、美国大学毕业演讲中的部分、以及国内外主要是国外的儿童及青少年的演讲。

    尽量让儿童远离那种打鸡血式的亢奋的演讲,学会从一开始就好好说话,思维清楚地说话。

    在演讲中明确训练点是一个核心,而激励性反馈是另一个核心,甚至更重要。

    为什么是激励性反馈?不要说当众演讲,哪怕是当众发言,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一件很畏惧的事儿。所以演讲要做好,就必须将底线性质的要求和不断的激励结合起来,并且一定要以激励为主。

    那么怎么以激励为主呢?最重要的激励方式就是帮助儿童去获得成功。为了做到这一点,要在儿童上台前很久、两周或一个月甚至更久,就开始帮助儿童准备和打磨。

    大量的工作可以交给家长来完成,包括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演讲稿的打磨、试讲及录音回放、台风的设计等等。这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出相应的规范或手册,儿童以及家长按要求来准备。

    对于要特别关照的儿童,教师要给予额外的辅助,成功的概率就大大的提升了。

    如果儿童只是草率的准备,甚至是故作不在乎的应付,那么不但丧失了训练的意义,而且还浪费了听众的时间


    养成录制视频的习惯,可供儿童和家长一起看回放,以及老师在演讲课上拆解儿童优秀视频进行学习。

    儿童一旦看到自己的演讲变成视频作品,就会格外的郑重和用心准备。

    带领部分儿童巡回演讲。班级并不是孤岛,如果是一个班级做,可以联系其他班级,去其他班级做巡回演讲。如果是几个班级一起做,则这种巡回演讲会变得更为频繁。这样儿童不止讲一次,他会在不断的讲述中快速地进化。

    公开肯定、私下修正。无论是点评还是对话,都要遵循激励性原则,对每一个儿童确实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或明显进步的地方,给予特别的说明和发挥。

    至于存在的问题,则尽可能私下交流或者给出书面意见。所给出来的意见往往也是参照演讲标准来讲,以方便儿童纠正。如果不得不公开点评或给出意见,那么通常也是对事不对人尽可能的给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如果我来设计这个演讲的结尾,我会这么来设计,你不妨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作为一种演讲文化,要坚持制止班级随意讽刺或喝倒彩等不文明行为,养成鼓掌的习惯,相互激励,要特别关注内向的儿童,特别恐惧演讲的儿童,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站上讲台甚至舞台。

    不要把演讲简单的当成一种训练。首先要把演讲当成是真实的班级生活,或者说当成一间教室的公共生活,就像雅典的广场。儿童可以在这里安全而自由地分享故事,发表观点,相互辩解,在不断的表达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思想和情感。而这一切,都是未来成为一个理性而有责任感的公民的预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演讲怎么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qg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