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现场没有目击者。目击者证词的影响力有多大?
- 目击者回 忆的可信度有多高?
- 怎样才算是一个可信的目击者?
- 陪审员们真的能 够忽略被告的吸引力和社会地位吗?
目击者证词及其对被告判决的影响
目击者的证词是否可靠
-
目击者在指认罪犯时常因 过于自信而有失准确,并且人类的视觉很难鉴别出视角、 表情或光线上的细微差别,我们的记忆一部分是根据我们当时知觉到的,一部分是 基于我们的预期、看法和当前的知识,与目击犯罪和精神创伤相伴随的强烈的情绪体验可能会进一步破坏目击者的记 忆。
-
当询问目击者时,警察和律师通常从他们自己对事件理解的角度提问题:因此,令人深感忧虑的是,研究 人员发现,目击者非常容易把误导的信息混入他们的记忆,特别是当他们相信提问 题的人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而且暗示性问题一再被重复,错误记忆感觉像或者看起来像是真实的记忆一样有说服力。
-
我们重述的次数越多,我们自己就越容易相信谬误是真实的。
-
我们时常调整自己所说的话来愉悦我们的听者,这样一来, 我们就逐渐相信了调整过的信息。在审判前,支持 其中一方的一位温和的律师采访你。你可能会微调你的证词,并讲述一个有利于该 律师当事人的事情的发生经过。
减少目击者证词的错误
训练警察面询者
- 面询一开始就应该允许目击者进行未经提示 的回忆。如果面询官一开始引导目击者慢慢地回忆并重建当时的情景,那么回忆将 是最完整的。使他们回想当时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感觉怎样,甚至可以浮现当 时的情景。例如,商店收银台的一个营业员站在她当时被抢的位置等,这些都可以 提高回忆的准确率。给目击者充足的、不被打断的时间报 告出脑海中出现的一切之后,面询者用启发性问题引导目击者回忆(如“声音有没 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个人的长相或者服饰有什么不寻常吗? ”)。
管理嫌犯列队指认
- 给目击者一组没有包含嫌疑犯的“无信息的”队列,从 而剔除那些做错误指认的人。那些没有做错误指认的目击者,后来面对真实的队列 辨认时,也表现得更加准确。
影响陪审团判断的因素
-
通常,案件的事实有足够的说服力,它能使陪审团放弃 偏见给出一个公正的判决。然而,当证据模糊时,陪审 团往往倾向于用他们先入为主的偏见来解释案件,并对 有吸引力或者与自己相似的被告表现出同情。
-
当陪审团接触到破坏性的审讯前公开报道或不被允许的 证据时,他们会听从法官的指示将其忽略吗?在模拟审 讯中,法官的命令有时是被遵守的,但当法官的劝诫出 现在印象形成以后,则通常不会被遵守。
-
研究者还研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可能判决的严重性、 受害者的特征等。
影响个体陪审员的因素
-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陪审员对证据的理解,尤其是证据中纯粹的数字必须有可信的细节来支持。这就要求陪审员们可以接触到法院文本,并且需要设计并检验更清晰, 更有效的方式来提供信息。
群体因素对陪审员的影响
- 少数派影响、群体极化、群体思维也会影响陪审员的判决。
陪审团成员的个体特点与群体 特点。
后记
-
我们的确常常被自己的直觉、偏见和文化倾向所控制。社会科学家们同样被证实倾向、信念固着、过分自信和先入为主的偏见力量所影响。我们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和价 值观指导着我们理论的发展、我们对事物的解释、我们对主题的选择和我们的语言。
-
注意到心理科学中隐藏的价值观,应该促使我们擦拭干净用以观察世界的眼镜; 注意到我们易于产生偏见和错误,我们就可以在两个极端中自由游走 个极端 是,认为心理学假装价值中立、实质受价值操纵,从而显得很幼稚;另一极端是, 认为证据只不过是一堆偏见,滑向过度的主观主义;在谦逊的精神下,我们可以把 可检验的思想应用到实验中。
-
信念和价值观不仅影响了科学家和老百姓的认识,也确实影响了法官的知觉。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更加睿智地进行思考——从而依靠可获得的证据来检验我们 的预想和偏见并加以控制的原因。如果我们的信念找到了支持证据,这当然更好; 如果找不到支持证据,这当然更糟:这正是构成心理科学和日常批判性思考基础的 最质朴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