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院出来的第一句话:我不适合看这种片子。不是片子太烂,诚心说片子是良心作品,至少也是拿得出手的能称作是电影的作品,但我还是不太想回头二刷,因为太过沉重,一部并没有着重于批判的现实主义题材,源于真实事迹改编已经注定了它的现实感。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依然能感觉到片子中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真实而具有存在感。
程勇,原创作者陆勇的角色,整个片子最具有反转也最具有矛盾的人物。一个对于前妻而言只会暴力不讲道理的前夫,但在儿子面前依然尽可能满足要求的父亲;一个拖欠房租导致门面被锁的老赖,但也会按期给父亲缴纳养老院院费哪怕 是分月交。一个没有伤天害理的大恶之心但又并不是好人的普通人,被父亲生病没钱做手术这一根稻草彻底压垮,走上贩仿制药的走私违法路。最开始为了给父亲赚手术费“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所以被张长林威胁的时候可以直接就放弃路子回归正常生活。老吕的死让他开始真正了解了慢粒白血病人的生活和处境,于是第二次开始贩药是为了救人也是为了救赎自己,以自己的工厂作为掩盖成本价出售,哪怕后来药厂关闭高价在零售店回收也还是不变价格,说“就当是我欠他们的,还他们”。所以在最后被抓捕入狱的时候跟孩子舅舅说“告诉小澍,他爸爸不是坏人”,也能得到所有慢粒白血病人的保护和尊敬,才有了片子的最后一个盛大的“十里长街相送”的场景。 吕受益,严格上讲更接近原著作者的身份,一个饱受慢粒白血病折磨的患者,因为昂贵的格列宁开始自救之路,自己亲身寻找并且检验仿制药的效果,妻子和半岁的孩子是拉着他在这个世界挣扎的一条链子,带勇哥去看孩子的时候说过“看见他的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勇哥是救赎他的人,所以当程勇最后一顿饭是说要停卖的时候绝望害怕的表情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当进入病变期饱受折磨的时候,最后的链子也拉不住了,最后病房的表情空洞到看一眼就能知道这个人已经没有生的欲望和挣扎了。 黄毛,一个来自农村为了不拖累父母的小孩儿,抢了药分给了一起住的病友,他就像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孩子包括自己,所以并不很懂人情世故一切都从心而为,程勇的出现更像是一个父亲或者说长兄一样的存在,所以在程勇放弃的时候他就像是被二次遗弃表现得非常愤怒,甚至有点觉得是程勇间接的害死了老吕,程勇再找他一起卖药的时候就像是被遗弃的小孩很难原谅父母一样被这个孩子无视。但他依然在搞清楚事情后回去帮忙,甚至最后为了保护男主自己顶罪而后出车祸死掉,黄毛的死可能是全片最催泪的几个片段之一,最后定格在那张回家的车票上,虽然还是没能回去但幸好他不再放弃自己。 思慧出场很惊艳而后细品又很心酸的单亲妈妈,为了给女儿治病在酒吧跳舞挣钱,也是整个片中对于程勇放弃时表现最平静的人,或者在我看来她其实是欣赏并且理解程勇的,也是整个过程中都默默支持他做的每个决定的人,勇哥花钱在酒吧买男侍者跳舞时她所有的嘶吼与呐喊都仿佛算是对自己过往的祭奠。 刘牧师,大概是是这一群人中最有正义感的存在,日常把“God bless you”挂在嘴边,即使加入卖药团队,初衷也是帮助更多的病人,所以他可以在张长林的假药传销会上毫不犹豫地上台揭穿他的谎言,也在程勇放弃的时候 安静的接受结果 张长林不得不承认是整个片子中最令我讨厌的角色,或者说是一个实打实的坏人,同样是卖假药但跟程勇有着巨大的区别,一个彻头彻尾大的盈利主义者,逼走了程勇买断了仿制药的路也趁机疯提了药价,当然最后下场也罪有应得,最后没有供出程勇与其说是强行洗白倒不如说是为了剧情发展需要。然而他却说出了全片最现实的一句话“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曹斌,戏份并不多但却不容忽视的一个角色,公检法人员的存在本应该懂得“法大于情”但却在查明真相后选择退出案件,对这个选择不能评判对错,因为人与人的各有各的选择。 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其实只是万千病人的代表,却道出了无数病人的心声“你就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很多观众说被这句话说哭,我倒还好,但也能理解会哭的人,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生病,也不知道会不会得什么治不起的大病,但谁都不会随意轻言放弃治疗,因为都想好好活着。整部片子的导火索就是“看不起病”,主角因为父亲看不起病走上贩药走私的路,配角们因为看不起病而在仿制药上苦苦挣扎,不得不说现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哪怕导演加入了黑色幽默但其实也并没有让人多印象深刻,大家记得的依然是里面的现实,豆瓣的评分也不是空穴来风,作品凝聚了主创团队的心血和灵魂,每一位演员与主创成员都值得被尊重。
最后,希望看过的人都能理解现实但不放弃希望,对生命充满敬畏,对生活分外珍惜。也希望国内能多出几部这样片子,多出几位“电影匠人”。(图片均来源于微博 ps我不是专业人士 不是粉丝 只是普通的自来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