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十二字
中国佛教的宗派依次有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以及特别重要的禅宗,禅宗里边也有一些宗派需要了解。
第一个佛教宗派是天台宗,与浙江的天台山有关。
天台山的实际创始人是六世纪的著名僧人天台宗创始人智頤,在湖南出家,毕生游历各地名山,天台山是其重要一站。
天台宗又称法华宗。因为法华经是其主要经典。
天台宗的教义比较繁琐,让人最上心的是“圆融三谛,止观双修”和一念三千”十二个字。
先说圆融三谛,一般是指本质意义,而且是不虚妄之实意。我们在日常文字中用真谛二字,即真理真义。
前面已经说过,佛教认为天地万物的真谛是空,但世俗民众看到的恰恰是有,也就是外有世界。因此,在空这个真谛之外,还有一个俗谛,那就是有。
以空的目光来看一切,有在本性上都是假有,但是本性虽是假有,在相状上还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种特别存在的相状可以称为别相。
容纳一种既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有的中间之谛,即中谛。于是天台宗提出了“空、假(有)、中”这三谛,有了这三谛,事事集合了,连俗见也进入了,一切就可以平和地讨论比较了。最后三谛还是会归结为真谛~空,但是有了这个包容世俗的情怀,把空和有一起纳入思考范围,毕竟是一种宽厚通达的思维态度。
怎么才能让三谛渐渐归于真谛~空呢?那就要止观双修了。可见,圆融之后还要有引导、有方向。
止是止息散心,收拢分心,回归本心,让本心静如止水。这样就可以深入观想外界种种明色,种种别相,越是观相,心缘越是集中。这就像挖一个池,让池水宁静无波,却又映照四际。这个过程既需要止息,又需要观想,谓之止观双修。止观双修是智頤最重要的学说,也是天台宗的立宗基础。
表面上看要止的心很小,要观的世界很大,但是一切的归宿都在乎心。心念的起落,足以搅动大千世界,而大千世界本来就在心中,因此心中一念也就与大千世界产生了呼应关系。这么一说,一念三千的意思,也可以明白了, 三千就是大千世界。
天台宗的好处是把三谛双修、一念三千全都圆融一体了。彼此和合互济互生,绵绵不息。因此,天台宗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圆融和合。
天台宗告诉我们,深知要坚持真谛,却也要照顾俗谛,深知要固守静寂,却也要明观世事,深知要止息心念,却也要容含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6569/34570c42d4c612d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