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与心理学
【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

【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20:33 被阅读201次

    【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Today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一、“世界精神卫生日”寄语

    又是一年的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精神心理健康工作的压力日益加重。如何实现“健康心理,快乐人生”的理念,已不仅是专业人员责任,更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必须有的共识。

    近年来,每当出现社会名流、知名人士因抑郁症或其他精神心理问题自杀离世时,都会引起社会各界对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热烈讨论。

    但讨论过后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觉得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离自己还远,那都是别人的事。

    或者即使有所察觉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也多半采取回避、逃避、拒绝等抵触的态度面对。

    尽管社会对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严重后果的讨论并不少,但大众为何仍是很难面对自身的精神心理问题呢?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精神卫生专业战线上的工作人员,我来谈谈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首先,在我们的社会中,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歧视观念根深蒂固是重要原因。

    在很多国人心中,仍把精神心理问题人群,等同于“疯子”、意志薄弱、思想不端等异类。

    在这样的观念左右下,既不能尊重关爱身边的精神心理障碍困境者,也不敢向别人暴露自己的精神心理问题困惑。

    如此,常使本来并不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不能及早发现并处理,以致发展成严重精神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心理疾病,从而导致难于挽回的结果。

    所以,加强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固有的歧视观念,正确看待精神心理问题人群,尊重精神心理障碍与疾病患者,是我们持续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重要目的。

    其次,精神心理障碍与疾病知识不足或错误,也是社会大众不能积极面对精神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

    近年来,抑郁症导致自杀的现象,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以致易使大家误以为精神心理问题就是“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有精神心理问题就是自杀、精神行为异常等极端表现。

    其实,人类的精神心理问题表现复杂,程度也是轻重缓急各异。心情压抑、烦躁、多虑、容易情绪失控,甚至睡眠不好、食欲下降等都可能是精神心理问题的表现。

    如果自我或者周围人群,能对这些多样不良表现有所认识,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许多精神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就可以避免发生。

    所以,即使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之外,也要持续宣传精神心理卫生知识,提高民众对精神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保健意识,是全社会必须亟待开展的工作。

    最后,精神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个人问题。

    所有的精神心理障碍或疾病虽然都具有个体的遗传生物学基础,但问题的发生都不是孤立偶然的。

    每一个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并经历一定的时间演变,在某一时刻被触发表现出来。

    一个人成长的经历、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其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比如孩子的性格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在精神心理健康中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当家庭或学校过分强调某一性格倾向的利弊时,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精神心理发育的异常。

    所以,如何创造一个利于绝大多数人精神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需要我们的在家庭、学校及社会机制、价值导向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尽可能发挥自我潜能,更好适应社会需要,才可能真正实现“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二、心理障碍的自我疏导

    通过营造有利自己宽松工作与生活的环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心情舒畅的状态,以达到身心健康之目的。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错位、名利熏心、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整天过得消沉、灰暗、呆板、枯燥的生活,所看到的社会都是阴暗和肮脏,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丧失对生活的审美观,心里便会充满黑暗、仇恨、嫉妒和不满。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其生活氛围都不可能和谐、宽松。

    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当你感到悲伤忧郁时不妨找知心朋友倾诉一下,也可以进行一项你所喜爱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这样做既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又能将内心的积郁宣泄出来。

    1、寻求心理障碍的来源

    不同年龄、身份、职业的人每天要面对的事物不同,心境不同,存在的心理障碍也不同。

    正因为种种不同,我们应该明白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独特的闪光点以及与别不同的个体,学会善待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问题,正视自己,寻求心理障碍的来源,然后对症下药。

    2、树立自信心

    面对你的心理障碍时,你越懦弱,它则越强大,直至压垮你的身心。要治愈心理障碍,你就必须树立自信心,与它战斗。要树立自信心,你就必须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发扬你的优点,强大自我。你还可以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是最棒的,给自己信心。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很多人之所以被心理障碍困扰,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学会正视现实,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世间万物,抛掉消极的想法,并不断挖掘自己的价值,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绝不向心理疾病屈服。

