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笔者在阅读《德育报·校长与班主任工作》时发现,在该报2020年1月13日报纸(总第1565期,第3版)的漫画插图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而《论语·学而》中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显然是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误写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不亦说乎”中“说”的解释。一般认为,此句中“说”是“悦”的通假字。我们先分析“兑”字。甲骨文“
”,会意字,从人,从口,从八(表示分开),会咧开嘴嘻笑之意。《说文·儿部》:“兑,说也。”本义为喜悦。“在汉字发展中,一个字演化为两个字或多个字的分化现象比较普遍,多数情况是,一个字原本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以后在使用中孳乳出新字,分担了原字的某个意义。”由于兑作了偏旁,喜悦之义便另加义符言写作“说”来表示,因喜悦常表现在言辞上;说又为借以所专用,便又改换义符为心造了“悦”字。是“兑”的加旁分化字,是“曰”的借用字。
“说”是由于分化“兑”的词义而产生的孳乳字,也就是分化字,“兑”是被分化字,也就是母字。在后代,“兑”虽然不再表示“悦”义了,但“兑”与“悦”之间的母子关系是继承事实。
“说”“悦”都是汉字家族中多见的加旁分化字。
《说文·木部》:“乐,五声八音总名。”本义当为乐器,即演奏歌、曲用的器具。乐器可以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而音乐使人愉快,故又引申指愉快、高兴之义。若读者稍有疏忽便误写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说(悦)”的愉悦是基于温习学过的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学习和温习中,学有所获,这是一种由内而外发自心底的愉悦。“乐”之快乐是外在的,由丝竹管弦之乐触发的良好的心绪体验,是由外向内的,由在在刺激引发的。相较而言,由内在向外的神经兴奋持续时间长些。花费好长时间,解决了一个难题,所产生的成就感是别人给了一些东西带来的愉快感是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