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分化的评价趋向
金宇澄在《繁花》的跋中说:“我希望《繁花》带给读者的,是小说里的人生,也是语言的活力,虽我借助了陈旧故事与语言本身,但它们是新的,与其他方式不同。”关于《繁花》一书,读者评价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抛去该书本身获得的奖项不说,有的人觉得是“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书”,有的人则“不能忍受其枯燥乏味的内容”,看了几章就放弃了。关于一本书的好坏,只有读罢全书,才可下结论。
对话填充的现实主义
《繁花》一书处处可见对话,几乎全书都由对话撑起。在路上,在饭桌上,在床上。两人探讨,三人谈心,或者众人谈笑风生。无论是自己的故事,还是旁人的故事,都在对话中体现。仿佛作者只是一个记录员,只负责记下他们口中所说,而非传统意义上以上帝的视角支配自己笔下的人物。就像是壹章中,蓓蒂与阿婆的一段描述:阿婆喜欢蓓蒂。每次蓓蒂不开心。阿婆就说,我来讲故事。蓓蒂说,不要听,不要听。阿婆说,比如老早底,有一个大老爷。蓓蒂说,又是大老爷。阿婆说,大老爷一不当心,坏人就来了,偷了大老爷的心,大老爷根本不晓得,到市面上荡马路,看见一个老女人卖菜。蓓蒂笑笑,接口说,大老爷停下来就问了,有啥小菜呀……阿婆与蓓蒂之间的感情,她们之间的生活状态,通过一番对话便展现的淋漓尽致。类似的谈话随处可见,没有过多的心理、动作描写,简单直接的阿宝说,沪生说,小毛说……甚至连标点,也只有逗号和句号。虽然缓慢,甚至拖沓,但这就是我们的市井生活。并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传奇,也不是每个24小时都可以改变命运。日子一天天的过,像细水一般,长流无声,才可谓真正的生活。而《繁花》则映照了这种节奏。看似毫无用心,实则绵里藏针。
一曲终了,人犹未尽
金宇澄的《繁花》就像是小火煲的高汤。起初寡淡无味,但待火候足矣,效果惊人。走过阿宝、沪生、小毛的一生,合上书。酸甜苦辣咸,百味俱全。但都是轻描淡写,需要细细品尝,良久回味……
没人能够真正的感同身受
——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反转亮点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述19的美国德克萨斯州男孩比利·林恩参军后被派往伊拉克现场。与名战友在一次与敌方交火后大难不死。政府为了展现战争实况将他们接回国,邀请他们在感恩节当天的橄榄球竞赛中场休息时和众多明星义气亮相,并向他们颁发荣誉勋章。不过竟想不到的是,在这之后不久比利·林恩和其他老兵又被布什总统送回了战场…
没有经历,没有理解
比利·林恩的故事并不十分复杂,那些看似反锁的应用于战争的理论性名词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是任何一位观者,都不能够说:我可以感同身受。曾经汶川大地震灾难时,一篇文章中写到,不要随便的和一个曾经经历过重大灾难的人说:“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没有真正经历过,我们注定无法理解。比利从遥远的敌国战后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从一个普通的男生变成了全美人心中追捧信仰的英雄,但他却没有觉得幸福,反而随之膨胀的是一直与他相伴的寂寞感。人们纷纷议论他崇拜他,身边的赞美声不绝于耳,但他却只能在自己的黑暗角落里与孤独相伴。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人们在赞扬你生命中最惨的一天,那感觉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