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多少都会为孩子独自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忧。今天给大家介绍《高财商孩子养成记》这本书,就可以为家长解决这个顾虑。本书作者艾玛是一位非常善于运用理财思维的才女,在香港读研期间就用自己存下来的奖学金买了第一套房,工作以后更是不断地购入香港和深圳等多处房产,后来又持有大量的债券和REITs,才三十几岁的她一个月的被动收入就可以供孩子在国外读一年的书。目前已辞掉年薪百万的工作,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这是多少人穷极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境界呀!
除此以外,作者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正是这样一位高财商的作者,集智慧与母爱于一身,结合平时对理财的思考以及生活中的育儿实践,为培养自己孩子的财商而写下这本书。本书不仅是一本培养孩子高财商的书,而是一本启迪孩子人生智慧的工具书,更是每一位成年人必备的人生规划手册。
现在我从3个方面来为大家梳理本书的重点内容:
一、所谓财商高,就是不断增加被动收入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好生活。而作者在书里强调好生活的前提不是好工作,而是被动收入,就是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就获得的收入。当被动收入大于平常支出,我们就达到了财富自由,才能有更多选择的自由,过上好生活。
1、感受金钱的魔力
本书作者是用自己女儿的口吻写出来的,引入金钱的观念当然也是紧紧围绕女儿的生活圈来展开。从没有钱就不能上补习班甚至无故消失的同学身上,感受到金钱的魔力。从同学爸爸失业的困境中,看到了中年危机。
分析大表叔一家的经济状况,他们收入很高但消费也很高,一旦失去工作,生活就马上陷入困境。而表面上什么都不干的二表叔却是个隐形富翁,平时节约开支,很早就开始投资房产,现在身价已经超过一个亿了。二表叔发家致富的全过程,让小主人感受到了被动收入的重要性。
被动收入源于现金流,现金流比收入更重要,控制支出是理财的第一步。这些身边的事例体现了财商对个人和家庭的巨大影响,让小主人公对学习理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平衡消费和储蓄
从外婆和奶奶两个亲人截然不同的消费理念出发,再结合爸爸仅仅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就减肥成功的案例,悟出了理财的中庸之道。理财是一个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不过分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支出,让现金流充裕一些,为不断购入资产,增加被动收入做准备。
一方面,合理限制消费。聪明的作者设计了让女儿参与两次超市购物的真实体验:第一次全家一起出动、不带购物清单;第二次单独行动、严格按清单购买。最终的结果是在第一次购物中不经意间比购物清单上多买了450元的东西,而第二次则没有这个问题。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女儿感到非常惊讶,从而启发女儿主动思考,分析原因。最终得出了限制消费的秘密——减少与商品的接触。没有看到商品,就没有强烈的诱惑,没有诱惑就没有伤害,不会让我们产生缺失感,也就没有降低生活质量的感觉。所以大家不防把刷淘宝的时间用来看看电影,做做运动,无形中就降低了消费。
在选择商品时,要货比三家,权衡利弊。贵的东西不一定适用,抓住核心价值,剔除掉一些自己不需要的功能,价格会下降很多。商家的广告往往只突出了商品的好处,而避开弱点,我们要用审视的眼光来思考问题,提升对各种促销活动的免疫力。
当然,养成一个克制欲望的好习惯,对大人来说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孩子。我们要多一些的耐心和坚持,和孩子一起探讨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多赞赏、少指责。相信有一天会成功的。
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先明确储蓄是为了对风险多一份的把握,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作者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中长目标,鼓励孩子设定梦想储蓄罐,并遵照执行。作者给孩子简单介绍了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率的关系,强调储蓄的关键在于坚持。在复利的帮助下,时间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理财首先是要了解自身的财务账务状况,所以记账变得必不可少。鼓励孩子记账,找到存不下钱的原因。根据记账结果制定预算,先扣除储蓄的部分,就可以降低储蓄的难度了。
3、如何增加被动收入?
