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智力4.0时代——2019年《逻辑思维7级夏令营》

智力4.0时代——2019年《逻辑思维7级夏令营》

作者: 逻7思维袁劲松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5:32 被阅读0次

    一眼能看清世界的本质,都是逻辑思维超常的牛人!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纷扰扰的社会,各种问题事务,各种观点资讯、各种新奇现象,各种广告宣传,像信息洪流一般每天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大脑,有些人能够守得住自己的心智防线,在纷繁复杂中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选择。而更多的人则是觉得大脑近乎崩溃,难以承受每天超负荷的思考工作。

    前两天在给一家企业做思维培训时,我谈到一个“智力4.0时代”的理念,从宏观描绘了一下人类智力竞争演变的四个阶段,在此与诸君分享,希望帮助大家清晰认知到今天这个时代教育、职业、人才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变革,正确选择未来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智力1.0时代——本能智力的竞争

    在原始时期,人类部落的族长一般被称为头领、头人。因为作为一族之长,肩负着整个部落群体的生存安危,年富力强是一个重要标准,但更重要的是耳聪目明,头脑智力要发达睿智,当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否则在残酷的原始自然环境中,无论是猛兽毒虫,还是天灾饥荒,都会很轻而易举地“抹杀”一个部落的存在。在那个时代,人类比拼的智力是先天本能智力,谁的遗传基因好,谁的本能智力强大,谁就有可能成为部落的头领。

    据历史考证,在人类进化的道路上,其实存在多个分支,在距今约7万年前,地球母亲曾孕育了很多种人类,如:智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弗洛罗斯人等等。但是到了距今约1.5万年的时候,地球上却只剩下孤零零的我们的祖先——智人了,那么其他人种都跑哪去了呢?

    答案是:他们都被智力淘汰了!

    比如,尼安德特人生活上只依靠捕猎,他们没有像智人一样发明农作物,并通过种植和采集活下去。所以即使尼安德特人非常聪明,且体型硕大,也仍敌不过智人高超的的认知能力。在几万年的交手中,智人渐渐占据了上风,约公元1.5万年左右,当最后一个非智人人种被消灭,至此智人开启了统治整个地球的纪元。

    请记住,今天的人类全部都是智人的后代,是智力竞争,优胜劣汰的进化冠军。

    智力2.0时代——知识智力的竞争

    当人类发展到农业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模式发生了升级变化。按照我创建的“内智力理论”来解释,即智力=内智力(思维)+外智力(知识)。在农业时代,一个人是否有资格接受教育,是否能读书识字,学习掌握前人的知识经验,决定了他的智力高低,即知识越多越聪明。在这个时代,本能智力固然重要,但头脑聪明没有接受过系统学习教育的孩子,即使天赋异禀,智力超常,最后也难免落得“伤仲永”的结果。

    宋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感叹一位神童的陨落。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对此王安石感叹道: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这篇文章告诫各位家长:孩子的聪明虽然受之于天,但更得受之于人。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如果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后天教育,最终只会沦落为一般常人的水准。而对于那些智力平平的普通孩子而言,本来就是常人,如果后天再不虚心学习受教育,恐怕连作“常人”的资格也难。

    智力3.0时代——专业智力的竞争

    当人类跨入工业时代,知识教育成为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的福利,而且“职业”种类也好似生物种群的寒武纪大爆发,仿佛一夜之间社会上“井喷”出成千上万种新职业,这是以前任何时代从未有过的事情。以军队为例,大兵种就分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网络军、太空军等,而陆军又分为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装甲兵(坦克兵)、炮兵(防空炮兵、野战炮兵)、工程兵、通信兵、导弹兵(火箭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等等。

    在工业时代,新职业的大爆发是建立在人类科学知识“大跃进”基础上的。随着现代科学体系的诞生,人类的知识的增长速度突然进入到快车道。如果说在以前人类的知识偏“文科”,主要集中在思想、人文、伦理、制度等领域,始终在一个平面上画更大的圈圈,那么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就更偏“理科”,其发展模式是天天向上,不断长高,不断突破人类认知上限,仅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就连续突破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物理学”三大层次,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提升到古人无法想象的高度。

    在物理学领域有一个有趣的“吓尿指数”,是由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提出。大致含义是把一个生活在若干年前的人带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他如果被现在交通,科技,生活状况吓尿,那么这个若干年就是我们这个世纪的吓尿指数。

