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菌菌的世界不止吃
提到菌类,你想到了什么?吃,对吗?
是的,提到菌类,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小鸡炖蘑菇、剁椒金针菇、金针菇肥牛汤、香菇青菜、蚝油杏鲍菇。
打住,收起口水吧。我今天看的书是科普类读物《菌物志》,不是《中华美食菜谱》。
是科普不是菜谱不过和以往科普类读物严谨、严肃(其实就是普通人看不懂,内行人不想看)的那些著作不同,这本《菌物志》却别具一格:从真菌帝国形象大使“小菌菌”的角度出发,向我们人类展示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吃出发但不止于吃,包括他们怎么来的,家族成员有哪些,互相之间关系如何,以及与我们人类纠缠不清的恩恩怨怨。
所以,虽然我对吃掉各种菌菇已经很有经验了,但此刻我觉得还是可以认真阅读小菌菌带来的真菌帝国“50份文件”,来对它们进行从身到心的了解下,毕竟这也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不是吗?
那真菌帝国的50份文件里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关于小菌菌们的故事呢,一起来看下吧。
二、这本科普读物里有什么
1、小菌菌们从哪儿来
首先,小菌菌们告诉了我们它们的来源,才不是下雨后野外捡来的那么简单,那只是成品,它们真正的形成是从菌丝开始的,那种丝丝,爬呀爬,最后就爬成了电线圈形状。
菌丝们就像这个封面的澄清了小菌菌们才不是植物,反而跟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神奇不?关于婚姻繁衍后代,它们非常自由,比如既可以选择有性繁殖也可以选择无性繁殖。
而人类由于愚昧落后,比如迷信的南美人把蘑菇当做神明的指示用以祭祀;直到19世纪才开始认识到真菌帝国的存在。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真菌帝国进行了多次的疫病攻击,在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才揭开了真菌帝国的面纱。
真菌界大佬们认识到菌类品种的繁多,比如高达150多万种,分来繁多,除了害处,也有不少益处。并且成功的把真菌归为五界之一。
2、小菌菌最大的去处——被吃掉
纵然小菌菌们去处很多,但它们最幸福的事还是被人类吃掉。但你真的了解你吃掉的那些小菌菌吗?
你知道菇中平民有哪些吗?知道谁才是菇中的中产阶级,并且成为日本女孩最受欢迎的菌菇吗?
是不是疑惑过为什么金针菇吃进去什么样拉出来还什么样?和它超像的滑子菇是不是内里也和它一样呢?
你以为昂贵的姬松茸、灵芝、冬虫夏草真的有广告吹的那么厉害吗?其实也只有那么一丢丢用,它们本质也都是一种菌类而已。
你知道小鸡炖蘑菇炖的是哪种菇吗? 草菇加多一点就是草菇酱油?又或者饼干里面加入猴头菇就可以变成孙悟空了?
你知道其实难闻的竹荪才是菇中皇后吗?而长得非常丑的鸡腿菇其实营养不错的。
哦,其实银耳、木耳也都是菇,但它们不是一家,是远的不能再远的亲戚。
为什么日本妹子最喜欢的是胖胖的杏鲍菇而不是我们的烧烤大户金针菇呢?
哪些小菌菌有幸成为历代中国皇族的贡品呢?妄想长生不老的吃菇大户竟然是慈禧太后!
这一切小菌菌都在《菌物志》里悄悄地说啦。
3、和人类的那点恩恩怨怨
虽然被吃掉很幸福,但有时候,小菌菌也会中二一下,无聊的报复下人类世界。
程度轻些的,就让你们享受下头皮屑、瘌痢头、身体瘙痒和香港脚的滋味。
稍微严重一点杀死咖啡树,让红茶成为英国人的国民饮料,又或者骚扰下香蕉、葡萄,让它们偶尔减产下。
再严重一点来场马铃薯疫,就比如那场爱尔兰大饥荒,但其实要说那场灾难腐国人的无情无义比我们还残忍呢。
但其实,我们不但相杀也相爱的啊。你们抗击病毒的青霉素、头孢也都是我们贡献的啊。
还有作为生态系统中最最最重要的一环,我们菌根帮助了无数植物高质量生活的呀,比如兰花的终生伴侣不是梅花,也不是菊花,而是我们小菌菌的呀。
还有你们人类为了自身发展,把大自然搞得一团糟,也是我们小菌菌努力消除石油污染,帮你们开采不好开采的矿产。
而且你们吃的面包,喝的葡萄酒也好,哪个不是我们辛辛苦苦发酵而来的?
所以为了地球和人类的明天,我们还事一起共建和谐美好家园吧!
三、来看看我们小菌菌吧
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图力古尔说,科普读物的故事是灵魂,这样才能让科学被人更好的接受,而这本书就做到了。
《菌物志》作者斑斑是化学博士,痴迷各种底层生物链的世界,已经出版过《十七年蝉》、《澳大利亚简史》等科普读物。本书以独特的“小菌菌”视角写成,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让枯燥的生物学知识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另外本书还得到了真菌学博士孙翔博士的审校、修改,使这本书在专业知识方面更为专业、科学、严谨。
所以,不论是作为成人丰富科学知识的休闲读物,还是作为儿童的真菌学入门读物,这本《菌物志》都是不二之选的哦。
齐悦季度班学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