    4、缓解心理压力

    只要找对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心理疾病就可能得到缓解,从而治愈。研究发现旅游、运动、听音乐、倾诉、大哭、看幽默读物等方式对缓解心理压力有很大帮助。

    5、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进行心理障碍自我疏导治疗中,保持乐观的心态最重要。从今天起,你可以尝试放缓你的步调,待人接物不急不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藉此修养身心,改善心理问题。

    三、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治疗

    多采用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原则。

    1、心理治疗

    诸如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及游戏治疗等。

    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首先耐心听取患儿诉说自己的内心体验,对他们的痛苦适当地表示同情,指导他们去适应环境,增强克服情绪障碍的信心。注意尽量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避免太多的环境变迁。

    家庭治疗以改变家庭成员的不良教育方式为主,尽量给予患者更多的感情上的交流和支持。

    行为疗法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及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来消除或纠正儿童异常或不良行为。在认知疗法的基础上配合行为疗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也可选用暴露治疗、系统脱敏治疗以及游戏治疗。

    2、药物治疗

    配合使用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抗强迫药。

    以抗焦虑药较为常用,如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劳拉西泮1~2mg/d,分2次服用,阿普唑仑0.4~0.8mg/d,分2次服用。

    也可选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多塞平、氯米帕明等,药物剂量均为12.5~50mg/d,分2~3次服用。

    三环类抗抑郁剂的副作用有镇静、口干、多汗、视物模糊、震颤等,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当病情缓解后逐渐减少剂量,及时停药,无需长期用药。

    对于年长一些的儿童也可采用新一代抗抑郁剂,如氟西汀、氟伏沙明(氟伏草胺)、舍曲林、文法拉辛(万拉法新),采取成人半量,均有较好疗效。

    3、儿童离别焦虑症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对患离别焦虑障碍的儿童,医师、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认真、耐心听他们诉说,对他们在焦虑时表现出的担心和痛苦要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他们内心的顾虑,解释关于产生焦虑状态的原因,以他们可以理解的言语进行解释。

    教会他们遇到困难时如何去解决、克服它。

    如果存在显而易见的导致离别焦虑的原因时,尽量与家长一起去除原因。

    如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中不喜欢午睡,而老师非要她睡觉。当该儿童在教室不睡觉而走动时,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后而不愿意再到幼儿园去。解决患儿不去幼儿园的关键问题是改变老师不当的教育方法,将儿童的兴趣吸引到幼儿园去。

    (2)分散患儿注意力

    离别焦虑患儿往往会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要依恋的人身上,各种社会功能要受到影响,如与人交往效果下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

    对这些患儿要用活泼、生动的户外活动或游戏,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以新的注意对象取代对依恋者的过分注意。

    在活动安排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可能存在的适应困难问题,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去适应环境,避免过快的环境或者活动内容的变化。

    (3)行为强化治疗

    当患儿出现期望的行为时,要及时加以鼓励,使已经出现的行为得以保持下来。

    在此之前,往往需要患儿减轻焦虑程度,学会放松和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50%的离别焦虑症患儿经阳性行为强化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4)药物治疗

    对有严重焦虑症状、影响饮食和睡眠、躯体症状明显的患儿,可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以苯二氮卓药物的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较轻,易为患儿和家长所接受。

    地西泮(安定)2.5mg,3次/d;硝西泮5mg,3次/d。也可以考虑使用丁螺环酮、多塞平(多虑平),最好能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有呼吸功能不全或者心脏疾患儿童要慎用。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不应该孤立地采取一种办法去解决儿童的离别焦虑障碍,往往几种干预手段综合使用。

    药物治疗可以解决躯体症状,为心理干预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心理治疗则会改变患儿的认知状态和行为模式,在根本上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

