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肖申克的救赎》了,第一次是在去年暑假,独自一个人看的,看完之后就是觉得灵魂深受震撼,怎么会有人心灵这么强大,不愧是电影史第一(这个只是国外某个完整的数据排行,有争议);第二次,也是在暑假,陪家人断断续续看的,和第一次没什么大的区别。
第三次就是前几天,原本是计划看《闻香识女人》的,但我这心啊,实在有点浮躁,完全看不下去,关闭窗口的瞬间,瞥见《肖申克的救赎》,就想还不如重温一下经典。结果看完之后竟然还是觉得灵魂深受震撼,安迪·弗兰克就是我的偶像。与前两次相比有许多不同的感触。突然间发现伟大的电影是会“成长”的,并不是说电影本身会成长,电影结束了就结束了,人还会继续成长。当电影有足够深度和高度的话,随着人成长地不断观看,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体会,就好像电影“成长”了一样。因此好看的电影之所以值得反复观看的原因是电影的深度和高度是先前的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
《肖申克的救赎》改编于史蒂芬·金先生的《四季奇谭》中收录的一篇文章,我想特别介绍一下史蒂芬金先生。金先生平时写的大都是恐怖小说,而且还特别高产,迄今已著有四十多本长篇小说和两百多部短篇小说,有超过百部影视作品取材于他的小说,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但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我们根本没有看到恐怖的要素,有的更多是“希望”二字。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很少写这种非恐怖类型的小说,小说虽然不长,但他却觉得他花在《肖申克的救赎》上的精力比之前所有创作都要多,估计再也不会有机会尝试这样的创作了。可见一个作家的创作方向并不是单一的,不应该以哪一方面的作家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作家,一个恐怖小说家也可以写别的类型的小说,而且写得相当好。其次揭露人性的黑暗怯懦往往比较简单,塑造一个真实但心灵强大的人往往不那么容易,电影里的安迪·杜弗兰,《活着》里面的福贵,都是如此,做这样的人不也是一样吗。
我没有读过金先生的恐怖小说,但我曾经看过他写的《写作这回事》,这本书也是我第二次看了,为了写这份影评,我特地把它从书堆里再抽出来重读,金先生还是这么谈吐幽默,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也看到“新的内容”,我成长了,书也成长了。书的内容我之后我提到。
02
《肖申克的救赎》中打动人的场景有很多,比如安迪爬行经过下水道重获自由的场景,再比如安迪开车飞驰出国界的场景,再比如安迪与瑞德在海边重逢的场景,这些都是电影压轴的场景,打动我们是必然的,我也为这些情节欢呼雀跃。但这次观看最大的不同就是,之前一些很平常的场景进了我的眼,并且以更加平和温柔的方式走入了我的内心。
这是我觉得体现安迪品质最好的场景,光是散步,安迪身上都闪烁着自由和希望的光辉。这与逃离出狱后的自由是不同的,此时他刚被冤枉入狱,内心本来应该感到不甘,外在也脱身乏术(此时他还没有挖地道逃狱的想法),极有可能要在监狱里度过此生,但他像在公园里散步,无忧无虑地走在监狱广场里,无论如何,这种人都值得我们刮目相看。
从后来的情节可以看出,他不是对外在的危险的现实视而不见,而是内心充满着希望和自由,无论何种境遇,都选择相信希望。
就像电影最后说的那样: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
也许是人间至善
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安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永远充满希望,心系自由。即使身陷囹圄,他的心仍是个自由的。
如果只是这样,我大概有点肤浅。我可能是脑洞比较大的那种人,不久前在朋友圈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内容大致是,有一个道理,信不信随你,但你知道你相信了你就会幸福,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相信呢?不就是一种选择吗?【此处也可以忽略我的胡思乱想】
我一直以来就有这样的看法,人类从底层来说是非理性的。从生物科学上也可以说人生毫无意义,文学上你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生命的过程的美好,但问题是谁又能判断谁对谁错呢?无论人生的基调是悲观还是乐观都是尚未决定之事。数学界里有一个著名定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定理指出数学的底层基础是不可证明的,所以在人类史上逻辑最为严谨的数学的基础也是由不能证明为真、也不能证伪的命题组成的,那人生何必较真,为何不选择快乐的活着。
安迪也曾说过:“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说的就是这个。
因此无论深处怎么样的绝境,人都要相信希望,坚定自由的可能。这不仅是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是人生信仰支撑的存在。
03
安迪打动我的除了他永远怀有希望之外,还有就是他的坚韧不拔。相比于他的聪明、知识渊博,这点更让人敬畏。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翻译过来就是,自古能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只是有非凡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志向。才华尽管重要,但坚韧不拔更匮乏,而且坚韧不拔何尝不是一种才华,不是一种天分。
压力和时间是逃脱的关键,也是成大事的关键。这种压力既来自外部,更来自内部,只有自己决定去变得更好,才会一步一步地努力,才会有实现理想的基础。而时间又是成功的另外一个限定条件,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是在坚持了某段较长的时间后,回头看的时候,发现自己有所成就。
逃离监狱的过程固然痛苦,爬行整整五英里恶臭熏天的下水道。但长痛不如短痛,更漫长更煎熬的是挖隧道的岁月,长达十九年不停的挖掘,提心吊胆上面的突击检查,这里付出的毅力和耐力是旁人无法估量的。倘若安迪没有这样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他绝无半点可能成功越狱,甚至可能连“三姐妹”那一关他都无法渡过,我们读到的最多只是一个天才英年早逝的故事,亦或是根本不值得写出的故事。
因此说坚韧不拔是一种最重要的才华没什么不对,我们很聪明和我们缺乏这种才华也不矛盾。
再举个栗子,比如写作。
金先生是个写作圣手,对吧。他在《写作这回事》曾经说过,
才华比精盐还廉价。从才华横溢到事业成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许多人至少具备一定的写作或讲故事的才华,但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写手,却仍是个要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
金先生还打趣地说,他之所以敢于写小说,因为是童年看了不少于六吨的漫画书。我想三岁看老,当时年幼,可能出于兴趣,但事实上,成年以后他每年能够每年读书在七十至八十本。我想这其中必然也有坚韧不拔这种才华,更可能说是这种天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