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之后,别做职场中的奢饰品。”刘润老师在近期的公众号文章里写到。
什么是奢饰品?贵且没用的东西。很多人在职场呆了十多年,工作能力增长缓慢甚至停止。他们的薪资不低,但创造的价值却有限,达不到公司的预期,最后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很多企业会清退年龄较大的老员工,然后再招年轻的新员工,这批新人犹如不吃草的千里马,他们刚毕业,年轻有活力,虽然拿着较底的薪酬,但依然很努力的工作,公司更需要这样的人。
35岁之后,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一技之长,再找份合适的工作会比以前难很多。常常是薪水较低的工作自己看不上,然后高薪的工作又够不到,总之,低不成高不就。
那怎么办?刘润老师提到,无论选择什么事,都要考虑长期,即要思考当前所做的事,对未来有没有价值。“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要明白每个职场“奢饰品",曾经都是“不吃草的千里马” ,只是因为他们在职场生涯中,逐渐懈怠,缺少激情和进取心,不能持续的学习和精进,最后掉队。
35岁以上的人要努力成为“吃草的万里马”,才有在职场上有一席之地。你要在行业深耕,成为专业人才。多学习和分享,输出行业干货,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35岁后,别让自己成为没有选择权。而是要不断成长,积累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稀缺”,即有能力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情。
35岁后,要敢于拥抱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收益。不要在乎眼前的收入,而应在乎未来的成长。一次兼职,哪怕收益不错,如果没有成长,那就不值得干;一个课程哪怕贵一点,如果能带来成长,那就应该积极参加。
世界发展太快,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关注主动学习领域之外的知识和业务,做好准备,在适当的时间进入全新的行业。
无论你是35岁,45岁,还是55岁,65岁,当你遇到困惑,对现状不满,对未来迷茫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记住,你依然有选择可以从今天起重新开始。不要让“太晚了”成了你放弃奋斗的借口,成了挖掘潜能的障碍。
王德顺49岁去北京,成为一名北漂,没房没车,50岁开始健身,70岁开始练腹肌,79岁走T台,他说了这样的话,“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该炫自己的时候,千万别对自己手软”。
得到CEO脱不花分享过这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叫吕铁马的人,60岁退休后,为了梦想,开始自学法律,61岁开始参加司法考试,第一次没过,继续备考,还是没考过,最后直到第七次才考过,然后光荣地成为中国法考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一个考生。然后在一家中型律师事务所实习,身边尽是不到三十岁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一年后成为非常优秀的离婚诉讼专业律师,他说,他说他很有信心在干5年,干到七十二三岁,应该没问题。
35岁的人应该活在未来,而不是困在当下和过去。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也不能马上改变现状,因为现状是无数个“过去”的积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珍惜每一个“当下”来改变未来。从现在开始认真积累,努力学习,提升认知;踏实践行,改善行为习惯。和时间做朋友,让未来的自己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