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腾讯传》有感 ——创业,一直在路上

读《腾讯传》有感 ——创业,一直在路上

作者: 两只猫爸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15:06 被阅读0次

    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中国,提到腾讯,人们不由得会想到QQ、微信、游戏等产品。腾讯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作者在封面中通过“幸存者”、“挑战者”、“领跑者”分别概括了腾讯发展至目前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这三个词,我似乎能够看到腾讯发展的到现在的往事,一幕一幕在大脑中闪过。

    《腾讯传》这本书虽然是讲腾讯的发展史,但是里面体现出的很多方法论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例如: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内部赛马、“10/100/1000”法则等等,类似的理论在腾讯系的产品人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提现。

    读完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处有三点,我认为这三点也是促成腾讯发展至今的关键:

    1、“幸存者”的诞生。

    无疑,腾讯的法则源于QQ,没有QQ,也许就不会有今日的腾讯。很多人可能会把腾讯的发展归结为当时的幸运,其实我认为,运气的成分固然重要,但有着幸运的人也不在少数。而腾讯,在有着好运临幸的同时,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腾讯的诞生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天时: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上一片空白,有着各种可能性。

    地利:在中国觉得大多数人上不起网,还不知道电脑是啥的情况下, 马化腾家里已经有了10台电脑、四条电话线的豪华阵容。

    人和:马化腾擅长战略、产品规划、张志东擅长技术、曾李青擅长运营、陈一丹擅长人力资源、行政。而这一套班子搭在一起,刚好凑成了最小化的互联网创业团队。

    在当时的互联网发展中,其实很多人都有可能取代腾讯,但是他们他们缺少了腾讯的产品方法论。腾讯的产品方法论,是自下而上的,是只看见了“鸟”的马化腾摸索出来的一套完全适合腾讯的发展策略。这套策略,便是“重视用户体验”;想要重视用户体验,就得了解用户。

    书中讲到,当QQ被研发出来时,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是,人们只在网吧里摸过电脑,马化腾和张志东甚至在产品发展初期,每迭代一个版本,都会去网吧观察他们用户的行为反馈。所以,一旦离开网吧,也就意味着即时通讯软件使用的消失,用户关系的消失。而当年的ICQ却未意识到这一点。腾讯则不同,他们重视用户体验,善于挖掘用户体验,给用户做画像,进而服务好用户。

    所以,根据当时QQ(当时叫OICQ)被开发出来的情况,QQ用户的画像是:

    什么人会使用QQ?答:网吧里的人。

    他们的年龄层次是什么样的?答:都是一群年轻人,学生。30岁以下的人。

    他们平时用QQ干什么?答:聊天,交友。

    基于目前已有的ICQ,他们使用起来最大的痛点,弊端是什么?答:用户关系的流失,无法绑定。

    基于此,腾讯研发出的QQ迅速占领市场,赢的用户的心。这是因为,马化腾像了解自己爱人一般的了解用户的体验,操作习惯。产品创立初期,他知道自己的目标用户在哪里,知道他们要什么,竭尽全力的满足他们;他的立足点并不大,只服务好这一批人即可。

    所以聚焦,才能做出好产品。聚焦不仅仅要聚焦产品方向,也要聚焦用户人群,聚焦产品初期的种子用户。在当时大家都在用电话、寻呼机、短信的年代,如果马化腾想要把所有的人群全部吞下,那我想也就没有后期的QQ了。所以“幸存者”的诞生,不仅仅靠运气,还要靠能力。

    2、“挑战者”的能力。

    在互联网的创业中,好像有一个不成为的规定,那就是如果某一个领域已经有了一款不错的产品,那其他人则有可能会尽量避开这个领域。而腾讯不然,他背靠自己强大的用户群体,在扩张的年代,几乎涉足了所有的领域:电商、游戏、安全、娱乐等等行业。这也导致了腾讯获得了“抄袭者”的骂名;但其实马化腾并不是完全抄袭,他重视用户体验,通过抄袭竞争对手的产品方向,结合用户的体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用户的产品,这才是“抄袭”的真正意义,这一点在腾讯的游戏、娱乐业务模块表现非常突出。

    其实作为“挑战者”,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当属“3Q”大战。

    我记得我曾经看过马化腾后期的一个采访,说当时为什么会主动狙击360?马化腾给的回答大概是:因为360属于电脑底层的应用,是电脑软件是否能够运行的入口控制者,如果有一天,360以此为手段,不允许腾讯系产品运行,那么这对腾讯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

    马化腾是有远见的,他看到了360对于自己霸主地位的威胁,所以在安全软件市场方面频繁出手,最终与360正面冲突。而面对当年已经坐拥亿级用户的360,腾讯没有丝毫的惧怕。

    一个产品经理的远见,也决定了产品发展的根本方向。这里我也不想提马化腾的远见到底有多强,我只想深深的问自己,当自己的产品处于一个霸主地位的时候,自己能否可以冷眼旁观,看清当前的道路呢?如果要达到这一点,那么我们需要如何去做呢?