    4、学校恐惧症治疗

    学校恐惧症如果干预及时,多数患儿尤其是低年龄患儿都能获得治愈,重返学校。

    (1)支持性心理干预

    往往需要医师、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

    首先,医师要详细了解患儿发病经过、发病诱因、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和不利于患儿再次返校的各种因素。

    第二,医师、家长和老师都要表示出对患儿的关心,认真倾听患儿的诉说,与患儿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其中,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方式与患儿合作;家长不可一味地同情、保护或者武断地批评、责备。

    第三,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使患儿返回学校的可能性,通过减轻学习压力、改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换班、转学等方法使患儿重新返校。

    第四,在干预过程中,不应该使患儿脱离学校生活,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安排患儿返校的时间和方式。

    可采取间断上学方法,星期一、三、五上学,星期二、四在家;先下午去上学,然后过渡到全天上学;也可以由家长陪送到学校或由同学陪同上学等。经过支持性心理干预后,多数患儿可顺利返校。

    (2)家庭治疗

    学校恐惧症患儿家庭成员之间多存在“不良的相互关系”(deficientrelationship),常见的形式为亲子之间界限不清,情感分化不完善,一方缺乏关注,而另一方则过度关注的异常互补(abnormalcomplementarity)等。

    家庭治疗就是在训练有素的治疗师的指导下,使已存在的家庭不良关系发生变化。

    有时还可以请老师加入到治疗中来,这样,更多地使家长、患儿和老师之间增加理解和配合。

    (3)药物治疗

    对情绪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既可以消除紧张、焦虑、躯体不适症状,又可以为各种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帮助,增强患儿治愈疾病的信心。

    常用的抗焦虑药有:地西泮2.5mg,3次/d;阿普唑仑0.4mg,3次/d;艾司唑仑1mg,2次/d。

    常用的抗抑郁药有:多塞平12.5~25mg,2次/d;丙米嗪12.5~50mg,2次/d;氟西汀20~40mg,1次/d。

    在应用抗抑郁剂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儿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

    5、儿童抑郁症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抑郁症状明显、晨重夜轻、规律突出、有轻生念头的患儿效果好。

    抗抑郁剂的用药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疗效和出现的不良反应而逐渐加至有效剂量。

    常用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如下:丙米嗪每天25~150mg,分早、中、晚3次口服,有效血药浓度为150~300μg/ml。阿米替林的用药方法和剂量与丙米嗪相似。氟西汀每天20~60mg,早晨或者早、午服用。对伴有强迫症状的患儿,使用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效果较好,每天用药剂量要控制在100mg以下。

    抗抑郁剂出现疗效多在应用后2周左右,在出现疗效前的2周内,患儿多数会出现口干、思睡、嗜睡、视力模糊、心跳加快等药物不良反应,这些抗抑郁剂的不良反应一般会给患儿带来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的更大困难,而使患儿产生拒药现象。

    一般情况下,多数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药物不良反应,不会给患儿的智力、身体发育带来不良后果。

    幼儿及有心脏疾病、癫痫发作、青光眼、尿潴留病史者要禁用,或在严格临床观察和血药浓度的监测下慎重使用。大剂量应用时,家长不可擅自加大使用剂量,要与医师保持密切联系,以便能及时对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

    (2)心理治疗

    认知心理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和有效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对当前存在问题的认识,然后观察认识观点,使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行为问题得到解决。认知治疗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①治疗开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及有关原因。

    可由患儿或者患儿父母口述,年幼或者不合作的儿童可用绘画的方式补充。从病情叙述或者绘画中了解患儿的错误认识,如该例抑郁症儿童认为“自己没有学习好,因而就不是好学生、好孩子”,“愧对于父母和老师”,以区分出现实的问题和认识上的错误。

    ②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有计划、分阶段、由易及难地合理安排治疗进程。

    与患儿一起分析其认知上的错误,共同讨论合理化的思维方式,每次治疗结束时要布置家庭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是让患儿记录下日常生活中造成问题的诱发因素、对问题的看法和问题出现给自己造成的后果。

