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401342/a8b7d031d195c9db.jpg)
世间人等,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假如你一味良善、不留锋芒,那是不好办的。
法国作家加缪在他的《鼠疫》一书中写道:“世上的罪恶,差不多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的,没有见识的善良愿望,会同罪恶带来同样多的损害。”
那句谁都听说过的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说的就是没有智商的善良,本质就是无知,对“小人”的忽视,就是对善良的怠慢。
春秋时期的齐桓huán公在位的时候,非常信任四个人,一是易牙、二是竖习,三是常之巫,还有一个叫启方。
易牙是个厨子,他做饭很合齐桓公的口味。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说,山珍海味都尝过了,就是没尝过人肉,不知道是啥滋味。
你猜这个易牙听到后他怎么着?说出来都令人后背脊梁发凉。他为了谄媚主子,居然把他四岁的儿子杀了,煮他的肉给齐桓公吃。
竖习,本来有家有室有孩子,是好端端的一个正常人,但为了能到齐桓公身边伺候主子,他抡起菜刀,咔嚓将自己阉割了,成了太监。可见他对主子的忠心,比自己的命根子还重要。
要知道,春秋时期的太监,并不像后来明清时期那么盛行的,竖习算不算是开了宦官制度的先河,是值得考究的。
那个常之巫,就是一个靠巫术行骗的江湖郎中,他抓住君王都想长生不死的心理,混入宫中给大王相面算命,提供虚假医疗。要放到现在,他早就被抓进去蹲几天了。
再说说那个启方,是卫国的一公子,在家还有两老,但为了表现自己的真诚,15年索性不回卫国,就算得知了父母相继去世的消息,也不回去奔丧。
这四个人,深得齐桓公的信赖,但被管仲看得透透的。
管仲是谁啊?管仲是个仁德之人,相当有智慧。
齐桓公原来有一位军师叫鲍叔牙,是管仲的知己。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有才干的人来辅佐他。
鲍叔牙对齐桓公说:“大王你要是只想做一国之君,我鲍某人就够了,但要是想成就一方霸业,你就要用管仲。”
齐桓公后来就拜了管仲为相。齐王最终能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就是管仲辅佐的结果。
后来,管仲老了,病危的时候,齐桓公去看望他,并请教说:“仲父,您现在病得很重,请问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管仲说:“我希望你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启方这伙人远一些,不要再接近他们。”
管仲死后,齐桓公就将这四个人给逐出王宫了。
但是,他们人一走,齐桓公就食不甘味、夜不酣寝,没有心思治理国家,同时旧病也犯了,宫廷为之骚乱。
三年之后,齐桓公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说:“仲父的话说得也未免太过了吧,那四个人,实际上对我是有益的,对国家社稷也无害嘛!”于是,他又把那四个人召回朝廷。
第二年,齐桓公病了,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常之巫于是造谣说:“国君将在某日死去。”于是,他和易牙、竖刁和启方勾结一气作乱,居然把齐桓公的宫门堵住,不准任何人进去,还在宫外筑起三丈高的墙,断了他的食物,结果齐王活活饿死。尸体在床上躺了67天后,才被收敛。
齐桓公临死的时候,流着眼泪,连连叹息,说:“唉!这都怪我太糊涂了,活该落到如此地步,真后悔当初没有听仲父的话。仲父真是个圣人啊,圣人看人和事,都看得这么长远。”
不轻易地被言行的表象所迷惑,而是洞悉其背后的本质,要为思维设置“防火墙”,管仲临死的时候,本来就劝齐桓公设这堵“防火墙”,免得将来引火烧身,但是他没有听,结果死的这么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