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23244/15f8ba983883b5f9.jpg)
如果你去我们办公室,还恰好碰上女同事扎堆,可能会看见一种和谐友爱的温馨场面:薅头发。
“别动,这还有一根儿”
“哎妈呀,不好意思薅错了”
“行了太吓人了,我给你薅吧”
记得黄帝内经说,女子六七(42岁)发始白,我们还有、还有……好些年呐(咳咳)。
办公桌上一溜儿白发,中年少女们跟见横尸一样惊心。好在大家总是这样互相安慰:我们根本不是老了,我们只是——有些焦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3244/ecd5cdec88d47dba.jpg)
01
一直以为,焦虑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的专利。
反正我20多岁时,租房子、挤公交车、刷爆信用卡,也从来不焦虑,因为未来可期。而如果到了我父母的岁数,退休了,按月领养老金,也不会焦虑,因为人生基本定格了。
可上周,我曾经的实习生,92年的小伙儿大海,在微信里跟我说:姐,我焦虑啊,经常失眠。
挺吃惊的。怎么连小P孩儿都焦虑了?这病现在这么流行么?
我知道,周围焦虑的,大有人在。不焦虑,悠闲自在的,却被用“佛系”形容。可这是“另类”的别称。
焦虑是一种很煎熬的身心状态。情绪上,焦躁不安;身体上,心口紧缩。
像心底架着个铁板烧,心被滋啦啦地油煎、慢烤。
可我们为什么焦虑?就算大家都是普通人,但普遍状况并不太差呀。跟上一代人比起来,生活好了不是一点点。我们有房有车,衣食无忧。未来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保持现状还不成问题吧?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们焦虑,根本不是害怕会跌得有多惨,而是忧心会跳得不够高。
02
本着有病就治的原则,这几天,我读了阿兰ㆍ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3244/0f1b1404df9b6a09.jpg)
这本书结构清晰。第一部分:焦虑起因。第二部分:解决方法。
相当于先分析病情,然后就给开药了。
对“病情”这部分,我找到了满意答案。下面是我从书里打捞上来的“金句”,并按更合理的逻辑,重新归纳。
1.焦虑是啥东东?
焦虑是当代欲望的伴随产物。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
2.啥时会焦虑?
历史证明,社会保障了生活的基本需求之际,就是身份的焦虑滋生之时。
3.为啥会焦虑?
因为每个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要想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我们必须期望更多的东西。我们每时每刻都被成功人士的故事所包围。
我们很难对成功所需的能力进行把握。
4.焦虑的心理成因是什么?
我们在意的其实是显耀的身份为我们赢得的“爱”。
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
5.焦虑为啥难以忍受?
贫穷本身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羞辱。
03
分析得很透彻吧?
再提练一下,以突显最关键的症结。
焦虑的原因是:一,成功的可能性变大。二,通往成功的路径却很难把握,充满不确定。
的确,我们焦虑,不是因为机会太少,反而是机会看起来大把抓。每一天,都有人成功。
我们看到,原来成功有这么多可能。而那些登顶的人,起点可能还没我们高。于是我们对自己的心理预期,也悄悄地提升了很多个level。
在太多成功的样板戏里,还藏着一种糟糕的心理暗示:如果你没有成功,你可能是有问题的。一,你懒惰。二,如果你不懒惰,那就间接证明,你的能力或智商不如人。而这是对自恋者最大的侮辱。
所以,我们渴望成功,想要证明。但根本静不下心来去想,成功是不是就等于快乐或幸福。
马云说:今天的中国,今天的时代,是最佳的经商时代。
我们欢呼鼓掌。
他接下来说:其实一个月挣一二十亿很难受。
我们很想冲上去揍他一顿。来来来,换我难受!
马云说的很可能是真的。但我们就是想要成功。我们就是很焦虑。
04
等下,阿兰ㆍ德波顿不是开过药吗?他不是给过焦虑的解决方法吗?
很遗憾,在我看来,他开的药可能是保健品,并不直接有效。不信你看——
他先是建议,我们要用哲学的思维来让自己更加理性。
是,焦虑的人,在意外界的眼光。阿兰ㆍ德波顿说,对于别人的看法,我们要理性分析。对的就接纳,错的一笑置之,不要被左右。
道理是好道理。可就像小时候老师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不想听。
他还建议,可以用沉浸艺术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尤其是一些伟大的艺术品。
这难道不是转移注意力吗?为什么就得是艺术品?跳广场舞不行?
后面更离谱,阿兰ㆍ德波顿展示了信仰基督教的人和波希米亚人的生活,因为他们不焦虑。
就是想缓解个焦虑而已啊,需要颠覆生活方式或信仰吗?
就像女人怎么缓解痛经?男人都不痛经,那女人是否该去变性?
阿兰ㆍ德波顿,你不是英伦才子吗?我对你的建议表示失望。
05
那怎么办?任由焦虑泛滥?
还是得从病因上入手。
焦虑的原因之一是成功的可能性变大了,这是好事,无需改变也无法改变。原因之二才是坏事:成功的路径很难把握,不确定。那我们需要做的,不就是改变不确定性吗?
当我们对成功产生了过度期望之后,很快会发现一件事:在自己与成功之间,并没有一条清晰的路,而是隔着一个迷宫。我们在迷宫里乱闯,心浮气躁,可就是不知道怎么走出去。这才是焦虑最主要的原因。
是啊,成功的案例那么多,可你却没法照抄。成功学的课程那么多,却没有一个为你量身定做。
对治焦虑,就得改变成功路径的不确定性,那我们就要做确定性的事。
一,向内。确定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点,精心打磨。
不要盲从,不要老是改变方向。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乱闯。
二,向外。确定目标,并且画出路线图。
确定目标建立在找到优势核心点的基础上,核心点提供了目标的大方向。
那怎么画路线图呢?
可以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将大目标拆解,拆成一个个阶段性小目标,再将小目标拆解到年、月、周、甚至日,再灌之以行动和安排。
这就是一张清晰的路线图。画好之后,就可以向着小目标——大目标出发了。如果完成得困难,可以适当调整目标。如果完成得还不错,也不用太急着赶进度。
但很有可能,你根本画不出这张路线图。那要么是你没找准自己内在的优势核心点,要么是目标高出了天际。
而这张路线图,其实是寻宝图。
成功这件事,就像大家一起寻宝,最后找到宝的人未必武艺十分高超。他可能天资不如你,武功比你差,可他就是幸运地绘出了属于自己的寻宝图。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法论,只能由自己创造。
我并不相信“唯焦虑者方能成功”的论调,但我希望,可以把焦虑变成寻宝图。这是一条寻宝之路,也是寻找自己的路。
当越走越稳,越走越快的时候,还会顾得上焦虑吗?
这就是我目前想到的,解决焦虑的唯一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