    ③针对患儿不同的病情和行为表现,可以采用放松技术、阳性强化、消退法等进行行为矫正。

    (3)环境治疗

    父母要了解儿童抑郁症的性质,给患儿以温暖、关心和爱护,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对有自杀念头或行为、冲动伤人行为、破坏行为的儿童提供密切的监护,防止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如果家庭环境不能给患儿带来安全保护时,住院治疗是最好的安排,它可以给患儿提供人际交往、满意的情感接触、学习新知识和新经验、紧急医疗保护和发展各种社会能力的机会。

    从临床经验来看,儿童抑郁症的住院治疗效果较好。

    (4)电抽搐治疗

    有明显自杀行为、破坏行为、经长时间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年龄较大的少年或青少年患儿可考虑进行电抽搐治疗。

    6、儿童强迫症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大量对成人强迫症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氯米帕明和氟西汀两药效果最好。氯米帕明是一种5-HT再摄取阻滞剂,血清半减期为17~28h,口服后在肝脏内代谢为去甲氯丙咪嗪(DMI),DMI同样具有生物活性,半减期更长。

    氯米帕明的临床疗效较DMI为好。氯米帕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的平均剂量为140mg/d左右,一般情况下治疗3周以后,75%的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初期部分患儿会出现口干、多汗、震颤、眩晕、视力模糊、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使用一段时间后多能自行消退。可能会有部分患儿服药后影响听课效率和学习成绩,往往在大剂量使用药物时才出现。大剂量用药偶可见心脏传导阻滞、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的临床观察,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氟西汀与氯米帕明相似,也是5-HT再摄取阻滞剂。开放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氟西汀对成人强迫症患者安全、有效。虽然氟西汀治疗儿童强迫症的研究没有成人多,但已有的结果认为儿童强迫症可以耐受10~40mg/d的剂量,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也有一些研究者曾使用氯米帕明联合左旋色氨酸和(或)碳酸锂治疗强迫症取得了部分疗效,这种经验性治疗对患儿是否有效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单纯药物治疗虽然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多数患者的病情会复发。如果结合行为治疗同时进行,复发率则会大大降低。

    (2)行为治疗

    对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患儿进行系统行为治疗研究的报道很少,但能用于成人的行为治疗方法基本上都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常用的行为治疗包括系统脱敏治疗、冲击治疗和暴露治疗,实际上后两种治疗是系统脱敏治疗的变型,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较多。

    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医师要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所采用的方法,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然后,让患儿暴露于可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景之中。这样反复、长期暴露于刺激中之后,不良情绪就会逐渐消退,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在治疗反复检查书包的患儿时,让其粗略看一下书包后便将放置在患儿拿不到的地方或者让他直接背上书包上学去,这时候患儿会有明显的情绪反应,焦虑、担心,甚至哭闹。不管患儿如何反应强烈,都要坚持做下去。连续治疗一段时间,反复检查书包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对年龄稍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可利用生物反馈手段,让患儿学会自我放松技术。在患儿暴露于不良情景时,以自我放松方法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适,这样经过反复紧张-放松-再紧张-再放松的训练,不良情绪就会消失。

    (3)支持小组

    强迫症治疗的一个进步是建立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支持性小组,在这个小组中,除了给患者以安慰、鼓励、支持以外,还可以推荐曾经治疗好的强迫症患者以现身说法给小组成员讲自己战胜疾病的方法,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与家庭成员、学校协调,解除患者现实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压力。培养积极有益的兴趣和业余爱好,将患者注意力从“症状”中转移出来,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

    (4)领悟治疗

    对年龄大的青少年患者可以采取认知领悟疗法进行治疗,它是通过一定的会谈技巧,从患者的早年生活经历中找出与患者症状有联系的心理创伤事件,让患者领悟到反复出现的强迫症状是对这些心理事件的“病态”反应。患者认识到疾病的性质后,就会解除心理压力,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丁俊贵

    2018年10月10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mmaftx.html