    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乾隆突然穿越到了200多年后的今天,看到满眼的互联网、视频通话、移动支付,更别提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黑科技,他这个还不知道“电”为何物的人,震惊、惶恐、三观颠覆,这些词恐怕都不足以表达他的心情。这里吓尿指数大概就是200年

    然而,同样往前推200多年,明嘉靖皇帝要是穿越到乾隆时期,可能就觉得不过如此,并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适应起来毫无压力。

    对于嘉靖皇帝来说,要把人吓尿,他需要回到更古老的过去——比如回到公元前12000年,第一次农业革命之前。那个时候还没有城市,也还没有文明。一个来自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只是当时众多物种中的一个罢了,来自那个时代的人们看到明朝庞大的人类帝国,可以航行于海洋上的巨舰,居住在“室内”,无数的收藏品,神奇的知识和发现——他很有可能被吓尿。

    所以,一个人去到未来,并且被吓尿,他们需要满足一个“吓尿单位”。满足吓尿单位所需的年代间隔是不一样的。在狩猎采集时代满足一个吓尿单位需要超过十万年,而工业革命后一个吓尿单位只要两百多年就能满足。

    这就是“吓尿指数”。标准的意思是:一个现在的人去到多久后的未来会被吓尿。这个时间越短,证明科技发展的速度越快。在中国古代,可能去到几百年后,社会也不会有啥大变化,也不会被吓尿。但是今天,去到二三十年后的未来,可能就会被吓尿。

    科兹威尔认为人类在21世纪的进步将是20世纪的1000倍,下一个吓尿指数可能只需要几十年。

    工业时代,科学知识的激增,人类职业的大爆发,体现在智力竞争方面就是任何一个天才学者都无法通晓所有的知识,至于一般普通人更是被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一辈子“固化”到一个狭窄的分工领域,形成各种各不同的专业智力,无法相互迁移。比如无论多么聪明优秀的医生,也不可能将其专业智力迁移到工程师、艺术家、政治家、律师、管理者、军人等其他领域。

    专业智力是本能智力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产物,在工业时代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专业智力,一般情况下不同专业智力是不能自由迁移的。有一个网络笑话:你可以和刘翔比赛下围棋,和聂卫平比赛短跑,这样你就会成为双料冠军。这个笑话告诉人们,在某一领域的顶尖专家,到其他领域可能就是一个“白痴”。由于存在着种种弊端,因此工业时代的教育改革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探索通才教育课程,以求拓展学生的智力“广度”,不致于成为畸形的现代“智人”。

    尽管专业智力在不同领域之间无法相互竞争,但在同一领域专业智力的竞争还是极其残酷的,熟悉传统教育制度的人们都知道,在三十年以前中国大学生毕业是由国家包分配的,这是由于当时中国专业人才极其欠缺所形成的“福利”制度,而今天大学生毕业不仅不包分配,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毕业即失业”不再是一句玩笑话而成为一种普遍的悲惨现象。由于残酷的人才竞争压力,现实逼得大学生们不得不纷纷通过考研究生、考博士生、考博士后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以求在专业智力方面胜人一筹。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们的在校时间越来越长,学历大幅度通胀贬值,学费越来越高,而家庭和个人在教育领域的投资收益越来越差……

    智力4.0时代——工具智力的竞争

    1997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引发全球热议。而20年后的今天,计算机打败人脑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

    计算机打败计算机才是大新闻!

    2017年,谷歌的阿尔法元程序击败了2016年的全球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Stockfish 8程序。

    更可怕的是,阿尔法元从零开始学习国际象棋,到准备好跟Stockfish 8对局一共用了多久呢?

    4小时!

    你没看错,就4小时,是不是没有想到?

