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呀!“教师就是专家”,校工、厨师也可以成为专家,图书管理员更可能成为专家。当一个社会允许并鼓励每个阶层、每个行当的人都成为专家的时候,人们的潜能肯定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培养和个性成长也就有了适宜的土壤。而尤为重要的是,也只有在这样的土壤里,我们才能塑造出个性张扬、从容追求的孩子,真正使他们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自己”.
2.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常常过于关注教学环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过于计较教学过程中气氛上的热热闹闹,而对学生在课堂上基于真实的思维水平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真实的问题,却常常听而不闻,对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更是无暇顾及。
关于教师培训
3.我们要培养教师与同伴互动、分享的习惯,重视倾听同伴的声音。只有这样,教师们回到学校里去的时候才能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把互动、分享的习惯带到工作中去,培训才具有可持续性的效益.
4.培训究竟应该给教师留下什么?我想,它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也不应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应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一种学习的习惯和态度,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经过我们的培训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有多少颗脑袋,就有多少个答案,那么,这样的培训才算真正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真谛。
关于学校的主人
5.在我们的校园里,却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课外口若悬河、说话很自信的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着老师讲话却唯唯诺诺,甚至噤若寒蝉;刚才在课堂上还是思维僵滞、呆呆的样子,一下课走出教室,却是又说又笑,活跃异常。
原来,孩子们大都把教室看作是老师们的教室,他们只是客居其中罢了。教室里有什么规矩,“主人”有什么习惯,甚至怎么才能赢得“主人”的欢心,都该认真小心地推测、研究,因为,“不识时务者”的下场经常是被老师赶出教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