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乐闲堂之宋史:赵普与曹彬

乐闲堂之宋史:赵普与曹彬

作者: 臭兔子的小树洞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22:25 被阅读0次

    今天开始宋史第二趴。

    关于太祖,还真没有什么想写的,除了脑门比较硬,拳法和棍法不错以外,他的性格特点并不明显。太祖绝大多数的经历都承接了后周郭威和柴荣两世的做法,继承然后发扬光大。给我的感觉是:他并不是一个转折点,而是在恰好的时间出现了的一个恰好的人物。

    但是关于宋初的名臣倒是想多说几句。说到宋朝名臣很多,而且名臣大多数是名家,而且因为印刷术的普及和民间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名人们经过丰富和调整之后,出现在各种戏剧舞台上。杨家将,说岳,包青天的故事广为流传,个个都是大IP。但是这两位,一文一武,赵普和曹彬,像两个奇怪的影子。哪件重要的事都参加了,但却几乎没什么知名度。

    先说赵普。

    在正史列传里能自己占一篇的,一般都是大咖,放到当时可以直接C位出道的那种。赵普就是如此。

    乐闲堂之宋史:赵普与曹彬

    从正史看,赵普的上位源自代上级尽孝、进言活盗众和陈桥推一把,从此稳稳进入上位圈,于罢免后周三相后拜相,“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太祖信任他的一系列改革,在他的帮助下杯酒释兵权,常到他家去吃饭,出战让他留守京师稳定后方,国家军事决策也听他意见,一生病就来看望,看到疑似收受的贿赂也不怎么生气,完全是一个宋初版萧何的存在。转折点在哪儿呢?我觉得是因为权大导致专制,专职导致同僚的嫉妒和领导的忌惮,而赵普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就此消沉,他的政治生涯才刚开始。

    太宗即位后,赵普重回朝野,用金匮之盟逆风翻盘,同时保全了赵廷美,在当时的政治局面上做到了面面俱到。在斗倒宿敌卢多逊之后,没有一直处在权力中心,而是离开,并且在离开的时候,向太宗卖了惨:“陛下赐臣诗,当刻石,与臣朽骨同葬泉下”。说得太宗伤感极了。隔几年又写信表忠心求关爱。太宗也慢慢找到了为政的技巧,在提拔吕蒙正的时候,赵普也迎来了三次拜相的荣耀。赵普年纪逾长,太宗逾体会到他的珍贵,对他各种关爱特殊化。晚年赵普三次上表乞骸骨,终于回到洛阳,不久之后病死,太宗又发了好一通感慨:“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评价不可谓不高了。宋理宗时期将二十四功臣神像图于昭勋崇德阁,榜首就是赵普。

    关于赵普还有两件事:两女为尼和半部论语。两女为尼指的是赵普的两个女儿长大要当尼姑,太宗都过问了,也不能夺其志,于是赐长女名志愿,号智果大师;次女名志英,号智圆大师。小小猜测一下,不知道跟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娶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为妻,让太祖不开心有多少关系。

    半部论语的典很出名:“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但是这句话确是后来才有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一句台词,“不过是被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而已。”想想也挺令人唏嘘的。

    接着说曹彬。

    武将历宋一朝都是挺惨的,太祖自己武将出身,压根儿就不信任这些蛮汉,对他们心里那些小九九门儿清——那都是人玩儿剩下的!但是有那么几个人,还是获得了与自己贡献相符的地位和荣誉,为首的就是曹彬。他小时候在抓周仪式上左手拿干戈右手拿俎豆,过一会儿拿个印,一看就是要干大事的人。长大之后端重沉稳,勤俭朴素,治军严格,更难得的是待人宽厚不滥杀无辜。这一点现在看来好像没什么,优待俘虏是应该的,但是在后周末期的乱世,这需要相当严格的军纪和军队管理艺术。他与太祖相交甚早,太祖多次想亲近他,都被刻意避开了,说作为后周近亲,只敢端正做官,不敢妄自结交,愈让太祖觉得可贵。

    灭后蜀、征北汉、伐南唐,他都是关键人物,且一路以仁义著称。特别是在南唐的金陵围城时期,不惜装病骗下属诸将:“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还焚香为誓,过两天城破之时对李煜谨慎有礼,回去复命称:奉敕江南干事回。给足了李煜面子的同时谦恭谨慎,绝不居功自傲。揣摩领导心思很有一套,知道北汉不平,太祖不会给他封使相,熬到太宗时期封了使相,被诬陷,十几天就洗脱了罪名,加封鲁国公。进攻辽国时,因违令异动被劫了粮道,退兵溃败,导致整个北伐活动的失败,除了贬官也没怎么罚他。后来活到了真宗朝,生病时真宗亲自和药,去世后亲自痛苦致祭,对曹家后人也是荣宠有加。

    还有两个小故事,一个说他每次“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最高武将在朝中是这个待遇和自觉,带着宋一朝的武将们的头都低下来了。另一个就很温馨了,说有个下属犯案过了一年才打,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真是宋朝妇女之友。

    这两位一文一武,同样高寿,同样在官场纵横多年,全身而退,在乱世和开国这个大背景下来说很不容易了,他们虽然不是宋朝知名度最高的,但却能安享一世,造福一方,值得学习。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闲堂之宋史:赵普与曹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fg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