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文章,仅作参考
夜幕低垂,幽静的月光洒在小巷的青石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道。中元节到了,这个夜晚总有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让人不禁想起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故事。
作为一名从小在南方水乡长大的孩子,我对中元节的记忆总是特别深刻。每年七月十五,村子里便开始弥漫着一种肃穆而虔诚的氛围。老人们说,这一天是阴间鬼魂的节日,逝去的亲人会回来探望生者,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则要用虔诚的心祈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息。
那年,我十二岁,第一次跟着外婆过中元节。那是个有着澄净月光的夜晚,外婆带我来到村口的土地庙前,手里提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纸钱、香烛和一些简单的供品。土地庙不大,却供奉着一尊威严的土地公像。每到夜晚,庙前总有几盏油灯点亮,映照着土地公慈祥的面容。
“阿婆,我们这是要做什么?”我仰头看着外婆,眼中充满了好奇。
外婆笑了笑,轻轻拍了拍我的头,“这是中元节的习俗,我们要祭拜祖先,也要给孤魂野鬼一些安慰,让他们不要扰乱我们的生活。”她的声音轻柔而温和,仿佛在讲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土地庙前,外婆开始为祖先烧纸钱,她的动作熟练而从容。火光映照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庞,显得格外庄重。香火袅袅升起,似乎在与那另一个世界的魂灵对话。我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那些纸钱在火焰中化为灰烬,随风飘散。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肃穆和宁静,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了我和外婆,还有那些遥远而模糊的记忆。
“阿婆,你说鬼魂真的会回来吗?”我忍不住问。
外婆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一种深沉的情感,“是的,他们会回来探望我们,看看我们是否过得安好。但他们只是路过,不会久留。”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怀念着某个早已逝去的故人。
那晚,外婆在土地庙前为我讲述了许多关于中元节的故事。她说,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三大鬼节之一。这一天,阴间的大门会打开,鬼魂们会来到人间,寻找他们生前的亲人或是完成未了的心愿。人们要在家门前点灯、烧香、摆供品,以示对鬼魂的尊敬,同时也祈求他们的庇佑。
外婆还说,中元节的夜晚,千万不要出门,否则可能会遇到迷途的鬼魂。她还嘱咐我,如果不得已要外出,记得随身携带一根红绳,系在腰间,以辟邪保平安。我听得入迷,心中对这一天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随着夜色渐深,村子里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我和外婆回到家中,她开始在院子里准备祭拜仪式。香案上摆放着早已准备好的水果、糕点和酒水,外婆点燃了几根香,插在香炉里,然后朝着天空跪拜,嘴里念念有词。我模仿着外婆的样子,也学着她的姿势虔诚地跪拜,虽然并不完全理解她在做什么,但那种庄重的气氛深深感染了我。
夜晚的风轻轻吹拂,带来一丝凉意,我抬头看向天空,月亮清亮如水,星星闪烁着微光。我仿佛能感受到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这种感觉让我既感到神秘,又有些莫名的安慰。
在中元节的夜晚,村子里还有另一项重要的习俗——放河灯。放河灯,是为了指引那些孤魂野鬼找到回归的路,也象征着为他们照亮前方的黑暗。河灯多由荷叶或纸折成,上面点上一盏小油灯,灯光微弱,却能照亮一片水面。
那晚,我和外婆也做了几个河灯,来到村边的小河。河边聚集了不少村民,大人小孩都有,大家都安静地站在河岸边,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外婆将一个小灯轻轻放入水中,我跟着她学,把灯轻轻地放入水面,看着它顺流而下,灯光在水面上摇曳,像是漂浮在夜空中的星星。
河灯漂远了,我的目光也跟着它远去。外婆告诉我,每一盏灯都承载着一个愿望,一个对逝者的祈祷。当灯光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我们的祈愿也会随之传达给远方的魂灵。
随着灯光的远去,夜晚似乎变得更加幽深。外婆拉着我的手,轻声道:“走吧,我们该回家了。”我点点头,心里却莫名有些不舍。这夜色中的一切,月光、河灯、香火,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温暖。
那一晚的中元节让我难以忘怀。它不仅是一个祭祀的日子,更是一个充满温情与敬畏的夜晚。在那个夜晚,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生与死的意义,理解了我们与逝者之间那种微妙的联系。
此后的许多年,每当中元节到来,我都会想起那个夜晚,想起与外婆一起度过的那个中元节。我依然会在这个夜晚点上香火,为逝去的亲人送上我的思念与祝福。我知道,在这片夜色之中,他们会感受到我的心意,会在另一个世界安然地生活。
中元节的夜,虽然带着一丝阴森与神秘,但更多的,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怀。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因为生命是如此短暂而宝贵。每年的中元节,我都会在夜深人静时,点上一盏河灯,放在小河里,看着它慢慢飘远,带着我的思念,飘向那遥远的彼岸。
夜色中,月光如水,河灯依然在远去的夜幕中闪烁着微光。中元节的夜晚,总是带着一份特别的宁静与温情。在这个夜晚,我们与逝者相会,彼此诉说着思念与祝愿。而在这短暂的相会之后,生者继续前行,逝者安然归去。或许,这就是中元节的意义所在——在生与死之间,我们寻找到了那一丝永恒的连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