想让钱生钱就得学会投资,把手里的现金转化为优质资产,这个过程伴随的就是风险。降低风险,把它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是投资过程中的重头戏。由于是给孩子讲解复杂理财系统,作者把投资种类和投资组合都描述得非常地浅显易懂,但是投资的基本理念恐怕我们很多成年人到现在都还不清楚。书中提到的财富单车论让我影响深刻。
投资就像骑自行车,要稳。投资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赚“能产生被动收入的资产”,这才是我们理财的初心。我们要不停地把前轮赚到的钱,输入后轮,购买好资产,才能搭建真正的被动收入体系。
每个人最大的资产就是自己。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某一项技能,就像罗振宇老师说的做一个手艺人,搭建好自己的被动收入体系就可以轻松应对各种风险。
二、零花钱——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的好工具
针对现在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理财教育要么纵容,要么简单粗暴地限制,而不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现状。巧妙地运用零花钱这个工具,能够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1、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
答案是肯定的。大概在孩子七八岁时,能分清钱的面值,会算加减法时就可以给零花钱了。孩子小的时候,面值和频率都可以小一些,慢慢地增加。孩子的理财观念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在孩子自行支配零用钱的过程中,他们会体会到自由支配的成就感,明白钱不够花时的煎熬,会练习如何对待欲望,如何抹平等待的焦虑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磨练,所以零花钱的意义非凡。
2、如何用好零花钱?
零花钱可以锻炼孩子自主管理和支配金钱的能力,家长既要给孩子自由,又要指导和监督孩子怎么去用钱。作者列举了修剪树型的例子,形象地比喻修理孩子不良理财习惯的重要性。
孩子花父母的钱时不会心疼,但是一旦要用自己的零花钱,就会舍不得花了。区分清楚是“谁的钱”,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减少摩擦。
3、零花钱别与爱挂钩
给孩子的零花钱要不要附加条件呢?这个问题作者作了详细的对比。
作者的观点是可以无条件地给一部分,另一部分可以附加条件,但不能和成绩挂钩。做家务给奖励要区分是义务还是杂务,只有后者才能得到报酬。家长也不要用罚钱的方式来处罚孩子,这样做会给孩子灌输用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错误观念。
家长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要把零花钱和爱挂钩,用高额的零花钱来补偿没时间陪孩子的缺憾,这样做会失去给孩子零花钱的意义,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用心呵护,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钱了事的。
三、生活中快与慢的智慧
本书除了培养孩子财商的内容以外,我深受启发的是作者对待生活的智慧,生活本身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其他事情反而影响了生活的质量。
1、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智能化程度肯定会越来越高,那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那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什么呢?比如独立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和创造力等等。这些能力都离不开基本的知识,所以学校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孩子拥有赚取资产的能力。
2、财务自由是什么样子的?
在财富积累初期,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升职加薪,把本金养大。尽可能早地开始投资,利用复利,不断增加被动收入。等被动收入大于平常的支出,我们就达到了财务自由,获得时间自由。理想的财务自由模式是这样的:
持续这样的现金流,资产会变得越来越多,被动收入也越来越高,财富越滚越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和向往的生活状态。
3、如何规划人生?
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理想的人生。首先得有目标,目标的设定方法可以使用经典的SMART原则,严格遵照这个原则制定出自己的目标,并开始执行,不断进行调整,在做的过程中思路会逐渐清晰。当我们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
生活中的杂事总是忙不完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不止是困扰着孩子,更是很多成年人的通病。作者在书里给出了答案。
短半衰期的事情,收益消退得太快,没办法积累。而长半衰期的事情,可以累积和叠加,就算每一次收益很小,微乎其微,但长此以往,这些小事就能累积成大的收益。我们尽量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我们每天都给自己规划几个小时来做长半衰期的事情,那些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做的事都属于长半衰期的事情,做的时候要专心做、快速做好以后,就可以把剩下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这样劳逸结合的方式,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
作者的智慧体现在这种快速高效的努力和慢慢地享受生活中。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我们希望孩子实现的,更是我们每一位成年人追求和向往的人生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