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儿子:
在所有人的眼里,你聪明、踏实、善良、自律、懂事,特别是通过努力考取了名校,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的确,你从小没有让我们操过太多心,听话、学习用功,成绩优秀,不管什么时候,你都会是我们的骄傲。只是,我清楚地知道,你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有着不可回避的弱点。
你性格内向,不愿意和人沟通,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其实你语言开发比较早,一周多的时候就跟在别人身后喋喋不休地表达对世界的好奇,能流利地背诵古诗,两周以后就能认识几百个汉字,能一字不差地讲连环画册的故事,在床上翻着跟头唱“猴哥,猴哥”;周末带你去城里玩,你在摩托车上又窜又蹦又说又唱,片刻不停……那时的你,活泼机灵好动,老妈实在想不出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沉默的。
你学习和交友往往凭自己的好恶,有着偏执的选择性。对于不喜欢的学科、领域总是“绕道而行”,无声地抗拒,对于不喜欢的人总是“敬而远之”。就拿写作来说,二年级期末考试全班第二名,作文得了满分,可是后来换了老师,你对语文的学习不再感兴趣,作文更是不喜欢,每次写作文都心怀芥蒂,可是你那么喜欢阅读,那么喜欢背诵,有一段时间你喜欢自己作诗,去厕所的功夫还诞生过一首《杏花》呢!初中时写的《心声》《我也尝过一枚青橄榄》也是生动细腻的美文啊!
可是,你对写作还是排斥,我多方面引导你写作的兴趣,鼓励你在QQ空间写,我在下面评论,意在鼓励引导,后来,你宁肯不玩电脑也不去写作了;我身体力行,自己写文章让你看我和你交流,你无动于衷;让你看名家名师的文章,你一笑置之;高二的暑假,我强制你写作,一是提高语文成绩,一是为生活留痕,为情绪找到宣泄的理由,那是我和你的第一次大战,最终,我还是败走麦城。写作,成了你心中的一道坎,也是我们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再比如唱歌,现在你固执地认为自己五音不全,不会唱歌,其实,这只是你不愿在众人面前展示,是胆小和怯弱。从小你就爱唱爱跳,《世上只有妈妈好》、《蜗牛与黄鹂鸟》、《小草》你唱得有模有样,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歌曲你都会唱;小学去县城学美术,放学的路上你坐在电车后面,放声歌唱:“爱,还没来,天地间风云忽然变,有情有义的人都要回来——”我们得意地叫,我们放肆地笑,都淹没在滚滚的车流里。
初中时多少个夜里,我们在院子里乘凉,或在小路上散步时齐唱《明月几时有》,有微风拂过,有明月相邀,那是多么美妙的时光!
更多的时候,你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神态安逸,嘴角上扬,那一定是最放松的时刻——可是,你是什么时候紧锁了歌喉,不再发出一个曲调?是什么让你丢掉了自信,表情都变得僵硬?
你貌似听话,很少反驳,但是对于不喜欢的事不想听的话就启动“自我保护”模式,任你把嘴皮磨破,也听不进半句。
一家人出行,你习惯跟在我们的后面 ;和人打招呼,眼神游移,声音小,常常让人忽略你的存在。其实,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啊!
你自主性不够,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习惯于听从别人的吩咐,然后按部就班的去做,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这样,用什么方法去做,怎样做会更好?这种计划和反思,才是人才创新和培养的有力保证啊!
至于一些细节,也没有引起你的重视。比如长期困扰我们鼻炎,似乎不存在了,但是,鼻子不时重呼吸却成了后遗症,你说真的堵,确实难受,而睡熟了呼吸却非常均匀;手要么放进嘴里,要么不自觉挤压脸,哪怕没有痘痘;弓腰弯背,好像风雨中摇摆的秧苗……“细节决定成败”,希望你从这些细节做起,拿出信心和勇气,向不良习惯宣战,才能向更完美的自己靠近。
儿子,反思我们的教育,从小到大,对你从没有打骂,有的只是和风细雨的劝慰和提醒,希望得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们一直陪在你的身边,为你遮风挡雨,遇到困难就为你你解决,告诫你应该如何,不应该怎样,尽量把困难和危险隔离起来。所以,你在充足的阳光,雨露,养料里,长成了一棵温室里的花。
当我们把精心呵护了十七年的花,放到一个遥远的陌生的环境里,内心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第一年,你每天和我们说当地的天气,选课、学习的难度,考试的成绩,我觉得,你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开始成长。第二年,当我们很久都收不到你的任何信息,当我们的叮嘱引起了你的不耐烦,甚至说出“和你们没话说”、“你们每次都让我学英语,烦死了”,在我们厚着脸皮的追问下,知道你英语六级两次都没过,知道你实习选拔没通过,选课没选到第一志愿,我知道,你遇到了人生的困扰。我知道,有些路,或坎坷或泥泞,必须自己走;有些困难,或迷茫或困顿,必须自己面对。成长,从来都是不可替代的。
我心急如焚,食不甘味,我期待着放假,儿子,我和你终将有一场大战!
我和你终将有一场大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