    我认为,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必须涉猎各个行业的知识内容,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并且能够具备深度剖析行业问题的能力;他能够很快速的了解到一个产品、一个大趋势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并且能够有足够的“想象力”来想象自己的产品是否能够迎合这个趋势,还是会被这个趋势所替代。所以这就要求一名产品经理必备的能力是: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不断的深刻剖析现象的本质,不断的思考行业的发展特点。产品经理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能够接纳一切新鲜的事物和趋势,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3、“领跑者”的态度。

    书中提到,自3Q大战之后,马化腾似乎改变了自己的脾气。他开始变得开放起来,腾讯也开始变得开放起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兴起,由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模式变得更加热闹。无论是腾讯、阿里云、百度,还是其他的独角兽,都开始利用自身资源来拥抱互联网时代。腾讯也愿意通过开放自身的资源来拥抱各个行业。

    但是由于近期微信生态圈封杀了抖音等相关竞品的登陆、分享朋友圈等一系列的行为,我看到了这个领跑者即扮演的“裁判”又扮演者“演员”的态度。对于构成威胁的竞品,腾讯还是会去打压,所以对于现在的创业者,很多资方会问他们,如果腾讯要并购、封杀或者推出了同样的产品,你会怎么办?

    我也曾不断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一时间我也无法寻求答案。行业内的领跑者,也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而作为制定者,他们制定标准的核心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领跑者的态度。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的躲避这些制定者的封杀,在他们未封杀之前,就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领跑者的封杀之下,完成自身产品的修炼呢?

    字节跳动公司做的非常好。“抖音”这一款产品在腾讯倾注大量心血打造“微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活的更好,我不仅想要究其根本?我认为,抖音的强大,在于字节跳动形成的自己的产品方法论——数据指导产品。这一套理论与腾讯的方法论有些相同,但是又有别于腾讯的“重视用户体验”。

    相通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是通过用户的反馈,进而迭代自己的产品,也都会观察用户的行为喜好等等。

    而有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字节跳动的“数据指导产品”,是将用户的体验量化到数据中,进而通过分析数据来迭代产品。

    字节跳动有着强大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和算法技术,“今日头条”产品根据自己的用户特点,行为喜好等等,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用户挖掘、数据分析、产品迭代,数据采集、数据反馈的完整流程。而这一套流程在BAT中目前运用还称不上很频繁。所以就算是腾讯“抄袭”了抖音的模式,但是背后的数据逻辑和算法支撑,是需要通过时间、通过不断的产品迭代来完善的,是需要一个周期过程的,而这一过程,是腾讯无法一下子取代的。这就是为什么抖音活得依然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字节跳动旗下的几款产品在应用都冲在了所在领域的第一或者第二梯队中。

    提到产品方法论,此时我不禁想用腾讯与阿里来做对比。从18年腾讯七大事业群调整变成六大事业群,成立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开始,我们发现腾讯开始更加重视云计算的价值,重视产业互联的价值,这一点他比阿里落后了好多年。究其原因,我想他们两家做产品的本质方法还是有区别,阿里的发展是自上而下的的模式,腾讯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模式。阿里的发展,靠的是高层(尤其是马云)的想象力,对于未来趋势的无限想象;而腾讯的发展,靠的是用户的反馈体验。

    当然,两者并没有谁对谁错,至少在当下这两套方法论都适用,也都有利弊。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一个企业、产品的发展,可以借鉴优秀成功的产品方法论,但是当他做成功后,就会形成自己的产品方法论。

    企鹅帝国发展至今,虽然赶上了很多机遇,但是也面临着时刻被淘汰的风险,真正的敌人也会在不经意间取代自己。就像当年腾讯与51的网吧争夺战一样。凯文凯利曾经说过“腾讯真正的敌人,从来不会出现在腾讯既有的名单中”。

    所以创业,就是一直在路上,时刻注意大环境变化以及内部环境的变化,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永远存活,也没有一个帝国会永不衰落,就像马云曾经说过,他的阿里巴巴要活102年一样。

    作为创业者,我们也只能时刻保持着内忧外患的意识,要时刻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活的更久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腾讯传》有感 ——创业,一直在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wr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