    为什么前几年霍金、比尔盖茨一直在提醒人们警惕人工智能,这是因为当AI的智力超过人类的时候,人们就根本无法理解它们所做的一切,即使当初人类对于它们设定的程序有多么美好和友善,也会被吓尿了!就好比,一个猴子根本无法理解一群人在打牌,即使人们也很想给猴子解释清楚,但是猴子不可能会理解那群人在做什么,如果那只猴子还经常去打扰那群打牌的人,最后那群人即使知道要对猴子友善但是也会驱赶它或者杀死它。

    今天人工智能不仅具有强大的推理智力,也开始在创新智力方面展现出耀眼的光芒,不断挑战人脑的上限。它的进化速度是如此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不难预料到,明天很多人的工作会被AI取代,很多传统的职位会被AI“抹杀”,一场世界级的失业大浪潮已经在天际线涌现。

    尽管有许多商业精英或知识大V对人工智能的到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普通人在智力竞争领域,已经隐约感觉大势不妙。今天,无论是996工作制,还是35岁“被退休”现象,都反映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现代人的脑力工作时间更长了,脑力折旧率更快了。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带来无限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在不断递增工作的速度和难度,人脑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制约着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用机器脑来代替人脑,用人工智能来赋能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则成为唯一的选择,所以我们会看到在社会各个领域,AI技术所带来的“挤人效应”愈发明显,即人力资源无论是在体能方面,还是在智能方面都近乎无用,只能从工作环节中被淘汰。

    今天人工智能正在快速 “消解”各种初级脑力工作、中级脑力工作的存在,比如超市售货员被人脸识别替代,出租车司机被无人汽车淘汰,电话客服被人工智能助理淘汰,银行前台被微信转款支付,而财务会计、律师、设计师、金融交易员、医生、老师、政府官员这些需要复杂脑力技能的工作,也正在被部分取代,比如未来一个优秀的教师借助AI的力量,就可以胜任1万个普通教师的工作量。

    人工智能时代,智力竞争的残酷性,让人们普遍感觉头脑“智商欠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并非因为现代人的头脑变得更笨了,而是现代职业正在向高级脑力工作、超级脑力工作方向迁移升级,相对而言人们的本能智力、知识智力、专业智力增长速度太慢,所以无法适应工作和学习日益高难度、快节奏的挑战。

    那么,面对这种窘困情况该怎么办呢?

    回顾人类发展史,办法只有一个:借助工具的力量!

    当人类的体能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和速度时,于是有形的工具诞生了,从石斧木矛到导弹飞机,从风力水力到蒸汽机核电站,借助工具的力量,人类的体能被十倍、百倍、千倍、万倍放大,拥有了移山倒海,改造地球的伟力。

    同样的道理,当人类的智能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和速度时,无形的工具也会诞生,来帮助人们放大智能,攻克一个个智力“珠穆拉玛山峰”。从文字数字的发明,到逻辑思维法、创新思维法的总结,其本质都是人类在智力工具领域的探索创造。

    遗憾的是,今天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对待智力工具的态度要么是无所知,要么是无所谓,在智力领域仍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凭借着本能小聪明生活、学习、工作,没有意识到森林之外的世界已经迈入到航空航天时代。

    昨天,仍有多位家长在咨询:袁老师,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逻辑思维,学了有什么用?

    这类“无知”的问题,就像一个原始人问现代人:你为什么要坐可怕的飞机上天,难道不怕从天上掉下来摔死吗?

    希望这篇文章能回答他们的疑惑……

    通知:

    2019年《逻辑思维7级》夏令营

    学习时间:8月3日-11日

    学习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鹏威大酒店 (罗湖区红宝路15号)

    夏令营介绍链接:

    2019年《逻辑思维7级》夏令营(深圳)

    注:《工具论》

    历史上最早提出思维工具的概念并系统阐述的人是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物,他师从古希腊另一个著名学者柏拉图,还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亚里士多德把智慧、把哲学称之为思辨科学,在其所著的《工具论》一书中,他仔细研究了思维工具的各种形式,并认为人们能够利用这些思维工具指导学术理论研究和分析现实矛盾,减少理论研究中的失误。

    不过,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以演绎逻辑为主的《工具论》还存在种种缺陷。后来英国哲学家培根批判了该逻辑方法,认为这种三段论式的演绎方法不能帮助人探求真理,只求在争辩中制胜对方,而不求在行动中征服自然。为此,培根写作出版了他的《新工具论》,在书中他提出并全面、详细地阐明了自己的新逻辑方法,即归纳法。并把他关于这种方法的论述称为“新工具”,以示有别于亚里士多德以演绎逻辑为主的《工具论》。他强调要获得真理,就必须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大量收集材料,然后用本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的“三表法”,整理已获得的感性材料,即通过分析、比较、排除,把非本质的东西加以淘汰,最后获得本质的认识。同时,归纳概括必须循序地逐步实现,不能任凭理性的跳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力4.0时代——2019年《逻辑思维7级夏令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je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